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唐山搜狐焦点网 > 唐山新房 > 新闻中心

唐山南湖19个庄拆迁改变了数万人的生活方式

2013-07-31 08:17:59 来源: 燕赵都市报

  2010年初,作为唐山市回迁安置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市规模、投资最多的回迁安置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南湖西北片区(俗称19个庄)拆迁改造工程破土动工。

  这次拆迁改造,共涉及8000多户、两万多名居民,拆迁带来的影响之大,在唐山。2012年底,工程竣工,时至今日,大部分的回迁居民已经安住在这片广袤的“新天地”里。迁入新居之后,村民的生活发生了何种变化,他们如今的生存现状如何?学龄孩子的教育情况较之前有了哪些变化?年轻人就业生活有无新增压力?带着这些疑问,本报多路记者经过在竣工后的仁泰里、兴泰里等回迁小区内一个多星期的走访,先后采访了数十户、百余名村民,力图将回迁后的居民生活现状客观地记录下来。

  ▉回眸:的大拆迁

  2010年初,路南区在南湖西北片区7.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一举拆掉19个村庄,搬走23078人,其范围之广、人口之众、情况之复杂,在唐山。

  这次的拆迁范围在西电路以东、南新道以南、建设路以西、唐胥路以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宅基地面积1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42万平方米;非住宅占地面积152.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86万平方米。2009年10月开始组织实施,2010年1月开始签订协议,共涉及19个村居,住宅8275户、23078人、6499宗住宅宅基地(其中学院路南延611宗,西北片区整体动迁5888宗),非住宅565户。

  唐山市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项目是唐山市重点民生工程,于2010年10月8日开工建设,采用“业主+项目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组织施工建设。项目位于西电路以东、正泰里惠民园以南、学院南路以西、唐胥路以北,规划用地83.5公顷(1252.5亩),用于路南区19个村(居)的回迁安置。

  该项目建设总投资74.7亿元,总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容积率2.61,绿化率达30.6%,建筑密度23.4%。包括居民住宅楼、公建、商业、地下以及市政路网等配套工程。其中,住宅楼140栋、20400套,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公建20.5万平方米,包括学校、幼儿园等;商业15.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37万平方米。市政道路总里程14公里,其中快车道路面积23.26万平方米,慢车道路面积8.30万平方米,构成了覆盖全域的“三纵七横”市政路网。全部工程于2012年11月竣工。

  曾几何时,路南区女织寨乡西北片区的19个村和大南湖唇齿相依,“那时的南湖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采煤沉降区,村民们居住的是低矮、破旧、散乱的平房。”回忆起拆迁前的19个庄,已经60多岁的居民陈迈(音)说。而如今,曾经破败的景象早已焕然一新,耸立的高楼和宽阔的街道,彰示着19个庄历史上新纪元的到来。

  ▉特写:拆迁给了“小五一”幸福生活

  “小五一”是一个出生在原岳各庄的12岁男孩,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在他的印象中,原本的家是几间平房。“没有暖气,冬天很冷。没有煤气管道,需要用煤气罐。”“小五一”告诉记者,“我不是特别喜欢那时的家。”

  因为居住条件较差,“小五一”一家在几年前搬到了唐山市路北区5号小区。但是由于手头拮据,这套房是贷款购买的。“房奴”的日子并不好过,作为工薪阶层,每个月一家人要在并不多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还房贷。一家人虽然吃喝不愁,但是在房贷的重压之下,生活质量并不算高。“小五一”的父亲林先生告诉记者,在买房时也曾考虑很久。“当时我手头很紧,但是因为平房条件确实太差,再加上考虑到孩子将来的上学问题,所以咬着牙贷款买了房。”林先生说,每个月几千元钱的还款就像座山压在了他身上。

  就在林先生为房子犯愁的时候,岳各庄开始进行拆迁改造了。林先生母亲在岳各庄的90平米平房变成了两套75平米的楼房。经过几年的等待,2013年4月份,林先生的父母和弟弟都搬到仁泰里装修好的房子里。而林先生一家也开始对父母之前居住的祥富里的房子进行重新装修。

  虽然没有搬进新房,但是林先生身上的重担一下子卸了下来。“5号小区是一居室,现在祥富里是2居室,房子大了不说,还能够以租养贷。这下子,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马上就不一样了。”林先生告诉记者,“父母和兄弟也都住上了宽敞的电梯房,真是太好了。”

  没了贷款的压力,“小五一”的生活指数也直线上扬,“长这么大都没有出去玩过,今年爸妈终于可以带我出门旅游了。”“小五一”兴奋地告诉记者。

  ▉对比:拆迁带来了高品质生活

  问起较拆迁前的变化,居民们向记者反馈最多的就是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

  今年79岁的郑老汉是郑各庄的一位居民,他如今和老伴住在仁泰里一套67平米的房子里。这次拆迁,他家200多平米的院落换成了3套新宅。

  “我是退休工人,家里本来也没有地,拆迁对我来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不过是住处从平房变成了楼房而已。和之前相比的差别就是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郑老汉告诉记者,以前村头有个垃圾池,村民把各种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里,等垃圾池满了,垃圾会被运走。“之前虽然有个垃圾池,但是和现在的环境卫生条件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如今每天有专人负责小区的卫生和保洁,环境卫生有了保障。”

  除了环境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多数居民纷纷乐道的还有一点就是做饭不再柴火炊烟,生活更加舒适。

  67岁的赵俊起是原赵各庄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天都要生火做饭,麻烦又不利索。“尤其到了夏天,不生火没法做饭,生火又特别热,很是难熬。冬天更是发愁,家家户户自己生炉子取暖,一点都不暖和,和住楼房压根没法比。如今冬夏不愁了,我们现在住的比以前舒坦。”赵俊起笑着说。

