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
珠海搜狐焦点网 > 珠海新房 > 新闻中心

两会报道:改善养老资源的配置需要和医改结合

2017-03-11 09:02: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宇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起来,可为经济发展增添一个新的增长点。”

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时表示,从已有先进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看,养老服务以其高需求率和高就业指数成为朝阳产业,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

“和养老服务业相关的工作包括护工、康复师、养老医护人员,可能为国家增加1000万的就业,所以这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黄洁夫说。

这一发言的背景,是老龄化加速的中国存在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统计局较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60岁以上人口去年比前年增加了886万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说,“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人进入到60岁以上的阶段。”

不过,中国现有的养老服务和配套制度远无法满足需求。

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黄洁夫表示,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很快,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未富先老。此外,独生子女导致较高抚养比,空巢化、失能的比例也较高,所以老龄化给社会带来较大压力。

民进中央《关于建议调整老龄工作方针和老年人统计口径的提案》认为,与经济增长减速叠加,也是老龄化压力骤然加大的原因。

来自各方的提案显示,中国的养老资源配置、利用等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农工党中央《关于实行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推进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全面发展的建议》指出,机构养老只能解决3%的养老问题,剩下的97%中,90%由居家养老解决,7%由社区养老解决。建议国家主管部门要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由机构养老转向社区和居家养老。

民进中央提案也建议,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6%到7%的时期是中国进行增量改革的关键窗口期,在养老服务领域,应把握这段时间大力发展立足于居家和社区的就地养老,尽可能减少老年人对机构的依赖。

养老服务由机构转向社区和家庭,首先要解决养老所必需的医疗服务难以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的现状。

农工党中央提案称,大部分地区医养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面向机构养老,侧重于增加护理型病床数量,而对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还不够,尤其是农村养老机构医疗保障条件还比较差。

此外,护理人员数量严重短缺,制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显示,康复医院、护理院的医师和护士数量尚显不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护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专业性较强的健康咨询、康复治疗、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供给滞后于服务需求。

完善养老相关制度

“不要等到临近老年了,才想到生活怎么保障的问题,要做一个全职业周期的养老准备。”胡晓义说。

这需要完善的养老制度支撑。在政策、人员培养上推进居家与社区的“医养护一体化”,将养老服务重点从机构转向社区、居家是一方面,对于庞大失能群体,已有的机构养老资源,仍需统筹规划、配置并善加利用。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

在增量上,黄洁夫认为,改善养老资源的配置一定要和医改结合,将三甲医院的资源下沉到地方,将其品牌和空置的二级医院、乡镇医院结合起来,从而使一些空置的二级医院转型成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

在存量上,九三学社《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的建议》显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处于监管“真空区”,导致政府无法动态配置养老资源,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老年人更无从比较和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

提案建议尽快从第三方评估主体资质、流程、关注重点、指标设计等方面出发,完善全国统一规范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禹洲·香山首府

禹洲·香山首府

34000元/㎡

香洲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