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深圳搜狐焦点网 > 深圳新房 > 新闻中心

商人眼光看湾区:深圳胜出的七大理由!

2017-12-18 15:27:36 来源: 搜狐焦点网

【中国又一次走进新时代。政商格局在变,城市格局在变,企业、企业家也在变。指点香港的超级大牛已经换人了,珠三角城市群正在大洗牌、再平衡。香港和深圳在落马洲布了什么局?深圳大前海藏的什么梗?深圳完胜广州的底气从哪来?深商驰骋全球湾区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深圳因特虎民间智库深商研究学者老亨的万言长文,娓娓道来】

【干货】商人眼光看湾区:深圳胜出的七大理由

——深圳民间智库深度长文重磅解读“粤港澳大湾区”

最近,几个做企业的朋友,不约而同地相约喝茶。不是吃饭,是喝茶;不是喝茶,是谈事:谈企业税费、谈企业环评、谈企业搬迁、谈“新时代”还能做点啥?

恰好我的新书《深商简史》校对清样出来了,也想与“深商”们好好聊聊,听听他们私下的意见。结果是“历史照见未来”:我们每次茶聊都是从深商简史开始,到深商的未来简史结束。

深商如此关注未来,至少说明一点: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新时代,我们正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政商格局变了,城市格局变了,世界格局变了。40年来,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格局彻底改变,珠三角各大城市开启群雄逐鹿模式;西太平洋的“雁阵模式”彻底改变,全球大湾区竞争的新时代正式莅临。利益相关方都来洗牌,都来发声,都来出招,虚虚实实,迷雾重重,如何看清真相、赢得未来?我们讨论中的“干货”很多,有些适合公开发表,有些暂时只能私下里说说而已;我们的观点也很发散,大到“海”重要还是“陆”重要?中到“香港何以衰”、“广州如何怼”?小到深商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投AI还是投土地?等等。这段时间以来,传说广州白云机场要统筹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线,广东省统计局又爆出深圳GDP早在2016年就已超过广州,香港新特首的施政画风大变……,这些痒点不挠不过瘾,挠过了就会抓破皮,我只拣让我们心痒难忍的,说道说道吧——

●不管“陆权”、“海权”,都要“湾区”承载

前不久,“陆权替代海权说”一度盛行,说是“高铁”崛起,标志“海权时代”结束,世界重回“陆权时代”。

“陆权说”有大国博弈的复杂背景,各种假托依附其中,我们无须细究,倒是可以眯起眼睛看大概,用经验和常识来判断是非。

在马车时代,乡村市集、城市墟镇,主要靠近什么位置?靠河、靠溪、靠水!没有水源,人类无法聚居;在水陆接驳之处,商旅才会大量停留和聚集。这就是历史经验和常识。

高铁会带动内陆的人流、物流,更会加剧大城市的资源集中度。高铁时代,小城市更加没有机会,小城市的资源和人才会呈加速趋势流向大城市。从全球视野来看,处于水陆交汇处的沿海城市,依托高铁和海运,“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会以更大的纵深来吸附海内外的优质资源,形成超级巨无霸城市。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深圳学者型官员,前深圳副市*长、经济学家唐杰,在讨论“湾区经济”时说,“湾区”成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象征与重要载体,根本原因是“湾区”所具有的交通便利,城市间贸易和国际贸易,特别是与跨大洲的国际贸易主航道关系密切。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过去近七十年,全球贸易出口货物增长了33倍,价值量增长了155倍。沿海大都市因为港口条件优越、港口国际航运发达和生态环境优良等明显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载体。世界著名湾区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是世界500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是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代表,是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先锋。这就是“湾区”新时代的大盘面、大趋势。

盘踞今天的“湾区”,就是占据小时候老家的渡口,就是在古运河时期进驻东京汴梁。有志青年的出路,不是逃离北上广深,而是赶紧融入湾区时代最有前途的大城市。真正有前途的深商,大可向内陆、向海外拓展业务,拓展市场,但是企业总部、企业根据地,不能轻弃深圳这样的湾区时代的战略要地。

●广州:手有多长?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是深圳的首创。唐杰副市#长披露,2014年初,深圳明确提出联手周边城市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目的是要落实“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把深圳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的构想。随后将粤港澳大湾区构想上报国家发改委及规划司。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强调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级城市群”。

那么,国家规划,谁来推动落实呢?当然是广东省,广东省府在广州,广东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时更多眷顾广州的需求,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广东省的交通规划,历来都有些“广州中心主义”,这是“华夏中心论”的自然复制,不这样才怪了。但是最终决定区域格局的是现实。白云机场规划再高大上,深圳商人商务旅行不可能绕道广州去坐飞机。珠江下游再不增建大桥,虎门拥堵就会引发时局震荡。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广州作为珠三角行政权力的中心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落地中处于相对的主导地位,这无可争议;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拥有千年商港沉淀下来的大智慧、大韬略,不仅粤港澳要敬重,全中国都应该敬重;在全球范围内,粤语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应该引以为傲并且倍加珍惜的。但是,人类文明,从内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也是不可抗拒的趋势。近代以来,南京的边上,上海崛起;北京的边上,天津崛起;济南的边上,青岛崛起;福州的边上,厦门崛起;潮州的边上,汕头崛起;广州的边上,澳门、香港、深圳先后崛起,这都是有定数的,人力不可遏止。

