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
三亚搜狐焦点网 > 三亚新房 > 新闻中心

三亚“走心”棚改叩开百姓心

2017-04-17 09:24:18 来源: 三亚日报

东岸棚改拆迁工作优质“收官”,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城市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2016年,三亚正经历一场战略转型的美丽“蝶变”。棚改,为这场“蝶变”的华丽转身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棚改,是一次惠民生、促发展、美城市的重大民生工程,不仅圆了村民安居梦,点亮市民的创业梦,还助推三亚转型升级。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2017年,三亚将棚改纳入“双修”内容,同时启动32个棚改项目,这是一次腾空间、建高地、补短板、优布局、促民生,构建“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调整。推进棚改,三亚正在用“严、实、硬”的作风开路,用真心、真情、真意打造三亚“双修”升级版、续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阳光草木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一股春潮涌动天涯海角。一些棚改项目拆迁工作优质收官的佳音频传,新增棚改项目落子成棋,全面开花的蓝图雏形初现。

半年时间,曾经一度长期推动滞缓的吉阳榕根棚改从实处破题,终于叩开百姓的心门,实现了榕根棚改拆迁的优质收官。

天涯区继续发扬“白加黑”、“5加2”精神,全力推进海坡棚改工作,即将在4月完成拆除工作。

正是这群“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棚改人员,让三亚改来了“棚改精神”、换来了三亚的美丽、凝聚成了三亚的精气神。

2017年,三亚敲定的32个棚改项目将全面开花。全市上下将继续发扬“极力争取”的城市精神,以棚改为载体,对城市发展结构进行“舒经活络”,编织一幅“惠民生、促发展、美城市”的瑰丽蓝图。

惠民生:

“走心”棚改惠及千家万户

走进东岸,目之所及,皆为空旷,难以想象,仅仅15个月的时间,吉阳区“啃”下了东岸棚改拆迁这块“硬骨头”。如今的东岸,是一块正在开发的“热土”,挖机此起彼伏的轰鸣声,工程车鱼贯而入的繁忙景象,都预示着东岸正在擘画着新发展的瑰丽蓝图。

东岸不仅凝聚着村民的家园情怀和浓浓乡愁,更托举着村民发展的梦想。如果不改造,东岸就将持续低效能缓慢发展。而若改造,东岸必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此看来,东岸棚改拆迁工作的“收官”,点亮东岸村民的逐梦之路。

正在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对发展充满想象的村民们,拆迁后,买豪车、乱挥霍的现象少了,学会投资、置业、理财的现象多了。东岸村党支部书记林尤兴告诉记者,东岸棚改真正改走了怨气,改来了人气;改走了棚户区,改来了新社区;改走了“脏差乱”,改来了“净优齐”。最重要的是,改走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村民想要致富的内生动力。

东岸村民吕秀梅有4个孩子,东岸棚改后,她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儿子以前主要通过网络批发芒果谋生,他一直想要拥有一块芒果地,走自产、自销的农业发展之路。但当时家里穷,没有启动资金。拆迁后,儿子拿补偿金在南田农场租了一块芒果地,还经营了一家琴行,生意很不错,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吕秀梅说,她的其他几个孩子也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看到孩子们生活得越来越好,她内心充满了感激。

因为棚改,得到实惠的村民不在少数。日前,天涯区食品厂棚改安置区9栋楼交房,1000多户居民搬进新居。“新屋宽敞明亮,小区停车场、幼儿园一应俱全,比过去‘脏乱差’的小区环境好多了。”一位居民喜形于色地说。

提到新旧对比,天涯区海坡村村民欧逢源有着说不完的话。海坡382亩土地上竟有468栋建筑,主干道上的楼间距有的甚至不足半米,“牵手楼”等违建超过90万平方米,10层以上高楼占总量的30%。“冬天5万多‘候鸟’居住,人多环境差,电线随风飘,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村路遇水便渍、逢洪便涝,是三亚湾的一道伤疤。”当时,欧逢源当起棚改义务“宣传员”,带领37户亲戚拆除3万多平方米房屋。

渐渐地,越来越多村民作出了像欧逢源一样的选择。“棚改充分考虑了大家的实际需求,边拆边建,等待安置房期间,政府还每月补贴房租。”海坡村村民李强皇常到棚改现场走走看看,工地上每打下一个地桩,立起一根钢筋柱,都会令他兴奋不已。

就近或者就地安置,消除了群众眼前愁,多次调整棚改方案,为征地拆迁户提供转产转业扶持,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民生为大,让利于民,是三亚推动棚改工作的出发点。

促发展:

