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厦门搜狐焦点网 > 厦门新房 > 新闻中心

周俊生:房地产开发贷定向宽松动力来自何方?

2012-09-28 07:20:22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周俊生

  最近几个月,国家统计局逐月公布的全国房价指数表明,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了跌幅趋缓甚至略有上涨的势头。与此相关的是,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开始呈现“定向宽松”的趋势,针对全国大型房企,特别是全国50强房企以及“五证齐全”的楼盘项目,银行开发贷支持力度普遍加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5971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1~7月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9886亿元,增长11.2%。这是今年4月以来,国内贷款增速恢复到两位数。

  对房地产市场收紧信贷口子,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我国持续已有两年之久的房地产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配合这一政策,资本市场甚至停止了对房企IPO和并购的审批。这种“掐紧脖子”的效果正在日趋明显地显示出来,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普遍告紧,使他们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囤积商品房源吹大楼市泡沫。日前公布的新版胡润中国富豪榜上,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已经从“”降格为“亚军”。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去库存化成为大多数开发商的重中之重,原来坚冰一块的房价也因此而松动。但是,当商业银行开始以“定向宽松”的名义重新向开发商发放开发贷的时候,原来日子难过的开发商无疑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房价的下行趋势也随之出现放缓甚至微幅反弹。

  银行信贷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为什么会出现悄然改变?定向宽松政策的动力来自哪里?这显然与我国宏观经济在今年以来出现的增速下降的局面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各地政府大举推出投资项目,据称最近几个月全国各省汇总起来的总投资额已经远超20万亿元。但是,这些投资大单虽然很诱人,地方政府却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便是资金的缺口,因此这些投资大单中有很多项目其实还在政府办公室的抽屉里,没有成为现实。相比于各种投资的费心费力,重启房地产投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轻车熟路。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不断地试探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一些城市对限购政策的调整,大都在舆论的追击下流产,但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这个“龙头产业”的希冀并未完全放弃,总在想方设法地从调控的重压之下寻找突围的缝隙。最近,全国土地市场持续升温,房企拿地积极性也明显增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地方政府的主推下,掀起新一轮供地热潮,土地拍卖又出现了一个个的“小高潮”。而商业银行以定向宽松的名义加大房地产开发贷的力度,则是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联手策划出的另一个救活房地产市场的动作。

  当然,房地产开发贷的增加,仅有地方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行的,它还需要商业银行有所作为。实体经济的低迷,使企业对信贷的要求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迫切,银行面临的实际上是信贷萎缩所带来的贷款利息减少的压力,这对主要依赖存贷息差生存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而在银行看来,房地产开发贷历来是优质的信贷,只是调控的展开使银行无法继续享用这块“蛋糕”。因此,对于向房地产开发商的信贷,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其实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双方的共同追求使他们一拍即合。

  显而易见,房地产开发贷定向宽松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的推动。在放松限购政策已经“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正在从别的角度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忍耐度进行试探。只要中央政府对此不作反应,那么,定向宽松终将演变为全面宽松,房地产市场重获生机就有了可能性。地方政府通过市场的复活,又可以获得拉动多个行业的机会,正告紧张的地方财政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自然,与此一起来到的,便是房价的全面回升,两年来辛苦经营所获得的房地产调控成果将渐趋暗淡。

  将房地产市场作为“龙头产业”,用它的活跃来拉动各行各业,虽然确实保证了前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上升,但是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后患,并且让全社会的民生承受重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以前过度倚重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后果。地方政府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经济支撑点,如果仍然迷恋于房地产市场这个“龙头产业”,那只能将这种苦果加倍放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云启东方

云启东方

65000元/㎡

思明

查看详情
中海学仕里

中海学仕里

73000元/㎡

思明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