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车位的成本到底有多少?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售价究竟是否合理?这样天价的车位费到底从何而来?
一个地下停车位
成本要8万?
沈阳一家高档楼盘副总经理何先生告诉记者,一般车位的面积至少为12.5平方米(2.5米×5米)。但是地下车库需要大量的通道、柱子,平均一个车位要公摊约25平方米,所以平均到一个车位身上的建筑面积在35 ̄40平方米。“沈阳一个普通地下车位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在2000元左右。”照此计算,一个车位的成本造价约为8万元。
一位业主提出疑问,地下停车位的公摊真的那么大吗?至于该开发商的计算公式究竟是否合理?
记者并未查到有关国家标准,因为决定其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地成本、税费、建筑成本、配套费用等等,所以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车位价格受小区地点关系影响,所以价格也并不均等。但8万元的车位成本预算比实际的费用偏高。
原因
配建车位过少 人为造成车位稀缺
沈河区一住宅小区物业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该小区共有2000户业主,现已经入住1000多户,但小区内仅设有800个地下停车位,目前为止卖出了不到500个,同时,每天会有不少于100位业主,没有购买车位,将车子停在小区门口,所以从表面上看,供求已经达到平衡,不能引起涨价。
然而,该小区车位价从2008年的8万元/个,涨到了13万元/个,购买车位业主的数量,却从最开始的一个月10多个,降到目前半个月3个,所以从根本上可以看出,是越来越高的价格造成了车位表面上的“供大于求”。同时业主对车子购买欲的增加,又使得求大于供,就这样停车位陷入了周而复始的矛盾中。
大东区东方俪城小区物业经理张莉英说,“停车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这是沈城停车位供需结构失调的结果,也是车位越来越俏的根本原因。
目前,官方没有对沈阳车位的具体数目有相关统计,但根据私家车拥有的数字来看,有关人士肯定表示,目前,沈阳私家车量和车位的比例达不到1:1。这是导致车位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开发商担心配建车库过多,卖不出去,造成资金压力,这是开发商尽量控制车位与车主比例的一个原因,也人为造成了车位稀缺,从而抬高车位的市场价格。
有人“炒车位”也推动价格上涨
此外,据李先生了解,该小区内有不少于10位无车业主,很看好车位的升值前景,都已经买了车位在做投资。
“甚至在前不久有位本打算将车位自用的业主,突然有了投资想法而放弃了买车,已把两台自行车停在了车位上并贴出了出租广告,所以说,市民对停车位投资潜力的看好,也推动了车位价格的不断上涨。”李先生说。
信息不对称让开发商有漫天要价之嫌
资深律师徐乐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没有相应的标准,市场调节价格更多时候则成了开发商随意要价的一个理由。如开发商通常掌握一些全局的数据,比如,先期开盘时,开发商会通过掌握业主信息了解有车用户的比例,比如小区楼盘一共有1000个车位,而有意向购买的业主有1500个,那开发商肯定会提高价位。
或造成行业内恶性循环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郭德仁表示,虽然从市场规律上讲,价格在供求不平衡中上涨,是在情理之中的,但又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供求在车位估值中“作祟”。
“高价位,会减少购买的人数,就会有一些车位被闲置,可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期,让开发商获得一个意料中的收益。”郭德仁表示。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就这么停滞着,就等于说开发商过高地估计车位的升值潜力,不切实际地把停车位当做摇钱树去看待,最后产生业主对车位的需要强度、购买意愿,根本不能和现在车位的高价码相适应的现状,给有车却买不起车位的业主造成很大的不便,甚至是行业内的恶性循环。
建言 小区车位配建要有前瞻性
车位售价畸高,根本原因是开发商配建车位过少,人为造成的车位稀缺。
“如此短视的行为后患无穷”,开发商周先生说,建议开发商将车位看做是社区高档配套,而不是单单将其看作一个利润增长点,在配建车位时多一些前瞻眼光。
据《燕赵都市报》
算账 买一个车位相当1年养9台车
市民刘先生是一个有车无位业主的典型,从2005年买车到现在,他从未动过买停车位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停车位的价格太高。
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油费大约8400元;950元的交强险,3000元左右的商业险;保养3次约为900元;洗车960元……
粗略统计,刘先生每年养车需要花费共计14000多元,而他所住小区的一个车位价格为13万元,相当于其每年养车费的9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买车位且不计算购买本金的基础上,刘先生可以同时养9台车子,“也正是这个惊人的车位支出,使得我宁愿车子随处停放,甚至承受着被挂花的损失,也不做‘车位奴’。”刘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