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
汕头搜狐焦点网 > 汕头新房 > 新闻中心

小公园“三环三线”历史文化修缮工程全面铺开

2017-02-27 08:59:16 来源: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民国时期的花岗石方框检查井盖

2016年6月,在创文强管行动中,占路为市的海平市场被拆除,被铁架雨棚遮盖了40年的老街终于露出了真容。记者日前来到这里探访,只见路面正在铺设。阴雨绵绵,两侧民国时期骑楼建筑在寒风中更显萧瑟,墙上斑驳的精美浮雕装饰依稀显现当年的豪华气派,装饰精美的骑楼建筑街景,独特的民俗文化,赋予海平路独特的历史文化色彩。

海平路工程设计路段约390米

作为潮人建筑工艺智慧结晶的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首期工程是今年省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工程立项融资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作为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首期启动项目的“三环三线”历史文化修缮工程已全面铺开建设。据市城建工程设计院周院长介绍,包括海平路在内的小公园“三环三线”总用地面积为39.96公顷,由13条道路构成的环、线区域将进行修缮,周边房屋也将进行修复改造,重现小公园百年风采。

记者了解到,本次修缮的海平路将主要改善路段周边环境,解决水浸问题及道路总体面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本次设计改造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工程设计范围为海平路路段长约390米,维修道路车行道宽度11米,工程起点于镇邦路,途经安平路,终点至永泰路;另含镇邦路、安平路交叉口范围的维修,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7532平方米。

全市仅剩的民国下水道检查盖井框

据《汕头市地名志》载:“海平路于1928年铺筑,1981年改建。曾名海卫路,1968年改名先锋路,1980年恢复今名……为市区商业街道之一”,它历经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见证了百载商埠的辉煌过往。如今,被占路为市40年的海平路终于露出真容,漫行于骑楼式的人行道,仿佛回到了昔日。

市城管局总工程师王丹告诉记者,“海平路上的下水道检查盖井框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汕头道路的下水道检查盖井框都是采用花岗石,浑厚朴实。后来,花岗石井框逐步被水泥混凝土代替。这次旧城道路改造,将重展现该构件,排水工程也是本次改造工程的亮点。”据了解,海平路一带将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制,还将保留其原有民国时期由花岗石石材制作的方框检查井盖的历史面貌,王丹介绍,如今全市仅剩海平路保留了石材方框检查井盖,它是民国时期道路的一种文化符号代表。

150年老爷宫延续潮汕历史文化

海平路一带,居民多数是从潮阳一带迁来的,其中不少人以前是做生意的。在海平路3号,有一个香火鼎盛的“老爷宫”,逢年过节祭祀活动,当地群众都请戏班做潮剧。据介绍,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一连5天、以及农历10月初四至初十一连7天,这里必定搭起临时戏棚,请演员献演传统潮剧。

66岁的老街坊陈姐是当年嫁到了海平路的蜈田人,40年前,她每天总要过海回蜈田村的工艺厂上班,陈姐为记者介绍了这一带的历史,“这个海平市场老爷宫已具有150年历史,28年前筹资重建,这里每年一般都有11次较大型的祭祀先祖活动,这里93岁高寿的赵伯和83岁的郑伯是每年固定在老爷宫‘插大香‘的老辈”。

说起海平路的历史,当地老街坊总是很激动,住在老爷宫隔壁老镇邦路23号的88岁吕姨说,她从两岁时就住在这里,至今80多年了。她回忆,以前这里都是竹篷寮,居住在海平路一带的人,人们都喜欢称之为“海墘人”。84岁的蓝姨告诉记者,“1953年,20岁的我来到这里时,这一带直至安平路还是一片茫茫大海”,蓝姨回忆,“我女儿就是在海边的浮棚里呱呱坠地的。”创文强管行动中,海平市场被拆除,两侧长期被掩盖的骑楼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市民纷纷拍手叫好,沿路骑楼建筑群重现历史风貌,徜徉其中,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令人流连忘返。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