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
三亚搜狐焦点网 > 三亚新房 > 新闻中心

三亚崖州港门村史之探源

2017-06-11 09:03:33 来源: 三亚日报

今天的港门村是一个人群熙熙攘攘,拥有两万多居民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大村庄。可是村庄形成的概况,和历代先民的创业史迹,却存在一个问号,留下一卷少有。

港门村龙王庙

与港门村毗邻的崖州中心渔港

港门村每户人家都供有一块祀奉先人的神牌。神牌上都写上“迁崖始祖”和传承的历代先人的世系。说明港门人并非原住民,全部都是迁入本地(崖州)的外地人;同时也说明现在的港门村,当时是一块没有人迹的荒地。港门人的迁崖始祖是哪里人?他们为什么要迁来当时这环境非常恶劣的古崖州边陲的荒地上居住?他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才迁崖?他们迁崖至今多少年了?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原始是怎样的面目?他们又是怎样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

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如今要解开这些问题难度很大,只能摸着石头去探索河道了。笔者是本地人,为解开这个谜,便试着去摸石头。觉得港门人的始祖,说是“迁崖”倒不如说是“逃崖”的难民可能要更正确。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历史学家苏云峯族兄。他来函说道:“如能证实当初之港门乃难民窝,应算是重大之发现。”他又说:“老实说,我对您的村史研究很有兴趣。”在他的鼓励下,我便试着从地缘关系、社会演变、现实取证和有关的蛛丝马迹上去研究、分析、推理,冒昧地写作此文。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知情者提供讯息、给以更正。

在距古崖州城崖城西南四公里的地方,是南海崖州湾。在以保平村命名的保平港流入崖州湾的海边,有一块沙洲,面积约有二平方公里,这是千万年来宁远河冲积成的三角洲。它三面环水,形状像一只葫芦。沙洲上长满了仙人掌灌木丛和红树林。这是海鸟群栖、恶蛇出没的荒洲。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在大陆上社会大动乱,引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1628-1644)。同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让满族人的清兵入关,共同扑灭农民军。这时明朝的残余势力便逃到南方,在福建建立政权,史称南明。1646年清军进逼福建,1660年南明灭亡,最后的皇帝朱由榔便从海上逃亡缅甸。崖城人王晃也潜回崖城准备继续抗清。然而他看到大势已去,便将义旗在红塘坡烧毁,后人把这里叫做烧旗坡。经过这段时间的战乱,因此闽人便四处逃生。

福建省莆田县有出海港口,莆田难民便携家乘船从海上流散。海南岛南部沿海一带有港口的地方,这些难民看见能够生存、生活就住下来。例如保平港边的荒洲,大蛋港边的大蛋村、白蜡根村,甚至感恩港边的保上村和板桥村等,都有莆田难民的足迹。

上面这些蛛丝马迹的探讨,是不是捕风捉影,信口雌黄,有没有具体的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几年前厦门大学的专家们来三亚市考查闽语的分布情况。他们对港门籍市三中黎启孝老师的语言考查中,鉴定了港门语言确是闽语系。港门人也说,他们的始祖是福建莆田甘蔗园村人。

二、从港门人神牌上的“迁崖始祖”数下到现在还未上神牌的最小的一代人,一般都是十四世或十五世(因孩子出生时间迟早有差别)。按一般计世法,一世以24年计算,那么他们迁崖至今最多是三百六十年左右。

三、大蛋村有一户苏氏(苏盛茂)人家,有较具体的家谱记载,说他们的始祖是从莆田县甘蔗园村迁崖的。他们的世系记载是这样:

迁崖始祖苏元起公,生于明万历壬辰二十年,卒于清顺治辛卯年,寿六十,葬于烧旗坡(即今红塘)二世祖三男苏国梁公,生于明天启甲子四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葬于鸭子塘(即今南山寺)。

从上面的文字记载来看,苏元起在明末清初迁崖是肯定了。他的长男和次男都在离乱中死去,唯三男苏国梁一脉传承下来。他们的世系和港门的相同。

四、在保港宝平山公墓中,有一户白蜡根村姓王人家,其碑志铭上刻着:“始祖王大公XX从福建省莆田县甘庶园村迁崖”。

五、几年前笔者编《迁崖苏氏族谱》时,和族人苏定振到东方县感恩港附近的保上村、板桥村一带找访苏氏族人。在苏氏祠堂中看到其牌位上写:“始祖是于明末清初从福建莆田县迁来”。

