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津站集多种交通为一体 建现代化交通枢纽
2008-08-21 14:01:21
来源:
北方网
位于天津海河之滨的天津站是一座有着120年历史的百年老站。2007年1月15日,天津站进行了有史以来的一次改扩建。改扩建后的天津站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北站房7.1万平方米,改建既有南站房3.3万平方米,雨棚8.1万平方米。高架候车厅2.2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0人候车。
这次天津站的改扩建,保留了南站房的建筑造型、基本功能和人文景观,对建筑立面进行了全面翻新,对内部功能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巧妙设计,使之与新建北站房实现了有机结合,南北站房浑然一体,功能互补。新建北站房秉承了南站房的主要建筑元素,外观为向内凹的弧形,与南站房相互呼应,同时通过多功能流线的整合,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改扩建后的天津站共有三个车场,18个站台。由北向南分别为城际车场、高速车场、普速车场。其中城际车场内有7个站台,高速车场有6个站台,普速车场有5个站台。
京津城际铁路、地下直径线、津秦客运专线引入天津站后,加上既有京山铁路,天津站成为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该枢纽形成五大功能区,分别为铁路客站、后广场(交通广场)、前广场(景观广场)、站后公交广场、站前公交广场。
新建北站房共有五层,地上有二层、地下有三层。地上一层设南、北站房进站厅和站台区域。地上二层为南北进站厅和候车进站厅。地下一层由宽54米的地下进站厅和宽18米的东、西两个旅客出站通道组成,北端与地铁换乘大厅相接。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9号线的站厅层,乘坐地铁和铁路的旅客在此换乘。地下三层为地铁2号线、9号线的站台层。为方便旅客出行,天津站前后广场之间有一个地下联系通道,穿过通道旅客可以到达前广场地下一层、地面景观广场、站前公交中心,也可以到达后广场地下一层换乘中心。此外,通道还连接铁路出站口,方便行人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
天津站的旅客流线采用上进下出与平进平出相结合的方式。进出站的旅客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出站,从北广场到达车站的旅客,可通过地面或地下一层的地铁换乘大厅进入站厅或高架候车室进站;从南广场(景观广场)进站到达的旅客,可直接进入进站厅或高架候车室进站。出站的旅客经过地下一层东西出站通道,可进入位于地下一层的换乘大厅乘坐地铁,也可南侧出口乘公交车或出租车。总而言之,铁路、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乘客在位于地下一层换乘大厅可以非常方便地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车站内各层之间都设有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梯,限度地减少了旅客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实现“零换乘”。
天津站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变桥梁的墩为建筑的柱,使桥梁的结构与站房的结构完全融为一体,不仅使地下候车厅的空间更加开阔,更加人性化,而且节约了投资。雨棚采用多跨张弦结构,通过对张弦结构的整体优化计算、对节点构造的巧妙设计以及用多种方法对拉索施加预应力,从而减小了整个雨棚重量,既轻巧美观,又经济实用。
与传统空调系统不同,天津站新型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室内热负荷和湿负荷的独立控制,可有效避免出现传统空调中的“过冷”或“过干”的现象。同时,利用城市热电厂的“废热”进行除湿,既节约能耗,又增加了旅客的舒适度。与传统火车站相比,天津站的服务设施更加人性化:
——在高架候车室、进出站通道等噪音较大的地方,大量应用减震降噪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室内噪声,从而达到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天津站在南北两个广场都设有进出站通道,无论旅客从哪个广场到达火车站,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入候车室;站内共设有61座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梯,限度地减少了旅客进出站的行走距离。
——分布在车站内的62个人工售票窗口、23台自动售票机、65台进出站自动闸机,减少了旅客排队购票、进站上车的时间,降低了旅客乘坐火车的综合成本。
——位于南北进站口的巨大液晶显示屏,使旅客能在排名前列时间知道自己所乘火车的位置。无处不在的标识牌,使置身于巨大人流的旅客能够从容地选择乘车、购物、娱乐的最短路径。
——车站内部安装有自动取款机24小提供服务;餐馆、咖啡馆、商店、书吧一应俱全;站房内设置了直饮水系统,能让旅客享受到周到细致的服务。
——高架候车室屋顶的自然采光带,让旅客在室内能充分享受到自然光;光源的布置不再是仅仅为了照亮空间,而是基于对室内外光环境深入研究,使得更加人性化,创造了舒适宜人的候车环境;夏季,利用地板供暖的设施,将冷水注入地板采暖管,可收到降温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空调运行费用目的。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