广、佛、肇已经够大,大饼不可能无限摊大;南沙港已经成为广州出海口,广州也是沿海城市了。广州认可的粤港澳“A”计划中,广州是“A”的尖头,澳门、香港分别是“A”的俩脚丫。广州纵然天生帝王之相,双耳垂肩,双手过膝,但是,头,毕竟不是脚;头大及胸,也不能替代胸。现在该是写“A”字的左撇、右捺,以及中间一横的时候了。

●深圳:从移民飞地,到潮汕人的新首都

深圳,就是“A”字中间一横拐向香港那只脚的地方。

深圳是改革开放40年来崭新崛起的城市,深圳人90%以上都是外来移民,深圳原住民占比很小,这好像显得很另类。其实,历史上的广东人90%以上也是外来移民,广东原住民占比也很小。深圳也可以说是广东历史的缩影。

人们通常所说“广东人如何如何”,所指的往往只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广府人。但熟知岭南历史文化的人知道,在相对偏远的粤东还有着两个与广府人差异非常之大的民系:客家人与潮汕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征岭南,修梅岭驿道、掘灵渠,激战数年将这一地区纳入版图,设桂林、南海等四郡。尚未战死的将士留下来,从中原发配数万女子与他们为妻,这些人就成了今天广府人的先祖。如南越王赵佗,其实是河北人。

广府人的祖先远不止这些秦朝官兵,之后漫长的两千多年,每一次中原燃起烽火,都有大批汉人南徙,其中一部分越过江西大余梅关,来到粤北南雄的珠矶巷,休整之后顺北江南下来到珠江三角洲。广府人大都声称自己来自南雄珠矶巷,缘由正在于此。可见广府人也是外省人,也是北方佬的后代。

客家先民的南迁直到晋代才开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中原汉人排名前列次以难民的身份流亡长江以南。江浙一带的土客之比曾经是一半一半,但他们反客为主,成为江南的主人。三国演义时期,从江北来的孙吴政权,开始融入江东本地;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就已经主宰江南。唯有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处的中原汉族移民至今仍以“客”为称。原因在于,他们企图进一步南迁到更加肥沃的珠江、韩江下游的时候,当地的人们对此进行了抵制,所谓的“土客之争”一度十分激烈。“客家”一词原是他称,后来才演变成自称。

潮汕人同样以中原移民为主体,他们原属闽南人的范畴。潮汕话与闽南话在语言学上被归入同一类的方言,二者的相似程度很高。直到隋末,粤东还是当地土著人的天下。唐朝时,潮洲土著造反,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兵入潮,定居繁衍,这就是所谓潮汕58姓的由来。韩愈流放潮洲,才奠定潮州文化的基础。此后,相临的闽南人大量涌入,明代之后也有少量客家人进入潮汕地区。潮汕民系在粤东壮大后还迁延海外,往来南洋经商,号称“中国的犹太人”。

这样一分析,就看出问题来了。广州人代表的广东人、广州文化代表的岭南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广府人以及广府文化,能不能同时代表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潮汕人和潮汕文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深圳虽然是“外省”移民和北方文化的飞地,但是深圳原本隶属惠州宝安,原住民主要是客家人,“新客家”、老客家,扒拉扒拉是一家。北方移民融入深圳很容易,外省移民融入广州却面临很高的文化门槛。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难不难的问题。省外移民来广东优选深圳,而不是广州;省内客家人更是把深圳当自家的地方。这样,在与广州的竞争中,深圳首先就赢得了外省人和本省客家人的这两张信任票。

省内潮汕人的票,也是投给深圳的。由于潮汕人的精英分子更多选择外出营商,导致本土人才匮乏,当地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潮汕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如人意。历史上的韩江时代,潮州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代海运时代,汕头取代潮州成为潮汕地区的商业中心,电影《红牡丹》关于香港的镜头就曾在汕头老街取景,那时的汕头时髦地号称“小上海”;历史上,海外潮汕人最密集的地区是泰国,泰国米其实是潮汕人在泰国种的米,泰国的首都曼谷到处都是潮汕人,泰王国的开国皇帝据说就是潮汕人;香港崛起后,潮商云集,香港三分之一以上的上市公司是潮商背景的,李嘉诚是击败上海商人、击败英美商人的香港潮商代表。今天,全球范围内,哪里的潮商最集中、较具活力?毫无疑问,是深圳!深圳距离潮汕仅仅3-4小时车程,是外出打拼的潮汕人创业的排名前列站,也是40年来潮商战绩最辉煌的城市。从遍布城市角角落落的菜市场,到林林总总的住宅商铺写字楼;从鬼鬼祟祟的真假发票、货币兑换,到堂而皇之的金融、互联网,潮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深圳已经取代汕头、曼谷、香港,成为当今潮汕人的“新首都”。

●中山:牵了深圳的手!

