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太原搜狐焦点网 > 太原新房 > 新闻中心

太原着力打造宜居“锦绣太原城”

2017-03-16 07:21:17 来源: 生活晨报

地处华北内陆的山西省太原市环山面水,自古便有“锦绣太原城”美誉。然而,伴随高速城镇化出现的道路堵、市容乱、环境差等问题降低了城市宜居度,消解着市民幸福感。

针对城市发展痛点和难点,太原市委、市政府近几年狠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去堵去乱去污,不断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着力去堵:过去“路堵心堵” 如今“路顺心畅”

“以前早上还没出门就开始发愁,开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单位,路堵心更堵。”提起过去,家住太原五一路的韩晓玲心有余悸。

2016年,太原市对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进行改造,在拓宽车道的同时,新建了多座下穿通道和人行天桥。如今,韩晓玲从家开车到工作单位只需半小时。“除了路口的红灯,真是一路畅通无阻。”她说。

太原市路网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截至2012年底,全市人均道路面积仅8.6平方米,远低于国家11平方米的标准;总长1770公里的1434条城市道路中,宽50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仅58条、504.5公里。

自2013年起,太原市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年开工道路工程27个,并于当年完成总长近50公里、全线无红绿灯的中环快速路建设,将太原由平面交通推向立体交通时代。

随后几年内,太原市对建设路、长风街、五一路等一大批主干道启动改造,一条条城市“动脉”被贯通。同时疏通“毛细血管”,改造120条小街小巷。

血脉既通,城市便有了精神。如今太原市内道路纵横,高架林立;古老的汾河上,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在空中划下美丽的弧线。一个路网完善、四通八达的现代都市逐渐形成。

决心去乱:挥别“脏乱差” 拥抱“小清新”

城市之乱,莫过城中村。曾几何时,太原3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中村多达170个,覆盖了1/3的城市人口。因长期脱离城市管理,这些城中村几成“脏乱差”的代名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私搭乱建层出不穷……

为了去除这一城市痛点,太原市2015年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两年来,已有69个城中村完成整村拆除,11个村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城中村较多的万柏林区今年将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率先告别城中村。

“改造后跟以前比可是天上地下,整个新区整洁又漂亮!”去年底领到安置房钥匙的太原南阜村村民刘玉英说。

城市之美,三分建,七分管。今年初,太原市启动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经过大力整治,小巷里的卫生死角被清理干净,大街上违规安装的广告灯箱被拆除,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更加规矩,身边的“脏乱差”现象正在逐渐减少。

重拳去污:出门见绿 抬头见蓝

冬去春来,太原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蓝天白云下,巍然矗立的东西两山尽换绿装,穿城而过的汾河碧波荡漾,城市绿地上的草木竞相吐翠,出门踏青的市民随处可见。

作为一座地处华北内陆的能源重工业基地,太原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河皆污、有山皆荒”,特别是一到冬季采暖季四处冒烟,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为改善缺水少绿状况,太原市近些年持续投入巨资对汾河城区段进行治理美化,并对9条边山支流开展治理。如今,汾河太原城区段已被建成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绿色景观带,三期南延工程仍在加紧推进,一条条昔日的“臭水沟”也变身“景观河”。

太原市还通过创新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对东西两山进行综合整治。几年来,仅西山地区完成投资102亿元,绿化荒山7万余亩,过去的“垃圾场”“荒山坡”变成市民休闲赏玩的“后花园”。

通过建设长距离输热管网、推行采暖“煤改电”“煤改气”、全面推广使用民用洁净焦炭等措施,目前太原市区清洁供热覆盖率已达到98%。

78岁的陈春华一直生活在太原,每天下午都要到家附近的小公园做做操、打打拳。“现在的太原,出门见绿,抬头见蓝。过了这么多年岁,没想到还能看见一个这么美的太原!”他说。

5984X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