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寺塔·史料
又名慧光寺塔,立于东寺街中段西侧,约建于840-859年之间,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与东寺塔对峙,一起历经昆明风雨,曾多次修葺。“双塔烟雨”之景,蕴涵着昆明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昆明地震,西寺塔倾倒过半,十六年(1503年)仿东寺塔式样重修。
●清康熙六年至十二年(1667年-1673年)又加修葺。道光十三年(1833年)地震,塔刹毁,塔身倾斜。咸丰六年(1856年)慧光寺毁于兵燹。
●1983年11月至1984年9月,对西寺塔进行维修。
●1985年,在西寺塔周围建文化娱乐园。
●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闹繁华的昆明街头,西寺塔宛如饱含沧桑的老者,见证着昆明城从古至今的历史变化。作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本地几乎无人不知,甚至外地人也有所耳闻。也正因为此,它的一丁点“风吹草动”,总会引来众多关注。
近日有市民反映,矗立于西山区东寺街旁的西寺塔“斜了”,担心这会带来安全隐患。昨日,记者从西山区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西寺塔在修建时就特意根据风向因素进行了倾斜,“2011年测量时塔顶部中心向西南方向倾斜43厘米。”文管所表示,西寺塔如出现问题会及时进行修复,请市民不用担心。
担忧
西寺塔有点往西倾斜 安不安全?
“西寺塔好像有些倾斜。”近日市民张先生从西寺塔边经过时,隐约察觉到异样:整座塔身不在一条直线上。半信半疑的他绕着西寺塔走了几圈后,确信“塔歪了”,“塔身有些向西倾斜,也就是往西山那个方向斜”。
冬日的早晨,晨练的老人们集聚在塔前的广场。记者站在广场中央远观西寺塔,35米多高的塔身矗立在天空下,难以看出歪斜。夯实牢固的塔基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墙壁泛黄,还有着许多雨水冲刷后的印迹。
在广场健身的刘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西寺塔旁边的一幢居民楼,并未明显感觉到塔有倾斜。“我每天都要路过西寺塔,6年里没发现有变化。”刘大爷说自己退休前做绿化园林工作,对亭台楼阁的建设也有些了解,“高层建筑物倾斜是有可能的,有允许存在的倾斜度。如果超出允许范围,倾斜一方的反方向地面会出现裂痕”。
“你看嘛,地面几乎是完好的,塔基也基本没有明显裂痕。”刘大爷指着塔四周的路面说,古代的建筑物质量非常好,而且在几个朝代都进行过修缮应该不会存在大的问题。
解释
建时就是斜塔 塔顶曾有“鸡鸣”
西寺塔究竟是不是“向西边倾斜”了呢?西山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证实,该塔确实有一定的倾斜,但是在建塔时特意设置的。
工作人员解释,昆明春冬季节主要受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影响,建造时塔身也向西南方倾斜。塔顶四个方向各有一只“金鸡”,口里放有弹片,风一吹来就会发出“鸣叫”,“早前声音很响的,后期因缺少清理就不响了”。
记者了解到,塔顶的“金鸡”由铜皮制成,口角处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而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的。劲风吹来时,鸡嘴内的铜管经腹内的空气回旋振荡,便发出声响。
同时该工作人员还介绍,管理单位每隔三至四年就会对西寺塔进行一次观察和对倾斜度专业测量,近两次测量的数据均没有发生变化,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测量的,“西寺塔顶部中心向西南方向倾斜43厘米。”他表示,文管所会关注西寺塔的倾斜,如出现问题会及时进行修复,请市民不用担心。
声音
地方史研究者同意西寺塔“故意倾斜说”——“建造者可能已意识到昆明的气候”
对于西寺塔的倾斜,昆明地方史研究者、本土评论员赵立(网名“风之末端”)对建造时特意倾斜的说法持赞同意见。他解释说,从昆明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西南方向的风是城区主要来风,力度也强,而昆明地形像“坝子”,东北风较弱,从地形、气候、风向综合分析,不排除当初向西南倾斜的可能。
赵立还说,西寺塔顶端的4只“金鸡”构造特别,起风时面向西、南方向的两只鸡就会发出叫声,而东、北方向的两只金鸡声小甚至不发声。“以前民间还有传说,会叫的那两只是公鸡,另两只是母鸡。”
赵立说,自己长期以来一直进行地方史研究和史料收集,针对西寺塔倾斜的相关资料查阅了不少,但都没有找到建塔时期的详细记载。“建塔至今已有1100多年,当初建造者的真实想法难以考证,但从后期的研究并结合史料,能够看出,建造者当时可能也已意识到了昆明的气候和地形。”
关于西寺塔倾斜,还有另一种“地震说”。而赵立表示,能够找到的因地震导致塔身倾斜的记载少之又少,史料也不完整,“我个人更倾向于建塔时据气候、风向原因‘有意’倾斜。”(云信 徐琪燕)
责编: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