东莞,归根结蒂是广府文化的势力范围。深圳主义者金心异曾经写过一篇蛮有趣的文字:《东莞偎哪边?》。东莞的制造业无疑是与深圳血肉相连的,但是东莞人的票是投给深圳还是广州,就很难说了。

不过,这不打紧。即使东莞表面上不与深圳太亲密,自有其他广府人给深圳投出信任票。不错,我要说的正是中山人。

中山,就是“A”字中间一横拐向澳门那只脚的地方。

中山,就是香山。近代历史上的香山,相当于今天的深圳。

西风东渐,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在广东首先是从珠江西岸地区开始的。那时的远洋贸易体量很小,中西文化交流也有限,澳门足以充当西人进入珠三角的桥头堡。紧邻澳门的香山(含珠海)与澳门的关系,就如同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与香港的关系。

往事并不如烟。只要稍加留意近代历史上群星灿烂的香山人,就知道彼时的香山是何等的辉煌:

容 闳: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中国排名前列位买办。江南制造局主要筹办人,著有《西学东渐记》。近代中国,平视西方排名前列人。

郑观应:太古洋行买办,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著有《盛世危言》,维新运动的启蒙思想家。

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香山因他改名为“中山”。

唐绍仪:留美幼童出身的民国排名前列任内阁总$理

郑藻如:中国排名前列位驻外大使

杨逸仙:中国近代空军之父

唐廷枢:轮船招商局排名前列任总办,

陈  芳:清政府驻夏威夷排名前列任领事、华人首富

徐  润:中国保险业创始人

郭 乐: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永安公司创始人

蔡 昌: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创始人

李敏周: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新新公司创始人

马应彪: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先施公司的创建人

唐国安:清华大学排名前列任校长,

苏曼殊:和尚诗人、翻译家

古  元:版画家

阮玲玉:一代影后

吕文成:粤乐宗师

郑君里:电影导演

方 成:漫画名家

容国团:中国体育史上排名前列位世界冠军

…………

近代香山,虽然不是特区,但是近代香山人纵横驰骋于岭南珠江口、上海黄浦江等中国大舞台,其经济、政治、文化成就丝毫不输于今天的深圳人。

尤有甚者,历史上中国民间最早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据说也是香山人。据《香山明清档案辑录》记载,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香山县绅商伍于政、王诜、戴国安、冯宪章等人,要求择地自开香洲商埠,以兴商务而裕民生。两广总督张人骏将他们的请求上奏朝廷。

香山县绅民自办商埠一事,在当时中国“尚未一见”,属于创举。清政府的农工商部以及外务部为此事展开可行性研究。消息传开,商家欣喜,尤其是归国侨民,更是奔走相告。他们拥有一定资本,乐于在家乡投资办实业,香洲商埠正是他们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他们认为,商埠既开,要提高其竞争力,以开无税口岸为上策。南洋各埠以及香港皆用此法,商业较旺。中国商务从无无税口岸,甚为缺憾。不如就以香洲商埠为试验,并开辟香港至香洲以及澳门至香洲的航线。伍于政等人,结合清朝的法律,参照香港的做法,就免税界限、管理规则、理船章程、保护办法等四项制定了政策。

但是,由于香洲邻近港澳,定为无税口岸,影响港澳利益,港澳当局甚为不悦。会议悬而未决。数月后,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此议便也流产。

二十年后,曾是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的香山县唐家湾人唐绍仪,又提议开辟中山港无税口岸。南京国民政府于1930年5月公布,辟唐家湾为无税口岸,以60年为期,定名中山港。之后,唐绍仪即着手筹建港区,制定中山港总体规划:未来的中山港,有机场与铁路与外界连接,将带动航运业、工商业、旅游业等。这规划,使港澳当局震惊和担心。当时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展开内战,中央政府并没有过多支持;主政广东的陈济棠,也不满中山县直属中央而无法占据这块肥肉,常常加以干扰破坏。所以,唐绍仪的鸿图大计最终难以实现。

清末的香山县绅民倡议的香洲无税口岸,以及上世纪30年代唐绍仪筹建的中山港无税口岸,都未能成功,但是,他们的提议和实践,在当时的中国,都属创举。这充分体现了香山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深圳精神一脉相承,高度契合。

1980年,原香山南部成为珠海经济特区,北部继续作为中山市。珠海南面紧邻的澳门,产业偏重博彩娱乐业,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对珠海、中山的经济拉动,远远不及香港对深圳的带动。广州在北面的拉动也非常有限,广州的直接影响到达南番顺,也止于南番顺,无法强力渗透到中山。东莞和深圳的经济劲爆,但是一河之隔,天堑无通途。站在广州的角度,广州当然乐见深圳人绕道广州去中山,也乐见中山人绕道广州去深圳。所以虎门大桥堵成肠梗阻,广州人最关心的依然是南沙开发,而不是深中通道。如此一来,中山的地位就非常尴尬,这一尴尬就是40年。

好在中山的时代挡不住,中山的好时光再次来临。 

旷日持久的港珠澳大桥终于要竣工了。虽然港珠澳三地拥有的车辆全部加起来不及深圳车辆的三分之一,但是港珠澳大桥肯定会给中山南部的经济增加亮色。环珠江口的重要一环:南部之环,终于接通。港澳经济合流,南部经济蛋糕做大,无论向西辐射,还是向北辐射,中山都是受益者。 

好消息总是结伴而来。联通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也已经立项开建了。从深圳西部跨江而来,只需20分钟,就可抵达中山主城区,环珠江口重要的另一环:北部之环也打通了,中山恰恰就在北部之环与南部之环的关键地带。 

中山活了! 

