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
阳江搜狐焦点网 > 阳江新房 > 新闻中心

阳江社科界人士为阳江宣传文化事业建言献策

2017-01-24 09:10:24 来源: 搜狐焦点网 作者:阳江日报

市社科联与阳江日报社联合召开座谈会,组织全市社科界人士学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与会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和阳江的实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提出培育海洋文化,发挥“海丝”文化的品牌效应,建设文化名城。


 市文广新局局长 张小光:抓基础建设建立文化阵地

  市第七次党代会吹响了“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的号角。“以海兴市”这一主题明确了阳江文化的建设,要突出海丝文化,建设海丝文化名城。省文化厅把阳江的文化建设定位为突出滨海文化建设,紧扣这一主题,围绕阳江特色文化来思考、谋划。文化建设总体来说比较薄弱,抓文化建设,首先要抓设施建设,把文化阵地建立起来,文化活动、惠民工程才有平台、载体来实施。同时打造文化活动示范点,作为重点工作推动整个面的建设。通过示范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从而打造公共文化活动精品工程,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阳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 薛桂荣:提升广电媒体核心竞争力

  当前,宣传好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是媒体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要做好主题宣传,为阳江加快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讲好阳江故事,让新闻更接地气;提高广电媒体的硬件水平和技术实力,提高媒体融合发展水平,从理念、内容、形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创新推动新媒体发展,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把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形成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重大宣传上相互支撑融合。在整体经济形势趋紧、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借力新媒体,拓展媒体经营平台,增强阳江广播电视台的经济实力,增强广电媒体的经济实力。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 曾超群:发挥“海丝”文化的品牌效应

  阳江要想成为一座海丝文化名城,必须要立足自身的区位条件,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质,将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要素、旅游资本、交流名片,要建设并完善阳江海丝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网络平台,在推介上更加凸现“精神家园”“心灵归宿”的旅游文化审美意蕴,引领现代旅游理念,深入时代生活,提升游客的重游率;要全面实施阳江的“海丝”文化品牌工程,要大力推广阳江的“海丝”文创产品,形成系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效应;要搞好旅游的服务工作,既要关注时尚,又要在服务中注重服务质量。


市社科联学术学会部部长 韩永湘:积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推动阳江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地发挥哲学社科“创新理论、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为阳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要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新型智库建设。通过新型智库建设,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二是加强学术交流。每年办好阳江发展论坛,把该论坛打造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推动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强社科精品工程。组织落实好社科课题研究规划,推出一批实践中用得上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成果推动阳江振兴发展。四是加强对哲学社科工作的管理。


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 彭 军:争当“以海兴市”的思想先兵

  当前阳江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科界肩负着统一思想、汇集共识、凝聚力量的职责和使命,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争当“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思想先兵。社科界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要与广东省社科院合作共建省社科院阳江分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借助省社科院雄厚的智力资源,为阳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制定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是社科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的目标路径,确定一批重点课题,推出一批有影响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阳江市市委党校校委、调研员 李联德: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贯彻落实好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市文化中心地带打造市级文化设施中心区,在滨海新区打造文化设施中心区,加大管理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根据国务院建设“互联网+”的要求,努力推动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集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移动终端等为一体的全媒体。加快建立老、中、青梯队式文化管理服务队伍,巩固现有的中青年文化队伍,建立合理的文化服务管理人才机制。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我市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的奖励机制。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高 进:加快阳江宣传文化事业发展

  当下,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政治交往中的文化因素更加凸显。因此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凝心聚力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一是增强宣传力度,塑造阳江形象。二是弘扬海洋特色,打造文化名片。海洋特色在阳江最突出的代表是在海陵岛,正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南海I号”、南宋文化遗存研究和开发等都可以为海陵岛增光添彩。三是培养人才队伍,既要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培养现有人才,要更多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在待遇上也要逐步能留人。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卢荣存:学用结合,提升工作质量

  当前,学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是全市各界各级的重要任务。作为社科界其中一员,更应该学先一步,学深一点,学用结合。要深刻理解党代会主题的丰富内涵,围绕主题扎实开展社科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摸准阳江底色,客观分析情况,对阳江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问题进行把脉,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近年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智库热情很高,作用日益显著。接下来,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


阳江市委党校科研信息科科长、副教授 梁 涛:找准阳江发展的目标定位

  “全面小康,富美阳江”的实现要依靠“以海兴市,绿色发展”。我市经过多年重视经略海洋,“海”的品质不断突显。但以往还没有对“海”进行如此全面的谋划。“全面小康,富美阳江”的保障在于“从严治党”和“社会善治”。阳江要实现美好蓝图,除了从严治党,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之外,还需要“社会善治”这个重要保障。社会要善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发挥各方的作用。如发挥人大主导立法的工作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市委宣传部讲师团 李孔青:努力建设海丝文化名城

  市第七次党代会强调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建设海丝文化名城。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因此,要实现以海兴市,建设富美阳江,就要大力培育海洋文化,推动海丝文化名城建设。阳江拥有丰富的航海史、贸易史等海洋文化资源,值得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通过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不断加强海洋的保护和关爱,形成关爱海洋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开发利用“南海I号”这一祖先的馈赠,而不是让游客仅仅是停留在感叹“南海I号”瓷器金器的美轮美奂,让海洋文化助推海洋旅游的发展。


阳江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梁昌和:用教育、人才塑造阳江的未来

  地方高校作为传播和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与精神价值重建中发挥研究、引领和辐射作用。阳江电大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有效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阳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阳江电大要着力培养“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阳江”建设高层次人才,全面落实“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动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有机融合,构建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要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人才的孵化培育、互联互通工作,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有序流动。


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局长 黄铁坚:打造阳江特色城市文化形象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它本质的核心的竞争力是城市的文化形象,是软实力。海丝文化主要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开放、包容、合作、创新、进取。“南海I号”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价值的历史遗存,我们应提炼阳江人的核心价值观,保护发展本土传统文化,将传承文化名人精神与旅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研究整理本土传统文化,打造阳江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要整合媒体力量,扩大文化传播力。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江城旧城区改造和特色旅游小镇、古村落建设,实施旧城镇村的“活化工程”,打造文化创意平台。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黄仁兴:传统媒体必须多元化发展

  建设“富美阳江”,阳江的美,需要宣传,宣传文化意义重大,承担宣传任务是媒体的担当、职责所在。目前,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给传统媒体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传统媒体只有转型,多元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强素质,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对内挖掘员工潜力,提高人员素质。三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特长和积极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把人用活。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探索发展微电影,利用媒体包装、宣传、推介阳江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将阳江推出去。五是优化考核,提升士气,加强管理,提升竞争效能。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星湖湾

星湖湾

5800元/㎡

江城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