  ▉给力:教育环境更上一层楼

  赵俊起的孙女今年10岁,如今正在南湖小学就读三年级。他家住在兴泰里,距离南湖小学不过50米的距离。赵俊起告诉记者,搬迁的三年时间里,他们一家租住在韩城,为了接送孙女方便,孙女也就近在韩城一所小学就读。回迁之后,孙女就回到家门口的南湖小学就读。

  和赵俊起一样,很多受访者都告诉记者,在他们搬到新居的同时,孩子们也都跟着搬回到了新建的学校里。“学校是新的,所有的教学用具和健身器材也都是新的,最主要是离家很近,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的。”受访者告诉记者。

  据悉,拆迁之前的19个庄共有郑各庄小学、岳各庄小学、将军坨小学三所学校,在校学生2100多人。现在,新建成的片区内,已建成两所小学,还有一所正在施工中,一所配套中学26中。南湖小学容量24个班,已招生18个班,共有787名学生。其他两所小学将有42个班容量。已经搬迁的26中,共计48个班,2070名学生。

  “以前的小学和现在没法比。以前孩子们的教学设施很简陋,教室都是平房,到了冬天孩子们还得自己生火取暖。现在不仅教室宽敞,而且空调、暖气等设施齐全。教学环境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到新学校上学,他们自己也高兴得不得了。”正在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告诉记者。

  ▉转变:回迁房屋暖了一方经济

  采访中记者发现,所有的受访家庭都分到了至少两套房子,有甚者更是多达六七套房产,而在这些数字背后,回迁居民收获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小均是岳各庄的居民,今年58岁,这次拆迁他家分到了四套房,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告诉记者,儿子到了适婚年龄,几年前想在村里盖套房,但是村子的宅基地迟迟批不下来,只能在老房子门口盖个倒座儿,儿子媳妇自然都不满意,这可愁坏了刘小均。但如今坐拥四套房的刘小均自然不会再为房子的事犯愁,拆迁解决了困扰一家人的大难题。

  拆迁前为房子犯愁的不止刘小均一家,记者走访的多位村民都有类似的情况。拆迁前子女买不起楼房,在外边租房住,拆迁后,老人们把多余的房子分给子女,房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老人们都坦言,以现在的房价,让子女在外边买套房很有压力。全款买房实现不了,贷款买房要还几十年的房贷,从此子女又要为房贷所累。但是拆迁把这些负担全部化解了,不少年轻人也由房奴一下变成了房主。

  房子多了,很多家庭都住不过来。为了增加收入,大多数人选择把房屋简装后出租,居民高玲新就是其中之一。这次拆迁,高玲新分到了三套住宅,除了一套自用之外,她把另外两套住房进行简装后出租了出去,每个月两千元的房租收入,让她的生活更显惬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回迁小区内租客的入住率几乎占到了其中的半壁江山。“曾经老住户都争相外迁的破旧村庄,如今成了外地人争相租住的旺地。拆迁,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是回暖了一方经济。”退休居民陈旺告诉记者。

  ▉担忧:失地村民的晚年生活困境

  回迁之后,村民住上了新房,不再为房贷所困。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学龄孩子的教学环境也有了相应的改善。但是除了这些让居民津津乐道的好处,居民还有其它的忧虑。

  记者在走访老年人的过程中发现,多数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但也有少数人不习惯现在的居住环境,难以适应楼房生活。

  刘小均的父母就是其中的例子,他的父母今年80多岁,当初劝老人搬迁费了很多口舌。如今搬进新居已经半年有余,但老两口依然难以适应。刘小均告诉记者,老两口住在17楼,每天上下楼很不方便。有电的时候担心电梯出现故障,被困在电梯里;停电的时候电梯更是直接停运,影响出行。

  不仅上下楼不便,邻里关系的疏远和住楼房的“成本”也让很多居民难以承受。“以前住平房的时候,只需要每个月交点电费,因为井是村里自己打的,用水都不花钱。如今搬到楼房之后,不仅要交水电费,还有物业费、卫生费、暖气费等各项费用。”居民熊光利告诉记者。

  熊光利是农业户口,拆迁前家里曾有一亩地。如今没了土地,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拾家务。老伴在打临时工,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收入。“对于退休的老人还好,每个月发不少退休金,住楼房的这些花销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没了土地的农民来说,住楼房的花费相当不小。而且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们自己会在田地里、小院里种点粮食蔬菜,但是现在所有的粮食蔬菜都只能买着吃。现在的菜价很贵,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熊光利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老人们似乎还有更长远的忧虑,即未来的养老问题。而这个担忧与住楼房的花销大有扯不断的干系。居民纷纷表示,以前有土地的时候,可以靠种地谋生,再打点零工就可以维持生计。可如今,老人年岁大了,花费多了,土地没了,也没有体力打工了,老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也就愈发凸显了。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19个庄的回迁村中,有些村委会给年满60周岁的村民每年几百元的生活补贴。但是这些补贴会根据每年村委会的财政情况变动,并非一项稳定的补贴,老人们对此仍存有很深的疑虑。

  63岁的熊光利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今老伴还可以打点零工赚钱,等过几年他干不动了,我们就彻底断了经济来源。如今子女们的生活压力很大,恐怕也指望不上他们。住楼房的花销这么大,要是再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就更拮据了。要是能有完善的养老保险作支撑,就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让未来的生活有了保障。”

  而今,原来村里的大队已经被各个社区所取代,村民们正渐渐融入城市,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面对居民的忧虑,当地政府也在积极谋求解决之道。“接下来,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探索出一条失地农民向城市化迈进的道路,让这些大半辈子都在务农的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论是从医疗卫生,还是从生活保障方面,都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表示。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中海枫墅

中海枫墅

价格待定

路南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