“A”字左右两只脚丫子,通过港珠澳大桥连接起来了;“A”字中间那缺失的一横因为深中通道补齐了。

在由深圳湾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围合的环珠江口交通中格局中,中山终于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此种格局中,中山偎哪边?

当然是偎深圳!

深圳强大的经济活力可以激活中山。还在深中通道八字没一撇的时候,深圳人就成为中山房地产的主要投资客。深中通道建成以后,中山纳入深圳半小时经济圈,深圳对中山的辐射能力,远远大于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对中山的辐射和带动,中山自然偎深圳。

中山也可以助推深圳经济进一步升级。深圳的经济腹地直接增加1800平方公里,深圳机场可以便利服务中山乘客,深圳前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跨江服务对岸的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地区。

深中通道建成,不仅“A”字终于有了中间一横,而且意味着“A”字有了更加强健的双腿。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连接点是中山翠亨新区,深中通道在珠江东岸的有两个关键的连接点,一是宝安机场,二是深圳前海。前海不仅是深圳西部战略的关键,也是深圳落子珠三角、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现在已上升为高级创新服务区和自由贸易区。由于深中通道的建设,珠江三角洲中部枢纽的肠梗阻终于打通,不仅深圳西部战略终于圆满了,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见长的深圳前海,也可以无障碍服务以制造业见长的珠江西岸的广东“四小虎”了。深圳前海因为深中通道,确立了在珠三角的枢纽地位。历史上的“香山经济特区”,与今天的深圳经济特区,双剑合璧,雄视天下。

●香港:醒了!

人们早就预计到,香港回归后,跟内地的融合,会有很长一段磨合期。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香港与内地的磨合期迄今已经长达20年。

回顾过去二十年的香港,虽然保持3%的经济增长,跟欧洲或者一些发达国家比,3%的增长率似乎表现不俗,但是与“亚洲四小龙”的南韩、新加坡、台湾相较,香港的GDP增长率已经位于四小龙的末尾。

中金公司在2015年发表了一个名为 《三城记》的调研报告:对香港、新加坡、深圳,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对比。报告显示,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的经济活力一直高于香港。200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超过香港,2010年新加坡的GDP总量超过香港。深圳是香港的邻居,更是未来的合作伙伴,2017年GDP总量也将超过香港的总量。

经济实力增幅低于竞争对手,长此下去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如马化腾所说,在过去的世界里,即使屈居老二、老三、老四,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仍有他们的地位。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效应和技术革新的效应之下,不做老大就根本无法占有一席之地。

有识之士如台湾大学城乡所夏铸九教授,早就呼吁香港积极应对深圳前海开发、深港河套开发,推动香港北拓。但是,香港机制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导致诸多机会尽失。产业升级延误,深港合作人为受阻。

好在僵局终于打破,香港特区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深港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深港河套开发进入实操阶段,深港前海合作进入实质阶段。香港终于也给深圳投出了坚定的支持票!

今年9月11日,《跑赢智能时代》白皮书发布。李泽湘教授代表白皮书报告组畅谈香港的未来:携手深圳、东莞,打造世界新硅谷!

李教授认为:以前香港的经济靠自身摸索和拼搏,是以走或者爬的方式慢慢发展。接下来,香港经济将由双轮驱动,飞速发展。

排名前列个轮子是马化腾先生向中/央提出的“大湾区”提案,这个提案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第二个轮子,是一个动力轮,是沈南鹏所提出的“智能时代”。

李教授说,“香港湾区”的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借鉴旧金山湾区发展模式提出的。从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到2011年提出建立高级大珠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腾 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不仅提出粤港澳科技湾区的议案,而且以实际行动组织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L总工作报告中列入“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X总认为大湾区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发动机,为泛珠三角合作的顶层设计增添一股全新而又强大的推动力,完成从三角洲经济到湾区经济的转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关于“智能时代”,李教授认为这意味着“无限可能的未来”。智能时代下有几方面的技术几乎可以同时聚焦起来。排名前列,按照摩尔定律发展的芯片、传感器、硬件技术的突破。每五年提高十倍。第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使得制造效率大大得到提升。第三,人工智能的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第四,生命科学数字化。这四大智能产业将带着我们往前走,并产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芯片技术推动了计算器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应用的发展都带来了人类科技的新变革,而下一个重要应用将会在机器人、物联网和各类智能系统领域出现。

