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烟台搜狐焦点网 > 烟台新房 > 新闻中心

两次鸦片战争敲开“烟台港” 百年沧桑太平湾

2010-09-30 12:20:57 来源: 搜狐焦点网烟台站

  夕阳西下,依偎在美丽芝罘湾怀抱中,与烟台山默默对视的太平湾越发宁静。

  太平湾一直就是老烟台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站在湾前的小广场上,远 眺夕阳,波光粼粼、桅杆如林,巨大的“城市之门”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东北方向的烟台山灯塔,执着地将夜幕一次次划破;广场上黑瓦白墙的海关验货房在默默地述说着太平湾并不太平的往事……

  太平湾,南依海岸长街,东靠烟台山角,西有停泊码头,北横防波长堤,形成屏障四立的港口。再加上港口外面有芝罘岛、崆峒岛等天然屏障,港内风平浪静,“面阔水深”,在百余年前,这种条件无疑是一个优良的港湾,人们取吉祥之意,称它为“太平湾”。

  在胜利路向北顺行至海,就是太平湾。这里虽然没有了百年前的繁荣,静谧之中却彰显着质朴之美。右侧的烟台山遥相呼应,与太平湾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盛。有人说,透过太平湾的开埠建设、历史传承和时代兴衰,可以看到烟台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发展的脉络。穿越三个世纪的门槛,太平湾再度步入我们的视野,梳理记忆的经纬就是感受它的沧桑巨变和弥久历新的历史之美。

  太平湾里“风微日暮帆樯集”

  太平湾在《烟台港史》(古、近代部分)中有载:明代,太平湾里已是“风微日暮帆樯集”。到了清朝中叶,这里更是艨艟辐辏,商贾云集,渔歌互答,海鸟飞翔,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当时,由于烟台还没有正规码头,海港装卸多在天后宫附近沿岸,大吨位的轮船只能停泊在深水中,货物、旅客全靠小舢舨过驳转运。

  其实,明清太平湾上呈现的繁荣景象是有历史前提的,而这就要得益于芝罘岛和芝罘湾。芝罘岛在春秋时期称“转附”。相传古代芝罘岛孤立于海面,并不和陆地相连,南北航海行船,遇有恶劣天气,即趋附于芝罘岛以避风浪。“转附”就是“四周可以依附的意思”。

  向前追溯,烟台海上活动的历史极为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年),当芝罘湾随地质史上的最后一次海侵海退而初具雏形的时候,古代先民们就生息繁衍在这个地方,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胶东史前文化。

  芝罘岛西南方陆地上有一条河,即流经福山县城外的“夹河”。每逢雨季,从上游冲下大量的泥沙淤积于入海口,秋冬两季强劲西风和北风把淤沙吹向东移,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逐渐把芝罘岛和陆地相连在一起。从地形看,俨然一株灵芝,故而人们逐渐把该岛的称呼由“转附”改为“芝罘”。“罘”意为“天然屏障”。芝罘岛变成了连陆岛,岛陆之间的海峡变成了港湾,形成了芝罘湾。而芝罘湾里的太平湾恰恰就是一处更为优良的天然避风港。

  “有了这处天然港湾,从夏商周时期起,烟台沿海便开始了‘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有了活跃的商品流通。秦皇汉武都多次东巡于此。唐宋时期,这里多为军事活动服务,是军队、军事物资的重要输送站。”烟台港集团档案馆馆长刘文君告诉记者:“其实从唐代南粮北运开始,来自南方沿海的运粮船只,或出于淮上,或出于江南,莫不取道于芝罘成山之下。明初,太平湾已然成为海上运输和捕捞渔船的重要停泊避风港,年有‘舟师数万’。期间,广州、福建、宁波、锦州等外地商船往来频繁,贸易兴隆。为祈福出海顺利平安,航海者便在当时港湾南岸建造了‘天后宫’,此后,天后宫所处的西南河口一带成为了港口活动的中心场所。”

