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太原搜狐焦点网 > 太原新房 > 新闻中心

山医大二院片区整体改造启动 打造特色示范片区

2017-04-24 07:29:31 来源: 中国山西

4月18日,从杏花岭区获悉,山医大二院片区整体改造启动。片区规划范围东至东城巷、南至东华门街、西至五一路、北至小东门街,包括小东门街、东华门街、教场巷、东城巷、新民北街东段,涉及街道总长度为4.16公里。该片区作为杏花岭区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的标杆片区,将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既有现代化气息,又保留原有街道特色,古色古香、文化传承,打造成“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片区。

小东门街建 设新时期的街道样板

明朝对太原城进行扩建。建成后开8个门,迎晖门(小东门)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的小东门街建设北路口所在位置便是位于明太原古城迎晖门,清代被称为小东门。民国时期的小东门街原是阎军的驻扎地,逐渐形成太原城里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军事特质的街巷,称为“军区”。

按照规划,小东门街将建设新时期的街道样板,注入活力,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发挥城市街道的衍生价值。同时,延续太原的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小东门街将引进开放空间的系统设计、立体化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城市家具”、环境雕塑、夜景灯光以及街道色彩。在细节方面,要突出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此外,在改造中,将街道南侧省军区围墙改造为国防教育宣传展示墙。拆除小东门街西端沿街一层建筑,将其改为街头绿地,为市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区域。在小东门街东端临近建设北路的太铁迎晖苑入口处空地上,增设部分可供市民休憩活动的公共设施,作为市民休憩的公共场所,并在原小东门遗址处设置铭牌说明,介绍小东门的历史沿革。对市粮食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学院等街边建筑和住宅楼进行立面改造,根据每栋建筑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改造方案。

教场巷(含前双龙巷) 传统历史文化街巷

教场巷是我市的一条古老街巷,建于清末民初,得名于清代精骑营练武之教场,现尚有部分文化历史建筑遗存,其中12号院为抗日名将续范亭将军故居,为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正太、同蒲铁路始修时,外籍工程技术人员居于此,一度改名“工程师街”,解放后复名教场巷,是太原府城里保留颇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还遗留着部分独具个性的历史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阎锡山的军队在此驻扎,开始修屋建舍,有营房、监狱、教场、军械库,这一区域逐渐形成太原城里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军事特质的街巷。

在这次改造中,要延续教场巷古朴深厚的街道氛围,营造古街古巷的历史风貌。改善人行道的铺设,设置统一的树池、花箱、行道灯等,统一街道的整体形象。突出历史人文街区的风貌,对街道的多处围墙进行改造,利用原工程师楼围墙元素提炼。改造中还将加入旅游元素,让教场巷成为“主客共享”的旅游新热点,并通过植入城市 wifi 热点,结合 APP 开发,推广杏花岭区的历史文化。此外,考虑到机动车频繁出入教场巷,设置智能化停车系统,改善老城区的停车功能。沿街的公共建筑和住宅楼也会实行立面改造。

东城巷 充满人文生活气息的步行街巷

解放后,太原市城区地域扩展。拆除城墙,修建民宅,形成街道,该街建于东城墙旧址,故命名为东城巷。如今的东城巷,生活气息浓郁,嘈杂而富有活力,跟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密不可分。

由于街道生活氛围浓厚,宽度较窄,东城巷将被改造成为环境优美、具有小资情调的生活步行街。首先要改造路面铺装,路面材料选用防滑小料石和现代化的小砌块,加宽人行道,交接处放置景观小品。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尽量减少路面的高度差。其次通过多层次绿化系统和沿街店面建筑的立面改造,来提升整个街道的品质。将街道的多处围墙进行现代化改造,街道两旁增加小型的驻留空间以及休憩座椅。将架空线缆实行入地改造,将变电站等暂时无法拆除的装置进行艺术化装饰。打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尽量集中布置小商铺。店铺的门头牌匾风格尺寸统一,门前的台阶形式和高度也要统一。在路面相对宽敞等地,设置流动摊位,并实行统一管理。

6195X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