仔细思考可以发现,芯片、计算器、互联网、机器人 这前四个东西都是由西方国家首先定义出来的。但是大湾区若能把握自身的优势,未来的终端系统将有可能是由大湾区来定义的。

大疆的无人机就是一个例子,大疆有了系统的定义权,就可以在芯片方面做文章,通过自身的无人机产业带动新的智能芯片的产业。这是排名前列个鸡与蛋的关系,不一定说先有芯片才能有系统,芯片和系统之间可以反复推进,相互影响,不断地朝前发展。所以发展创新产业,只要有了一个话语权,就能带来第二个、第三个的话语权。

成功指导了大疆无人机项目的李泽湘教授,这次给香港的指引是:深港携手,双轮并驾,打造“世界新硅谷”。在“大湾区”和“智能时代”这么一个双重背景下,发展科创产业是香港避免被淘汰并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筹码。只有把科创打造成香港发展的新引擎,开拓发展的新空间,才能引领“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发展,与湾区“2+9”共同打造世界的新硅谷。

旧金山湾区的核心是硅谷,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应是香港、深圳和东莞。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对香港的推动,也是对整个大湾区的引领。香港高校最近10多年诞生了一批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领域的知名企业,包括从港科大自动化技术中心走出来的固高、大疆、李群、云州和逸动科技,从港科大微电子专业出来的广东晶科电子,计算器系杨强教授和学生创办的第四范式,计算器系张黔教授创办的新元素以及中文大学汤晓鸥教授创办的商汤科技,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创办的思为诺等。

这些公司起源于香港高校,落地或发展壮大在深圳或大湾区其他城市,是典型的大湾区科技公司。他们探索和整合了大湾区的优势资源,并证明了大湾区所具备的巨大竞争优势。外人把大湾区称作Hollywood of Makers(制作者之都)。它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使得创业者从设想到产品的速度比硅谷的速度要快5到10倍,而成本是其1/5或更少。

李教授认为,香港政府在科研投入上应该主动担当领头的作用。深圳早期政府财政不充裕,GDP也低于香港,然而深圳政府敢于大量的投资,把研发建在企业里。现在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后,对整个产业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因此鸡跟蛋的问题必须是由政府先破题。为达到这个目标,香港政府每年在科研的投入约增加100亿,5年下来需要投入大概500亿去引发社会上民间投入所产生的拉动力。到2027年,预计香港研发投入达3.85%。到时候香港就可以跟深圳、韩国这些世界一流的城市一较高下了。到时候香港的科创氛围和科创成就像深圳乃至硅谷现在一样轰轰烈烈,举世注目。

李泽湘,不同于一般学者型教授。前面说了,李泽湘不是只在书斋里做学问的人,他是指导大疆无人机成功产业化并且取得高级业绩的产学研融合型专家,在香港政商学各界都深孚众望。

因此,李泽湘,也不同于李嘉诚,不只靠财富影响香港社会。

李泽湘、马化腾的高调亮相,标志着影响香港航向的大佬级人物已经更新换代了。

李泽湘在白皮书发布会上畅谈香港未来的时候,台下聚精会神地聆听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中^联^办领导、创科局局长、科技园及数码港主/席、深圳前海管理局领导、赞助X-Lab场地的新鸿基地产、信和集团代表、HKX顾问及导师以及约500位创业青年代表。

香港晕头转向、无所措手足的时代已告结束。

香港,终于醒了!

●行家眼里的全球湾区经济

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全球经济总量的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相应的直接腹地。作为全球新兴的重要经济中心,湾区集中了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国家的重要资本。以2015年数据为例,纽约、东京和旧金山三大高级湾区的GDP总量分别为1.4万亿、1.8万亿以及0.8万亿美元。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人,GDP总和近10万亿元。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高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在日本东京湾区、美国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世界三大湾区”三分格局的当前,年轻的中国粤港澳湾区建设将提速,在撑起国际湾区经济又一增长极之际,也体现了中国又一次以一体化的态势直接搅动全球经济格局。

对比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除了拥有宜居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物流网络这两大湾区发展的必备的条件外,要打造世界一流湾区,配套的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以及相应行业人才的吸引,都必不可少。

在世界三大湾区出色的经济成绩单背后,是精准的产业集群定位。

美国纽约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不仅象征了美国的财富和经济实力,还见证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金融寡头的变迁。至今,美国较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湾区中的曼哈顿岛。纽约湾区还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行业的精英。

与纽约湾区主打金融服务相比,东京湾区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产业集群。在东京湾区5亿吨吞吐量的带动下,日本政府通过产业引导,鼓励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择址湾区,使得湾区内的产业集中度较高。这里制造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占日本全国的1/4。东京湾区也被称为“产业湾区”。 

旧金山湾区主打硅谷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谷 歌、苹果、脸谱网等互联网巨头和企业的全球总部均择址旧金山湾区中的硅谷。以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再加上湾区内拥有多所科研势力雄厚的世界知名大学,产学研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了湾区科技创新与研发的优势。难怪,旧金山湾区也有“科研湾区”的美誉。

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利于港澳与内地更深层次融合,促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基本国策,还可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较好的载体。” 