  “关于太平湾的历史,形成气候应该始于元明。元朝时期,因为当时的船主要是帆船,所以港湾能否避风成为最重要的条件,这里是海漕运送主要的避风港。明朝为了抗御倭寇,这里又一度成为海防要塞。”民革烟台市委原秘书长郑承清说,明洪武三十一年,“奇山所”的建立正是基于抗击倭寇而建,这也与太平湾不无关联。

  因为倭患猖獗,清代一度实行海禁。烟台的天然港口太平湾和沿海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两次鸦片战争敲开“烟台港” 百年沧桑太平湾X

  两次鸦片战争敲开“烟台港”

  近代史上的烟台港是被两次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敲开的,而这又始于那处天然良港太平湾。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5港被迫开埠。“虽然南方五口岸开埠通商,但并没能满足侵略者的野心,内地和整个北方地区对侵略者仍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于是便以走私活动掩盖军事侵略的野心向北方沿海渗透,而烟台港口成为侵略者的目标。”郑承清告诉记者,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十余年间,侵略者不断驶抵烟台港口,登岸贩卖鸦片,同时外国商船也与烟台商贩私行贸易。直到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等为通商口岸。后来登州口岸改设烟台。至此,“烟台港”被两次鸦片战争生生敲开。

  1861年初,清政府任命侍郎衔候补京堂崇厚,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督办牛庄、天津、登州通商事务。与此同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也派驻登州领事毛里逊勘查开埠和筹办领事馆等事宜。

  “据说当时的毛里逊是骑毛驴从天津出发,到德州后沿运河南下,经临清、东昌府(聊城)、济宁州,后北返曲阜,于是年3月5日到达济南。毛里逊对山东巡抚文煜声称:‘所有内河各码头均已经见,地隘水浅,大船未能前进’,‘仍就登州沿海择定地方。’文煜立即派青州候补知府董步云陪同毛里逊去登州。”刘文君说:“毛里逊又认为登州‘滩薄水浅’,不宜作通商口岸,遂向东来到烟台,终于看中烟台太平湾这一天然良港,当即提出将通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1861年5月,清政府下旨,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崇厚遂即调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饬令其同月下旬从天津到烟台专办通商事宜;并请旨派登莱青道道台崇芳(满族)及董步云、登州知府戴肇辰等协办。王启曾经过一番筹划,于同年8月22日主持烟台正式开埠。

两次鸦片战争敲开“烟台港” 百年沧桑太平湾X

  海关码头缔造南北太平湾

  以太平湾为中心的烟台港开放之初只是一个自然港湾,既没有码头,又没有导航设施。以沙滩为主的自然海岸,极不适宜大型船舶的靠泊,给货物 装卸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烟台港对外开放的最初几年,港口的贸易活动基本上在烟台山西侧及大庙海滩周围进行,货物装卸异常艰苦。船舶进港后停泊在烟台山西侧水域,大船上的货物卸到舢板上,再由舢板摆渡到岸边,装卸工人涉水将货物扛到岸上。冬季来临北风肆虐,港内风大浪急,装卸生产根本无法进行。”郑承清描述当年的码头作业。

  “为改变港口设施落后状况,东海关税务司汉南提出要修建码头等设施,1865年总税务司赫德根据东海关的呈报,同清政府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议定,批准在烟台山西侧建造海关公署和码头等建筑。这两项工程于次年竣工,总造价共计白银12525两8钱8分。所建码头被称之为海关码头,这是烟台港历史上的排名前列座公用码头。”郑承清说,海关码头建成后,将原来的太平湾分为两个部分,后人称码头以南的港湾为“南太平湾”,码头以北的港湾为“北太平湾”。海关码头上还有三个配套设施:一架固定吊杆,负荷5吨,起升、回转全靠人力牵动;一座海关缉私用的亭子;一座验货房。现只保留一座验货房,已被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码头,对于一个港口来说还不完善,没有导航设施会给船舶航行带来很多困难。郑承清说,“在海关码头建成的当年,烟台港排名前列座灯塔开始建造,1867年5月1日建成并开始使用。这座灯塔是以当时的海关税务司卢逊名字命名的,以后又称烟台灯塔,1905年烟台山灯塔建成后,才改称崆峒岛灯塔。”

