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
威海搜狐焦点网 > 威海新房 > 新闻中心

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威海这么干

2017-04-18 08:42:55 来源: 搜狐焦点网

区域创新中心,走起

——威海这样驾创新“冲浪板”催生新动能

威海日报记者 王玲

创新,一种深植威海城市深处的精神气质。

这里是国家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市、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产城融合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诸多试点示范工作。

这里是“国字号”创新创业平台的集聚之地,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扎根,成为城市创新驱动的重大引擎。

这里是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劲的活力之城,碳纤维、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海洋高新技术、服务贸易产业势头强劲,拥有国内专用打印扫描领域最多的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100多种医疗器械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

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我市将创新变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内化为一种城市精神,塑造着城市成长发展的独特模式,加速向着先进城市迈进。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23家。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

厚植创新优质土壤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4月16日,三角华阳分公司硫化车间,来自德国HF公司的液压硫化机,通过全过程自动化存储和输送,生产出一条条高端乘用车轮胎。这是亚洲一流智能化高端乘用轮胎生产基地,较传统生产模式提高工效40%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智慧工厂”。

推动机器换人,加快智能制造是创新驱动的重要一环。为支持像三角集团这样的企业的创新步伐,就在几天前,我市印发《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为全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根据计划,我市将大力推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产品研发,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工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威海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切实提升重点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总体水平。力争到2020年,我市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下一步,我市将敞开政策“绿灯”,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平台、服务平台,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2家以上,为威海市智能制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整合市级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并积极对接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划,为智能装备企业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拓宽融资渠道。

作为全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威海人血液里流淌着敢闯善创的基因,始终将创新置于“核心位置”、视为“排名前列动力”,以笃定的战略、赶超的勇气、实干的战术,推动着城市向更高层次跨越。

近年来,我市确立了“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总目标,提出了“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重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

基于此,我市进一步坚定了创新的决心和定力——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用较好资源、最优政策、最多投入,全方位、全领域地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进凤凰来。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为威海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威海经济较为发达,营商环境优越,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积聚了大批高端人才,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文化和舆论氛围,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优势明显。

不仅如此,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创新步伐必须更快一些,平台更高端一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为此,我市提出布局打造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这一中心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深度融合、互相借力,集中打造立足山东半岛、以两化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为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各区市积极行动,强化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一批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顺势崛起。

高区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确定了“一个核心、五大着眼点、十大重点工程”的建设思路;

获批建设的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以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备、工程化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为重点,打造技术研发及产业一体化载体;升级为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海洋生物及制品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已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5个、重点产业化项目33个;

……

强化政策引导,激活创新活力。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了《威海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威海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普惠性政策供给体系基本形成。

德瑞博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德国工程师在新北洋数码物流柜智能工厂调试设备。

政产学研用金合作 构建协同创新大格局

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威高集团凭借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妙手S”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摘得国家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如今,威高拥有发明专利1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580多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达80%以上,其中12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先进水平,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30种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项目,三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

威高集团是威海众多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威海摸索出独具特色的路径——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模式,突出人才这一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全市上下创新创业活力。

根据区域和产业需求,我市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力度,与16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与全国176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转化成果300多项,实现经济效益53.2亿元。成立了2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海参、轮胎两个高级联盟通过开展联合攻关,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0多项。

为丰富创新载体,我市在搭建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研发载体,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研发,全市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达282家,全市科技孵化器机构增至96家,在孵企业1341家。高级孵化器6家,高级众创空间11家;省级孵化器11家,省级众创空间21家。

为推进企业协同创新,我市开展“一产业一特色”科技行动计划,先后建设了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及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等26个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了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

在全市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中,一批龙头企业实现了转型跨越的美丽嬗变。

三角集团建有高级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美国技术研发中心,承建轮胎行业少有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体。

新北洋是国内专用打印扫描行业少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也是中国在专用打印扫描领域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

迪沙药业集团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中国首批获得EU-GMP证书的中国制药企业,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医药工业较具投资价值企业。

……

威高生产车间批量生产。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创新战略的开展,威海人越来越意识到,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迪尚是威海以人才驱动发展的代表之一。

迪尚吸引国内外100多名优秀设计师,在全球成立100多家设计师工作室,致力把威海打造成全球服装设计创新中心。去年迪尚创造了行业奇迹,全年出口销售服装1亿多件,出口额增长20%。

一直以来,我市把人才作为“排名前列资源”,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引才育才用才并举,始终以较大的诚意、较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尊重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

以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为目标,我市全面实施威海“英才计划”,设立3000万元年度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来威海创新创业。

为拓宽海外招智渠道,我市连续举办了“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海外博士威海行”、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海外招才引智推介”等活动,开展了“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和“企业博士聚集计划”人选认定工作,打造“威海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山东海洋人才市场威海分市场、海外引才工作站等一批引才育才平台载体。

为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我市研究制定了“企业博士聚集计划”“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万名大学生聚威创业计划”等5个政策文件,建立了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设立了“一站式、全程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

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26家,重点实验室21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7家,开展博士后工作的企业达到34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3人。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威海不仅培育起良好的环境和多元的平台,更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建设了市技术交易大厅,建成了“线上线下双通道”的技术交易运作机制,引入上海技术交易所、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等优质项目资源,向企业发布技术成果1万余项。大力发展科技中介力量,技术经纪人发展到305名,备案专业技术转移机构45家。去年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27.37亿元,同比增长20.8%。

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银行信贷为主体,以创业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为支撑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支行,目前已发展至3家,累计发放贷款38.3亿元。获批成为全省排名前列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累计为17家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2.68亿元,发放贷款1.58亿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已投资3150万元。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天十二院等10多个国防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中物院威海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对接15次,对接项目170多项。

在创新驱动下,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1家,去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新材料、镁铝合金材料和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为主攻方向,去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7亿元;海洋生物及制品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从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养殖、海洋食品加工到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创新,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威海这座城市的成长模式,激发和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绘就了威海转型跨越、走在前列的独特风景。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昆仑御龙山

昆仑御龙山

价格待定

环翠区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