作为中国明确提出建设的排名前列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地方层面,属于“高级”。在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南方推大湾区建设,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言无疑是“加速器”。 

辜*胜阻认为,如果说纽约湾区定位于金融,旧金山湾区定位于科技,东京湾区定位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创新。这里有深圳这一创新型城市,有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华为、腾 讯等高级创新公司,应定位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发展高地。 

辜*胜阻表示,具有典型移民文化的深圳是创业创新较好的城市之一,也是创新型经济的主引擎。在这里,创业、创新与创投形成了“铁三角”,实现了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大批人才集聚于此,形成了创业“新四军”。

2016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7.9%,深圳更高达9%。而香港特区本地生产总值将近2.5万亿港币,同比增长1.9%。预测未来6年内,大湾区经济总量将达到14.76万亿元,有望在5年内超越京阪神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支点之:落马洲

深圳前市*委^常*委、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认为,珠三角的崛起,靠的是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大政策大环境,靠的是珠三角尤其深圳在改革开放方面夺得先机、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的活力和优势,是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了高速发展。没有城市、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仅靠规划,是不可能有珠三角的繁荣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各个城市形成的发展规模和历程、主导产业的形成,甚至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完全按照规划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城市竞争、企业竞争、市场竞争的活力来推动的。

张思平理事长的话很直白:在规划上耍小聪明是没有用的,得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来实干。如果认同“粤港澳大湾区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创新”,那么就得围绕“创新”来做文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文章,至少分两篇:一是研发,二是商务。

先说研发。

2017年的排名前列个工作日,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推动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高端新引擎、深港合作新的战略支点与平台,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 

有人认为,香港没有高新科技产业成功经验,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由香港方来引导意义不大。而我以为,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合作如果仅仅停留在项目引进、项目孵化、项目经营等浅层次层面,那确实意义不大,对香港没有吸引力,对深圳也没有吸引力。落马洲河套地区要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圈的核心,就要为深港科技合作做“顶天立地”的事。 

何为“顶天”?法大如天!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起于草莽、始于山寨,这其实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很多条件不成熟地区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但是始终甘于山寨、有意不去规范,那就难以跻身国际主流。要从不规范,到规范有序,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香港有完善的法治,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到精妙入微的司法裁判,正是香港立身行道的根本,也是香港虽小,但举世不敢小觑的根由。对于改革开放近40年的深圳来说,舍去法 治精神和法律制度,香港可以说毫无价值。得以发挥香港的法 治优势,落马洲河套地区就可成为深港合作的新起点。 

何为“立地”?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实在在于教育。《备忘录》中,两地同意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建设相关及辅助设施,包括建立“综合性高端培训平台”,向全球先进高等院校(包括香港、内地及海外高等院校)征求办学建议,在非牟利的基础上,在园内开办分校或新院校,集中提供与高新科技有关的研究院及专业培训课程,培训相关人才,与园内的设施产生协同聚集效应。港深双方将共同推广“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吸引港深两地及海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推动园区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医疗、生态环保、跨境学童、旅检通关、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合作,使双方合作成果更多地惠及两地市民。 

我对落马洲区域开发的定位一直坚持:“人才教育特区”。理由是:与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比较,珠三角经济区差距较大的是人才,是缺乏一流的大学。在深港河套地区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比改造、创新一个旧的大学可能见效更快。这些年来,深圳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学,不遗余力,凸显这座城市对高校资源的渴望。事实上深圳建市之初就砸锅卖铁地创办深圳大学,雄心壮志,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坚,但是几经周折,人事消磨,成就不过尔尔。几乎同时起步的香港科技大学,秉承全球视野,迅速崛起为国际知名大学。香港因素的有与无,差别就是这么大! 

我同意2017年1月3日深港合作《备忘录》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的定位,因为“科技创新”几乎是中国大陆和香港政^商各界台面上都能接受的较佳定位。深港河套地区必须做两地都需要、其他区域又无可替代的事。科技创新定位是目前双方均可接受的较大公约数。沿着科技创新的路子走下去,就需要教育层面和法治层面的深层配套,从而使得教育功能和法治功能的拓展由必然达至自然而然。

《备忘录》中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面积不计深圳方的土地配套已达87公顷(约87万平方米),这是目前香港科学园面积的4倍,不算小了,足够深港合作模式的全方位实验需要。一旦此模式被验证有效,即可迅速推广至香港的古洞北地块、鸡公岭脚下,乃至整个香港新界北区,最终实现香港城市重心的北移,发展出夏铸九先生所提议的“香港副都心”,甚至建成我在去年5月长篇网文《深圳+香港:失去想象力了吗?》中所说的“深港之心”。惟其如此,当时深圳市^委书^记许^勤对《备忘录》的签署表述祝贺,认为这是新时期深港加强战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竞争版图新亮点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支点之:大前海