创新转型助推“双修”升级

从密密麻麻的“马蜂窝”到如今的一马平川;从刚开始的举步维艰到之后的顺利推进。曾几何时,位于三亚“黄金腰带”咽喉位置的东岸村,因规划滞后,违建疯长,房屋杂乱无章,密密麻麻如“马蜂窝”。遇水便渍、逢洪便涝的状况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拉低了三亚的城市“颜值”,更掣肘了三亚城市发展的空间。

站在城市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如何破题?三亚决定从夯实基础、做强产业为抓手,科学合理布局功能组团,打造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2017年,三亚以棚改工作为抓手,力促城市“蝶变”。通过产业注入、强区扩权、改善民生、创新驱动,推进城市建设。三亚提出“西拓、北进、东精、中优、南联”的目标,统筹规划布局安置区、产业项目、城市公共服务,采取有效顺畅的融资模式,确保三亚棚改有序推进……

开足马力,提升经济发展动力。三亚棚改将带来一次全面改造。“招拍挂”结束后,东岸将被打造成城市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格莱美、华侨城等品牌项目已经向东岸棚改区抛出“橄榄枝”,将为城市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东岸棚改拆迁的和谐收官,为三亚产业升级添引擎。其他棚改项目,如阳光海岸棚改项目将被打造成都市艺术海岸与高端海洋旅游服务区,三亚邮轮之旅更加宜游;环河口棚改项目将被打造成国际游艇港;海棠湾棚改项目将与产业小镇发展齐头并进,发展宜居宜游更宜业……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滨海一带的阳光海岸棚改项目、南边海环河口项目,将打造高端海洋旅游服务区,建设成国际邮轮港会客厅;城区北面的三环路串起南丁、抱坡片区,将打造成教育科技产业聚集区,并配套物流等城市基础产业。

未来海坡棚改片区将与鲁能等高端地产相结合,弥补三亚湾缺乏商贸中心的遗憾。海棠区青田亚太金融小镇、青田国际中医药康养旅游小镇开镇。根据规划,在青田片区6.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将建起产、学、研于一体的金融中心,同时打造结合中医药康养、旅游观光的大型中医药康养综合项目。

谁曾想到,建起高端新兴产业组团的青田村,此前却是棚户连片的村落。三亚以棚改为发展契机,通过合理分区规划,在海棠区的林旺、青田等区域,集中设置棚改安置区,保障棚改居民权益,并结合地缘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赋予安置区在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等方面的特色内涵。

棚改,旨在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增添城市发展新动力。

美城市: 棚改精神打通走向精品三亚的幸福之路

人文美,是城市美的核心。人文美是城市之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人文美,美在城市颜值的提升。棚改后,较大的湿地公园“落地开花”形成“山水资源、自然开敞空间”;更多的城市功能将赋予这个新兴区域,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助推城市发展内涵的延伸。

不久的将来,城市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都市艺术海岸与高端海洋旅游服务区、国际邮轮港会客厅、教育科技产业聚集区……每一个棚改项目都是根据三亚的城市定位、民生需求“量身定制”,产业布局格局以“精、优、特”为基调,产业与产业之间相得益彰,形成“日月同辉满天星”的格局。每一个棚改项目都会清除烙印在城市肌理里的伤疤,城市的颜值大大提升,每一次蜕变预示着三亚距离精品城市又近了一步。

人文美,美在三亚的内在气韵。棚改是一块硬骨头。在棚改中,大家感受到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从单兵作战到凝心聚力,从按部就班到马上就办,从起步维艰到成效初显,三亚“从乱到治”的城市蝶变凸显干部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

棚改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锻炼队伍的主战场,是锤炼干部作风、展示干部能力的舞台。面对棚改这块“硬骨头”,棚改人员迎难而上,道千言万语、历千难万险,用真情赢得群众的支持,以“不怕苦、不喊累、不抱怨”的精神赢得民心,推动了棚改,让城市发展“舒经活血”。

这群可爱的干部是既“挂帅”又“出征”,既埋头苦干又敢于担当的实干者。在这群用苦干、实干、巧干开路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三亚干部的力量,感受到了三亚干部的精气神。棚改精神赋予了三亚这座城市新的内涵,是值得三亚人民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

三亚将棚改纳入“双修”的内容,全面打造“双修”升级版,让三亚生态更优、环境更美、城市更靓、实力更强、功能更完善、老百姓受益更多。

正确的方向决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017年,三亚新增32个棚改项目,安排了42个“双修”项目,比去年18个增加了24个。2017年,“双修”任务更艰巨,相信经过棚改锤炼的干部们,必将成为三亚发展的强劲动力,将继续为“较好最美”海南扛起三亚担当。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清水湾.纳瓦拉

清水湾.纳瓦拉

9900元/㎡

自治区全境

查看详情
招商·林屿间

招商·林屿间

23000元/㎡

崖州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