从上面几个村庄的移民情况来看,都是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这段时间,而且都是莆田人,说明正是改朝换代的战乱。

从1644年明朝灭亡,和后来的南明抗清战争算到现在,即如上文所说的最多是三百六十年左右。

至于那些在保平港边荒洲聚居的莆田人,他们到了第三世传人,便在港口边建起了一间龙王庙。庙宇落成后,有l4位村民信子,共赠了一口古钟,古钟上铸刻赠钟时间是康熙辛丑年。即康熙在位第六十年(1721年);赠钟信子的住址是:广东琼州府崖州保平港人氏。

这14位信子都是港门人(其中有笔者迁崖第三世先祖三人),为什么不刻上港门人氏而刻上保平港人氏呢?因为当时还没有港门村的名称。人们把这些聚居于保平港边荒州上的外来人叫做保平港人,这与附近的保平村人有区别,直到光绪年间编置五都保平里时,才更名为港门村(见《崖州志》卷五·建置志)。

再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到港门的某些问题。

在《崖州志》职官志卷三·武职中,港门人陈天爵于康熙年间因有武功和建功被晋升。曾历任陆路军海口守备和阳江左营中军守备,兼任电白都司,这是港门一枝独秀的奇葩。除此以外,其它文职并不出现什么人才。甚至光绪二十七年重修《崖州志》,在卷十八·儒林、文苑、耆旧栏目中,许多乡村都有岁贡或廪生等读书人,唯独港门村榜上无名,为什么呢?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港门村人的前身“保平港人氏”,是清初流亡来的难民,他们所追求的是生存和生活。等到生存有保障,生活稍安定后,才能有上层文化方面的发展。果然不久,港门人王自然于光绪三十年参加甲辰科考,获得廪生①,另一位生员王彬获得庠生②,(因《崖州志》于光绪二十七年已重修,故志书上无名),这时港门村才开始绽放出文化异彩。在以后的清末、民国,以至解放后的今天,更加人文蔚起,企业家群出,把港门村的经济文化向前推进。

综合上面的理论和事实,港门人的始祖是三百多年前的南明难民。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明末清初因为战乱而来到这稀无人迹的荒洲上聚居,以求生存、图发展的莆田人。

这里必须附加说明,港门有些人家的神牌,从始祖迁崖至今却有十九世以上,竟然是四百多至五六百年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还没有港门村。他们迁崖,是在崖州的其它地方,到了清代港门有居民后,他们才迁入:例如八甲陈氏,他们是在元朝末年至正年间迁崖,至今应该是六百多年了。但是他们迁崖,是住居在保平村。到了清代,港门村有了居民,他们才迁过来。再如黎氏,他们最初是迁琼,住居在定安、琼海一带。后来迁崖,住居在水南村。到了清代,他们迁琼的第七世传人才迁入港。又如周氏,他们的始祖在明代是来崖州当官的,任满后便落籍在保平村。同样,清代有一支系人才迁入港门。

像上面这些姓族,他们都不是明末清初,逃亡到这荒洲上的南明难民。他们是辗转后才迁入,可以说,他们是港门村的“插班生”。也有些人家的迁崖是后到的,例如有两支苏氏人家。一支是从西里迁来;另一支是从高州渡海迁来。他们至今是九世、十世。同样他们也是港门村的“插班生”。

总之,港门村的入迁者,不论是先来或后到,他们全部都是港门人的先民。他们祖祖辈辈,为了生存和发展,勇敢地跟大自然搏斗。他们冒着惊涛骇浪向大海上开辟生活的通途;他们冲向恶蛇猛兽,从山野中发挖生活的流泉。他们把这块穷乡僻壤的荒洲,改变成富丽的乐园,为港门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先民们的拓荒和创业精神,功如日月,照亮了港门后辈人前进的道路。

注:①廪生:廪生获得政府定量的生活待遇。明清二代,廪生是由州、府或县按时发给定量银子和粮食补助的生员。

②庠生:通过考试合格,能够进入乡学(也叫庠学)的读书人。其地位逊于廪生。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三亚吉祥16号

三亚吉祥16号

45000元/㎡

天涯

查看详情
金鹿云邸

金鹿云邸

25800元/㎡

吉阳

查看详情
雨林仙境山湖墅

雨林仙境山湖墅

170万元/套

城区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