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开进生态长廊
——威海市全面推进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工程综述
◎记者 王晓根
春天里,威海大地一派盎然春意。坐在青荣城铁上,随着列车在双岛湾大桥上慢慢减速,绿植“写”成的“威海双岛湾”热情迎接宾客到来,高低错落的生态造型与滨海城市景观连接成片,各色植物欣欣向荣,展现着文明城市活力……城铁进威后,窗外始终相随的绿色生态长廊令人沉醉其间。
打造以铁路为轴线的绿化生态长廊,是威海市全面扎实推进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工程的建设目标。铁路沿线环境展现着我市经济、文化、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是城市的“脸面”,是来威游客看威海的“排名前列眼”。威海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牵头,在威海市范围内对城际铁路、桃威铁路沿线划段分区进行环境治理,在市区打造都市景观区,在城郊打造山体林地主体区,在双岛湾打造滨海、海洋主体景观区,在农村打造田园风光主题景观区,擦亮城市名片,把美丽连成线,以靓廊迎宾,给来威游客一路美景体验。
看变化
垃圾场变身美丽花园
宽阔整洁的站前广场,错落有致的绿植雕塑,来来往往的旅客穿梭其中,附近的村民也在此遛弯休闲。文登东站,这个坐落在文登营镇柯家庄村的高铁站在优美环境的衬托下,呈现出一派现代化气息。
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活动启动前可不是这样的景象。“由于在村子里,周边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建设留下的土石方也随地堆砌,而且没有绿化植被,一切乱糟糟。”文登区城管办主任王书强说,在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工程启动后,文登区在这里高标准建设站前广场,拆除违建,清理石块、垃圾,栽种高松柏、红叶石楠等树木1万多棵,将文登东站的环境进行了彻底亮化、美化,打造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游园。
在经区虎山隧道北,城铁建设完后在这里留下了4块受破坏的土地,但现在,一片格桑花田正在建设。绿化完成后,从城铁上看去,大面积的格桑花田蔓延虎山北坡,等到夏秋季节,粉色的花朵便会漫山遍野。
环翠区前峰西隧道东口处的一片区域同样成为城铁沿线的靓丽花海。几天前,这里还堆满了开隧道留下的碎石块。而现在,一块块“花海梯田”随着山坡走势在高铁线路分布着,新栽的各种小型绿植铺满地面,远处的樱花树已是洁白一片,富有层次的植被造型让这片小区域成为城铁沿线的一道亮丽景观。
威海市拥有65公里城际铁路、120公里桃威铁路。建设铁路,必然会动土动石,难免会对当地自然风貌造成一定破坏。如不加以整治、恢复,将是一片脏乱差,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工程启动后,市城管局利用航拍技术,对两条铁路线两侧200米范围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自查铁路沿线环境问题520多个,并制定了全面详实的问题清单,确立了环境卫生治理、建筑环境整治、山体环境治理、环保整治、造林绿化等工作重点,明确了“拆、清、遮、补、绿”等治理措施。
截至目前,计划治理的612个问题点位,已治理完成499个,共计清运垃圾10万立方米、土石方334万立方米,拆除建(构)筑物13万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213万平方米。
探亮点
因地制宜打造景观节点
“这座山坡要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花园,这个月底就能完工,到时候坐在列车上,就能清晰地看出效果。”在王家庄南侧的山坡上,高区园林处工作人员孙琳打开施工效果图,指着上面一片漂亮的“大花瓣”告诉记者,这里被市里确定为高铁沿线的郊野景观节点,利用月季、美人梅等按照花瓣样式造型,打造三季有花的玫瑰谷。
“做一个大花园,不仅能美化城铁沿线景观,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娱乐游玩的新去处。”孙琳说。
要切实推动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高标准谋划治理是关键所在。“较大的亮点是我们因地制宜,创新性地打造了10处重要景观节点。”市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
在整治工作中,我市组织工作人员对铁路沿线环境进行摸底,对可视范围内的山体破坏、违法建设、建筑垃圾、废品收购、裸露土地等有碍观瞻的现象,逐一列出清单,在规划中认真研究、逐一明确了具体的整治原则及治理措施。根据各区市景观资源、自然禀赋等,对铁路沿线进行合理划段分区,确立了不同的环境整治主题。在城铁沿线,我市确定了双岛湾大桥东、前峰西隧道东、望岛、齐鲁大道西延、文登东站5处城市景观节点,以及王家庄南—玫瑰谷、戚家庄西—红叶谷、虎山隧道北—格桑花田、虎山隧道南—杜鹃苑、梁帽山隧道南—十里桃林5处郊野景观节点。
“城市景观节点临近城市建设用地,公众参与度较高,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和强化形成的相对突出的城市公共空间。郊野景观节点在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公众参与度较低,以自然风貌为主。”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说,我市还在双岛湾打造滨海、海洋主体景观区,在农村打造田园风光主题景观区,让城内和城外美丽连成一片,互为一体,着力提升铁路沿线景观档次和水平,让铁路绿化美起来,让车窗外的风景亮起来,不能让铁路沿线成为文明死角。
问效能
跟踪督查定期“回头看”
大气磅礴、现代气息浓厚的站前广场,造型别致、富有地域特色的海鲜风情街,雕塑林立、以公园标准建设的超宽绿化带,果品种植、苗木栽植为主的城铁沿线万亩绿色走廊……走近荣成高铁站,铁路两侧高标准的绿化向海内外游客展现着荣成魅力,令人惊叹。
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在荣成市召开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议,荣成市作为全省少有的县市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我市治理工作取得了全省综合考核排名前列名的好成绩。
“能向全省传播经验,在于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和高效能的治理工作。”荣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王晖说,明确目标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加强考核,严格的工作机制倒逼着工作人员高标准、高效率进行整改工作。
据威海市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保障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威海市组建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主体,研究制定了问题整改配档汇总表,将整治问题逐项分解,明确了各区市和市直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形成了“市局牵头抓总、属地整治主体、部门协同配合、工作合力推进”的局面。同时,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市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研究制定了相关配套考核细则,严格落实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不定期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和观摩会,对重大疑难问题实行现场办公。组织开展整治“回头看”活动,对整治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和巩固提升。
有了“考核”这个指挥棒,全市各级在铁路沿线环境上档升级工程中高标准、铆足劲。“今年,我们计划治理完成问题点170个,全面组织开展沿线园林绿化工作,确保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的绿化工作能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并同步推进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堆物堆料等治理工作,争取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威海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说。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