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沈阳搜狐焦点网 > 沈阳新房 > 新闻中心

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 亟待人才特区配套

2017-05-02 09:59:23 来源: 辽沈晚报

加快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与其接轨的改革措施配套。“人才特区”建设,就是与其配套最主要、最直接的决定性举措。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给辽宁带来的巨大历史发展机遇,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开建之初,配套设立“人才特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创建“人才特区”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

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就提出了建设“人才特区”的概念。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至今已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建设“人才特区”的文件,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或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开放试验区设立“人才特区”20多个。“人才特区”已成为党和国家加速自贸试验区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重要载体和重大举措。

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路径。“人才特区”建设的精髓在于自主创新,其实质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并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人才特区”与经济特区一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对外开放步伐迅速加大的必然产物。如果说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国际接轨的试验区,那么“人才特区”则是我国新时期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进行政策创新的试验区。在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很多地方党委、政府之所以在其内设“人才特区”,就是要用先行先试、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引进、聚集急需的国内外优秀人才,较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为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智力支撑。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是继经济特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壮举。可以说,自贸试验区是经济特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升级版,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新经济特区。自2013年9月至今,全国经批准的自贸试验区已达11个,而国家对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又提出了特殊要求。这些新建的自贸试验区,急需大批适应其发展的新型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运营策划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这些新型人才怎么来?怎么激发活力?怎么发挥作用?只能靠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而“人才特区”则是先行先试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载体。可以说,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对过去经济特区质的飞跃,而“人才特区”与自贸试验区配套,形成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新体制机制,则是必然选择。

“人才特区”的时代特征与内涵

“人才特区”是指党和国家及地方党委、政府在自贸试验区等特定区域,瞄准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目标,运用特殊体制机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营造特优环境条件,彻底破除一切不适应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束缚,有效吸纳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是解放生产力,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推动和促进本区域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的特殊人才管理区域。

总结我国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人才特区”建设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特殊体制,即能够运用国际惯例、采取超常手段,全方位地破除现存人才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深层次障碍,探索建立符合自贸试验区等特定区域建设与发展要求、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新体制。二是特殊机制,即在人才统筹协调、引进聚集、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和多元投入、市场配置、国际化合作以及人才与技术相互支撑、人才与资本深度契合、人才与市场高效对接等新型人才工作机制方面率先迈出突破性、实质性步伐,能够为人才优先发展、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活力和动力。三是特殊政策,即能够紧紧围绕人才开发培养、招聘引进、举荐选用、考核管理、流动配置、薪酬回报等重大政策“瓶颈”问题,紧紧围绕海外人才引进、签证、居住、使用以及技术移民和国内外研发、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与培养,包括融资、财税、资金、保障等重大政策“瓶颈”问题,紧紧围绕人才健康医疗、教育培训、财产安全、子女上学、家属安置、社会保障等重大政策“瓶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创新探索,形成加速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四是特殊服务,即培育完善规模化、专业化、配套化、市场化、个性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培养构建机制灵活、优质高效的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用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和人才工作、科研、生活服务体系。五是特殊保障,即能够形成人才创新创业促进成功、宽容失败的激励补偿和成本保险机制,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府扶持及公共服务机制,以及资产重组良性循环机制,保护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除其后顾之忧。六是特殊环境,即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成长发展的良好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创业、支持改革开放、宽容失败挫折、崇尚竞争合作的文化氛围。

综上可以看到,设立“人才特区”的实质,就是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载体及其体制、机制、环境;是探索冲破现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的试验田;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及其工作认识进一步深化、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是吸纳聚集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高地、磁场,必须集中体现其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特征。

“人才特区”配套的辽宁模式

“人才特区”从概念提出、研究探索,到深化认识、局部试点,再到规划部署、各地开花,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模式,均取得很好成效。借鉴全国经验、结合辽宁实际,我省的“人才特区”建设,应与自贸试验区建设配套进行、同步展开、高起点运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紧确定并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确定并采取“省市共建”模式。应由省市政府在沈阳、大连、营口片区等特定区域,共同建设“人才特区”,联合推进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新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工作。

二是抓紧制定“人才特区”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出台“辽宁省‘人才特区’建设规划”或“辽宁省关于在自贸试验区建设 ‘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人才特区”建立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及实施方案等,使“人才特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建立并形成联合推进机制。省、市各有关部门,尤其是组织、人社、科技、教育、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都要从各自的职能优势出发,研究制定有关“人才特区”建设过程中的新政策、新措施、新方式、新方法和新手段,形成“1+1>2”的联合推进机制,使“人才特区”建设中的各项人才及其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四是“四个并重”加速改革创新。即人才工作思维方式创新和观念思路创新并重,人才发展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并重,人才政策创新和措施创新并重,人才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并重。通过上述人才工作创新的“四个并重”,使“人才特区”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尽快适应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需要。

五是强化人才工作政策措施配套。人才工作政策配套包括就业创业、引进吸纳、流动配置、开发培养、选拔任用、管理服务、动力激励、社会保障、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政策的配套供给。人才工作措施包括居住、医疗、教育、交通、文化、健康、安全、生活等方面措施的配套供给。

总之,要把“人才特区”建设放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深刻认识,放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配套工程位置统筹设计,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举措并重推进,加速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运行。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保利·和光屿湖

保利·和光屿湖

13500元/㎡

于洪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