研发是虚,应用是实。

上一节我们先说了虚的,说了落马洲的定位和规划,因为这是深圳最缺的,必须从战略上补齐,否则深圳就没有未来。

但是深圳的实力、深圳的实绩,是一步一步实干出来的。每一步都很踏实,都很坚实,这才有深圳今天屹立不倒的江湖地位。

大致说来,深圳的排名前列步,是发展“三来一补”初级加工业:用深圳的廉价土地、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与香港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相结合,赚取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这中间的利润空间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我在《深商简史》一书中,有详实的分析。我们今天的城市规模、城市人气、城市地位,就是靠排名前列代深商原始积累下来的。这种原始积累,一点都不阴暗,反而十分光荣。这个阶段的工贸经济,是从蛇口和罗湖发端,由点到面,不断弥漫,成就了“蛇口精神”和国贸大厦“深圳速度”的城市传奇。

深圳的第二步,是以电子技术升级制造业:上步工业区成建制地引进电子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电子产业配套。深圳电子产业基础之扎实,产业链之坚实,产品迭代更新能力及市场辐射能力之强大,一举实现对香港制造业的反超。深圳早期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都是IT技术的衍生和应用,可以说第二代深商吃的全是IT业的饭,挖的全是信息革命的角,谁都撇不清与华强北这个寨子的关系。华强北正是这个时期群星灿烂的大舞台。

深圳的第三步,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无论是逐渐脱离山寨的腾 讯,还是一直强调自主开发的华为,自主知识产权开始成为深商的核心资产。无论是基于IT技术,还是基于新材料、新能源、新生命科学,第三代科创类深商几乎都是先有技术专长、技术专利,然后才开设公司,融资发展。从混杂的华强北、到民营的天安数码城、再到深圳官方扶持的南山科技园,科创类企业、科创企业服务体系,逐渐在南山聚合,南山最终成为深圳今天的科创高地。

下一步怎么走?

像华为、腾 讯这样具有集成研发能力的巨无霸企业毕竟是少数。靠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突破创新,并且迅速实现公司化、商业化发展,这样的创业案例在深圳曾经很普遍,但今后越来越不是主流。深圳的持续创新能力,不能再依靠企业创始人单枪匹马的战斗。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任正非代表华为汇报发言,说华为已经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迷茫境地。这表明中国跟随型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走到转折点,需要形成先进创新体系。这不是单个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即使是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也做不到。

任正非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归结起来两条:一是全世界挖人,挖当今世界现有的高人;二是培养人,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到这里,大家总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说香港很重要、落马洲定位为“人才教育特区”很重要了吧?

有了人,有了创意,有了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接下来就看商业应用了,深圳前海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集成研发,集成商用,这可能就是深圳发展第四阶段的特点。深港合作,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做研发集成,集成全球创意、创新成果;深港合作,在深圳前海地区做商用集成,并以前海为轴心引擎,擎动深港融合,带动其他城市和制造环节、物流环节等产业链。这可能就是深圳未来产业布局的大轮廓。

有人津津乐道于前海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场,在我看来这只是前海建设初期吸引人气的取巧之法。普通人创业,去哪里不成?非得去寸土寸金的前海?全民创业时代,分什么青年、中年、老年?前海以全新的理念、超前的设计、时尚的空间、符合国际潮流的服务等等,吸引锐意进取的青年才俊到前海聚集,这只是起步。

因此,前海的目标,不止于网罗新锐,更在于整合高端。从深港、从粤港澳湾区、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整合优秀创意、优秀创新成果,给予最强大的金融财务支持、人才团队支持、商业运营支持、法律人文支持,让这些创意和创新成果形成强势的产品、强势的产业,辐射全球。这才是位于黄金地段的前海应该做的事。换句话说,将来从落马洲遴选出来的创新项目,能够在前海迅速商业化,形成强大的产出能力。这才不辜负“左手落马洲,右手大前海”的深圳未来战略格局。

前海的定位不同于后海。后海是高尚生活区,后海有个深圳湾I号,因为满足了成功企业家对于理想家园的需求,意外地大获成功。前海的定位为高端商务区,高端金融、高端物流,归根结蒂是高端人才。后海的开发商云集,招保万金先进华润都来了,阿里顺丰嘉里三星也竞相投资,最能满足高端商务想象的代表性开发项目似乎是世茂的前海中心。世茂从上海滨江起步,一直以高端开发著称。世茂前海中心以世界第六、前海第二的旋转艺术地标的定位,提升了深圳城市建筑的艺术标准,点亮了前海商务的物理空间。超级前海,需要超级眼光、超级规划、超级设计、超级建筑、超级开发、超级运营,这样,超级人才和超级商家,才会趋之若鹜,并且安心于此,长袖善舞,长远经营。

深圳崛起于草莽。高端建筑、高端商务、高端文化、高端人才的稀缺一直是深圳的痛点。草根创业优选深圳,创业成功以后深圳却缺少容纳这些成功企业、留住这些成功人士的高端商务环境和高尚生活环境。对标上海的浦东,对标纽约的曼哈顿,对标伦敦的金丝雀,将深圳创业推向高阶,将深圳营商环境推向高端,这应该成为前海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世茂前海中心是深圳商务商办未来趋势的代表。

●深商的核心竞争力:深圳版的“李约瑟之谜”