  太平湾码头落成后,烟台港口装卸中心由天后宫移向太平湾。从此,太平湾这个古老的港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千帆涌动,巨轮进出,烟台从明代的一个戍堡渔村崛起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口岸。 两次鸦片战争敲开“烟台港” 百年沧桑太平湾X

  防波堤令烟台步入近代港口之列

  码头和灯塔的建设虽然为海上航行和港口装卸带来一些便利,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港口的落后面貌,尤其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港口的防浪 问题。

  烟台港从1861年开港到19世纪末,30多年未进行大的港口建设。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港口的建设;同时在烟台的西方列强矛盾重重,谁也不想大规模投资建设港口,终使港口建设停滞不前。

  “烟台港在甲午战争前,是山东省的对外开放港口,是中国北方三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在环渤海地区处于三足鼎立的地位。加之烟台港处于渤海以东的黄海南岸,是北方三港中的不冻港,一向是南北沿海进行联系的重要枢纽。所以当时烟台港的贸易地位是稳固的。但是,青岛港于1898年被德国人宣布为‘自由港 (论坛 新闻)’后,烟台港的贸易地位开始发生动摇。”刘文君说,由于烟台港没有防浪设施,海关码头只能停靠500吨级的船舶,大船根本无法靠泊码头,需停靠锚地进行过驳作业。每遇北风、偏北风,全港摇撼,船舶装卸无法进行,经常要等上三四天的时间,严重阻碍和延误货物装卸。当胶济铁路建成后,原来在烟台港进出口的货物大部分改走青岛港。刘文君告诉记者,“1910年,青岛港无论是贸易额还是吞吐量都远远超过了烟台港,烟台港从此失去了山东排名前列大港的桂冠。”

  为确保烟台港的贸易地位,改善港口设施和港口的疏运条件,烟台的中外商界提出在烟台建设海坝(防波堤)。刘文君说,“1913年5月15日,在外国人的参与下,烟台正式成立了有史以来排名前列个港口管理机构——烟台海坝工程会。”1921年,横贯港口的防波堤历时6年终告竣工,从此烟台港正式成型,并跨入了近代港口的行列。

  解放后,随着烟台港尤其是西港池的建设完善,太平湾码头由此告别了往日的繁华,退出了历史舞台。2004年10月底,太平湾陆岛交通码头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古老的太平湾码头再一次焕然一新,承担起烟台市区与崆峒岛之间的陆岛交通运输、旅游船舶靠泊任务,成为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环境优美的码头。

  如今,夏日游走太平湾,你不时看到的只是一片人间太平景象:白云悠悠,鸥鸟翻飞,海天无涯,白帆点点,让人遐思无限……(撰文/YMG记者 凌云鹏 摄影/YMG记者 柳昊杰)

  太平湾的日子

  烟台历史上曾有数个太平湾:南太平湾和北太平湾,东太平湾和西太平湾。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港口建设变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平湾其实就是历史上的北太平湾和南太平湾的一部分。一百多年前烟台开埠后,烟台港位于烟台山西侧南北顺岸连绵数百米,这个岸线长度还算能应付得了那时的港口吞吐量,在这个顺岸上先后建有海关码头、富开森码头、滋大码头、和记码头、挪威利福码头等等,海关码头东西走向呈突堤式伸入海中,它北面的海湾就是北太平湾,南面是南太平湾。

  随着东西太平湾被逐年填充为陆地和道路建筑物不断拓展和修建,东太平湾和西太平湾早已成为历史名词。南太平湾和北太平湾则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北太平湾变化不太大,南太平湾则因阻浪垒即东西岸路工程的修建,被生生地割了一大块入了东太平湾,后被填充为了陆地。站在突堤海关码头观望,视线里就只剩下了北太平湾和南太平湾的一部分。

  如今,大家一提起太平湾,就首先想到了胜利路北首的那个小海湾,这个地方的确切名字应该是南太平湾。现在这个小海湾里经常存泊有数个救捞局的巨型海上打捞浮筒,码头岸壁则泊有往返烟台港和崆峒岛之间的快艇船舶,遇到大风的日子也常有小船在此停泊避风。

  岁月就这样平淡着,继续着。

  新闻来源:水母网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