|
在郑州北郊黄河岸边,一大片红墙高矗、大树挺拔、湖光山色、风光旖旎的黄河迎宾馆别墅群中,有一座这样的别墅——它拥有专用铁路线、直升机停机坪以及庞大的地下避难所、直通中南海的专线电话等配备;它与开国毛泽东结下不解之缘,一度有数百名军人驻守,建筑面积达2600㎡。
这便是黄河迎宾馆的“镇馆之宝”——8号楼,一度被列为军事禁区,至今尚未对外开放。
面积,周边环境院区内
值守严密,尚未对外开放
6月25日上午,虽是周六,但黄河迎宾馆因为有多场省级会议举行,大院内人来人往,依然繁忙。
偌大的宾馆内,每幢建筑的外观都十分考究,散布于大院内,掩映在苍翠葱茏、遮天蔽日的法桐、水杉、白杨中。早就听说久负盛名的8号楼别墅就位于宾馆院区东北部,但记者探访发现,通往该楼的多个通道被护栏封闭,并有安保人员值守,以“不对外开放”为由拒绝入内。
无奈之下,记者从院区西北角人工河道上一座无人值守的白色景观拱桥,进入院区北部,绕道前往。
穿过小桥,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浅黄色、带柱廊的两层坡顶小楼。桥头指示牌和楼体标示都显示这是6号楼别墅。6号楼后,是苍翠的树林,并有人工湖、廊桥和小型喷泉,在竹、荷、水杉等众多花木的陪衬下,更显景致秀美。
指示牌显示,6号楼西侧、北侧,还环绕有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5号楼共5幢别墅。
在这片树林中,记者还发现了多个废弃的岗亭。有绿化工作人员说,这都是早期驻军时设置的,主要为保卫在这些别墅下榻的。
沿着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向东前行大概200米,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柏油道,记者沿路北行到一路口折向东走,登上了一座种满草坪的土山。在山顶放眼望去,可见山下数十亩人工湖波光粼粼,廊桥、芦苇、绿草、大树,景色旖旎。
人工湖南侧,高大的法桐林荫道旁,占地面积庞大、坡顶、方窗、白墙、红瓦、四周走廊环绕的8号
楼欧式别墅异常醒目。
与其他众多别墅在楼体、路口设置指引牌、标示不同,记者在该别墅周围未见任何标示。
对“这座别墅是不是8号楼”的求证,一位工作人员笑答:“咋能不是啊?你走走看看,这边就数这个别墅,环境,它要不是8号楼才怪了!”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 因为当年毛主席在这个别墅中住过,几十年来8号楼一直没有对外开放,所以也没有任何指示牌。
内部正在进行装修
外部设施齐全,停机坪已废弃
与迎宾馆其他别墅区的静寂相比,8号楼内传出了轰隆隆的切割、夯砸声,但楼外没有任何施工器材,也未见施工人员。因该别墅所有窗户都拉着深色窗帘,记者看不到内部状况。
8号楼西侧是7号楼,目前已对外开放。两座别墅中间有铁栅栏分隔开来,并设有铁门,两名安保人员在旁驻守。记者走过8号楼时,铁门旁的两名安保人员进行了查问。当记者问8号楼是否在进行内部装修时,安保人员予以证实,并说装修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穿过铁门离开8号楼别墅时,记者看到,8号楼南侧门前由稠密的灌木围绕而成的大院子里,有石砌走廊、大型花坛、游泳池等设施。紧挨院子南侧的道路旁,还有篮球场大小的一片水泥地面。据一名工作人员说,该片空地就是以前专为8号楼修建的直升机停机坪,不过现在已经废弃了。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8号楼内大概有十几间客房、两个餐厅、两个会议室以及健身房等,因为年久失修,不少设施已显破旧,目前正在装修。 “以前8号楼正门在南边,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改到了北边,一来临路,二来有土山隔挡,环境更好。”据这位工作人员讲,8号楼别墅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军事禁区,堪称郑州黄河迎宾馆的“镇馆之宝”,之前也曾接待过其他几位,但数量极少。
该工作人员说,虽然其他7幢别墅都陆续开放了,但装修后的8号楼可能还不会对外开放。问及“不开放为啥还要装修”,他认为“可能要搞成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场所,保存”。
结缘开国,毛泽东曾在8号楼内住了4天3夜
饱蕴历史文化价值,成黄河迎宾馆“金字招牌”
专为接待中央领导而建,
被称为河南省“5901工程”
对黄河迎宾馆的历史,与该馆一路之隔的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街道办东赵村不少老人都耳熟能详。
7月13日上午,曾参与并见证黄河迎宾馆拆迁、建设全过程,今年87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的东赵村老村支书王占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老先生讲,黄河迎宾馆所处地块,最初一直是附近东赵村、清寨村、木马村农田,其中东赵村约1000亩,清寨村80亩,木马村25亩,另有大片清寨村“清老坟”墓场,“以前毛主席来视察黄河,就看准了黄河岸边、邙山脚下的地理位置,省里的同志经过好几回考察后,最终选到了这里。”对迎宾馆的选址,王占山说,“这里是‘清老坟’,清家很多有名望的祖先都埋在这里,风水老好啊”!