2017年12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深商大会”又将召开。面对中国的又一个新时代,一方面,是深商走出深圳、走向世界的万丈豪情;另一方面,是深圳学者宋丁、深圳民间智囊金心异,怒怼广州规划所引发的百转千回。

如前所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牌局虽然波诡云谲,但是条分缕析之后,就可发现深圳胜算甚多。

财气不就是人气嘛。“来了就是深圳人”,内地移民优选深圳,这是深圳怒怼中国其他一线城市的王牌。惠州、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不把深圳当外地;潮汕人住在深圳比住在汕头还自在;中山偎深圳,广府人也欢迎深圳。广东三大民系给深圳投出的三张信任票,也是三张好牌,面对这三张牌,广州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如何给“新广州人”一个更加包容的说法。香港人终于醒神,大大声要求与深圳、东莞合力打造“世界新硅谷”。香港主流社会给深圳投出的这一票是大大的好牌,来之不易啊。

深圳自己手里,已经握着两张好牌。2017年元月3日,深港就深圳河套落马洲地区合作开发科创园达成协议,理念很好,架构也很好,更好的是终于行动起来了,看来香港回归磨合期终告结束,深港开始踏踏实实好好过日子了。另一张好牌就是前海、蛇口自贸区。打了8年的基础,经过3年的扩容,马上又迎来深中通道的建成,前海离比肩纽伦港的高级商务中心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在这些大赢面的背后,什么才是深商最最重要的立足之本、最最核心的竞争力呢?这才是大大小小的深商最关心,也最值得中国深商大会深入讨论的话题。

五年前,王石初任深商总会主席,在就职典礼上带头反躬自问:深商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深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某种角度上说,这就是《深商简史》要探讨的全部话题。

深商一路走来,既在创造商业财富,也在锤炼商业精神。“深商之父”袁庚在蛇口开辟的深商事业,令到沉寂多年的洋务运动的情怀重新复苏。百年招商,枯树再发新枝,中国人对接近代商业文明的努力失败了,中国人对接现代商业文明的努力又开始了。这就是教父级深商领袖的历史功绩。

迄今尚未退休、几乎是白手起家的老一代深商如华为任正非,从贸易起步,切入一片混沌的通讯制造行业,用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的“土狼”战法,突破国际大鳄的围剿,并成功反超,雄踞全球行业龙头。筚路蓝缕,骈手胝足,从深圳丛林中杀出的华为兵团,像成吉思汗的铁骑一样横扫世界市场,令国际对手内心恐惧。这正是中国商业新势力崛起的榜样。

70后帅哥马化腾,如今已被视为“中一代”深商的代表了。是深圳成就了马化腾的互联网帝国,还是马化腾的Q Q和微信成就了深圳这个“中国最互联网城市”,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互联互通精神融入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商业基因和文化基因,深商跟历史上的晋商、徽商,甚至与同时代的港商、台商相比,都变得完全不同。

再到新生代的深商,如大疆汪韬、光启刘若鹏、柔宇刘自鸿,都是清一色的80后,都是响当当的深商风云人物。他们到底如何定义?他们的未来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短短40年,深商的迭代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多,完全不是直线演进,而是曲线突变,出人不意。就像奔驰、宝马的新前脸,又像世茂前海中心45°扭转的外观,柔性的曲面,悄悄地取代了刚硬的板线。

简单粗暴的概括肯定不可行,但是藏在背后的逻辑一定是存在的。深圳精神、深商精神,简而言之,是创新、是敢为天下先,但是深商为什么总能引领创新潮流,屹立创新潮头?这也许要跳出深圳、跳出深商,以大历史的纵深,从世界商业文明的大视角,才能看得更清楚、更深刻。

去年深商组团去剑桥游学,我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就是走访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我想知道“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难题”有没有较新的解答。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过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谜”。此后解谜者甚多,令人满意的答案难寻。

今年10月,李约瑟研究所的梅所长到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参加会议。我们再次相约,求解“深圳版的李约瑟之谜”:深圳没有像样的科技类大学、深圳缺少从容进行科学研究的庇护所,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为什么会“异军突起”?这种突然而然的崛起有没有持续持久的可能?又会不会忽焉而兴忽焉而亡的戛然而止?

我很希望深圳有抱负的企业或机构来资助这项研究,一则弄清深圳科创经济的机理,这是功莫大焉的事;一则在高级的话题层面,把这个迷一样的“深圳故事”讲好,讲精彩。《深商简史》当然会做探讨,我们私下的茶聊当然也会有一些心得体会,但是这些都代替不了严肃、认真、科学、系统的研究。

愿这篇文字会招徕一些同好,一起茶聊,一起分享,一起打发新时代的一点时光。

老亨     2017年12月7日星期四

于第十届深商风云人物、第八届深商老字号评审会后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万丰海岸城

万丰海岸城

55000元/㎡

宝安

查看详情
鸿荣源胤璇

鸿荣源胤璇

85500元/㎡

宝安

查看详情
鸿荣源尚云2期

鸿荣源尚云2期

58950元/㎡

龙华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