王占山说,当时对三所(“省委第三招待所”的简称,黄河迎宾馆建立之初名为“省委第三招待所”)的建设,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因为主要是为接待毛主席等而建,考虑到保密,工程被称为河南省“5901号工程”,也就是1959年头号工程。
“迎宾馆当时是以‘省委第三招待所’的名义建的,当时还主要参考了四川一个宾馆的图纸,都是欧式风格。”王占山说,根据他知道的情况,8号楼别墅借鉴了故宫太和殿的建筑手法,也有天坛的影子和韵味,都是为了体现风范。
他说,选址确定后,根据当时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郑州郊区、东赵公社就开始了前期的拆迁安置工作。据王占山讲,当时的拆迁补偿标准很低,“国家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物资短缺,连建别墅用的砖头都不够,村民们响应号召,有的捐献了自家支床的砖头,有的甚至拆掉了自家院墙”。
据他讲,三所最初建了9幢楼房,1至8号楼是别墅。其中,7号楼是警卫楼,9号楼是中央委员住楼,其他7幢专门接待当时的7位国家主要领导人。王占山说,三所主体工程建成于1962年,历时大概3年。
结缘开国
毛主席住了4天3夜
“这里岗哨众多,戒备森严,门口还设置了‘军事禁区’的牌子。”他说,“平时村民只要看见三所外边加了岗哨,就知道有领导要来了。三所里的大烟囱要是冒烟了,也差不多就说明有大领导来这儿住了。”
“最开始大家都叫8号楼‘黄楼’,这是为接待毛主席才建的,里边的桌子、椅子、床等用具都是按照毛主席的身高、体形专门做的,还有土山、人工湖、室内游泳池,也都是毛主席喜欢的,包括那里专门准备的厨师,严格按照毛主席的口味做饭,平时都在研究毛主席食谱。”对8号楼的配置,王老先生感触很深,特别是别墅内的一部电话,直通中南海,在河南。
此外,8号楼建在一处高地上,考虑到毛主席的出入方便,除别墅正门台阶外,大门两旁的引道还能让轿车直接开到门口风雨亭下。
王老先生说,为保证毛主席安全,8号楼内的用电都特意进行了降压,所有电路都是48伏安全电压,吊灯、台灯等电器都是特别制作。
在迎宾馆西门外和院区南部,一条专用铁路线虽然已经多年没有使用,但目前仍未废弃,直通宾馆迎宾楼旁。用东赵村73岁的村民马小喜的话说,这都是为了迎合毛主席的喜好——出行喜欢乘坐火车,“坐火车多安全啊”。
连日来,因黄河迎宾馆方面一直以各种理由婉拒采访,记者一直未能进入8号楼内,但该宾馆的网站介绍了一些有关8号楼的资料——建筑面积2600㎡,共13个房间,包括1个总统套房、1个夫人套房、2个小套房,9个标间;2个餐厅包房,可同时容纳30人左右用餐;一个可容纳60人左右的会议室和2个接见室,东接见室可容纳12人左右,西接见室可容纳6人左右。
本报记者多年前拍摄的8号楼内景照(如图)显示,在毛主席曾经下榻的卧室内,依旧放着白色的床单以及被褥,还有题写着“祖国山河崭新 四时花木长春”的红色实木屏风,铺着玻璃的书桌等家具。会客室内还有灰色布艺沙发、两部固定电话以及一部略显陈旧的壁挂式空调等设施,均有栏杆将陈设区、参观区隔离开来,标签都显示为“毛主席使用过的”。
这些房间的墙上,还挂着毛主席来郑州期间的一些私人、公务照片,包括在三所居住期间与工作人员的留影。
在王老先生的印象里,毛主席来三所居住只有一次,那是1964年3月30日。他记得很清楚,当时三所外围的岗哨超乎寻常的多。当毛主席的专列快抵达时,三所两公里外都被戒严、管制。他听说毛主席在三所的8号楼住了4天3夜,不仅接见了各级地方领导,还会见了以柬埔寨首相朗诺为首的柬埔寨军事代表团。
“河南的钓鱼台国宾馆”
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探究黄河迎宾馆的详细档案资料,7月17日,记者专程来到河南省档案馆查询。在该馆工作人员找到的1959年所有档案目录文件中,记者逐页翻阅发现,除了抗旱、兴修水利、整社等主题记录外,关于三所的资料没有只言片语,记者在1958年、1960年的档案文件目录中也未找到三所的信息。
该馆值班工作人员查询电脑存档资料后表示,该馆留存有黄河迎宾馆的财务审计等资料,但不能对外公开。
8月9日,郑州市档案馆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三所自建设之初就隶属于省委有关部门领导,即使留存有档案,也归省档案馆保存,他们没有三所的相关档案文件,也没有专家研究过三所的历史。
虽然档案,但三所作为1959年河南三大工程(中州宾馆为“5902号”,另一个是郑州市委办公大楼)之首,事实上已经成为河南省接待重要内宾的主要场所,毫无争议地被誉为“河南的钓鱼台国宾馆”,且盛名在外。
1985年3月,三所曾改建为黄河大学。1992年,黄河大学与郑州大学合并,搬入郑州大学,河南省政府收回此地。这也让三所的精髓——8号楼别墅增添了些许文化底蕴,更加引人入胜。
进入新的时代,与毛主席的渊源已然成为黄河迎宾馆的金字招牌,这也使得黄河迎宾馆从宾馆林立的郑州脱颖而出,享有的厚重声誉,而作为见证黄河迎宾馆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8号楼别墅拥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