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
三亚搜狐焦点网 > 三亚新房 > 新闻中心

三亚市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12-14 08:40:49 来源: 三亚日报

11月24日,海南省政府批准公布三亚大云寺遗址、高山窑址、保平村明经第、既济亭热水池、孙氏宗祠、保平村张家宅、三亚民国骑楼建筑群共7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目前,三亚市共有31处文物保护单位(见下表),其中海棠区(1处)、吉阳区(4处)、天涯区(3处)、崖州区(23处)。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为了更好地展示我市文物风采,让市民、游客了解三亚文物、爱护三亚文物,从文物中了解三亚历史文化,本报特图文并茂介绍新增的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飨读者。

大云寺遗址



大云寺遗址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西南约2公里。所有权:国家。年代:唐代。文物类别:古遗址。遗址面积约250平方米。

清《崖州志》记载:唐天宝七年(748年),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遇风浪,漂流至崖州,并创建大云寺,不久改名开元寺,后废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市文物工作者在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该遗址,经省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现场踏查考证,从采集的遗物分析,这是一处年代较早(唐代)的建筑遗址。2002年8月,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再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在茂密的荆棘灌木丛中,采集到青砖、板瓦、筒瓦、滴水等建筑遗物。

这些建筑遗物体形硕大,如筒瓦、板瓦、滴水在崖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宗祠和庙寺建筑构件中极为少见。大云寺遗址是我市一处唐代建筑遗址,对佛教传入古崖州年代的考证、探讨海南岛佛教建筑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既济亭热水池



既济亭热水池位于三亚市崖州区高地村东约200米,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始用石砌池,为半圆、长方形两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8平方米。所有权:国家。年代:清代。文物类别:古建筑-池塘井泉。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知州唐镜沅重修,并在热水池北面10米处建“既济亭”和“热水神”庙堂,勒刻“既济亭热水池碑记”一通。州人、福建候补道台吉大文以此定名为“玉井温泉”,列入清代崖州新八景之一,并赋诗以志。

既济亭热水池是三亚历史上最早开发利用的温泉资源,在海南历史上不为多见,温泉的发现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研究区域人文风物,提供了实物依据。“既济”一词,出自《易经》第六十三卦“离下坎上”既“水在火上,既济”。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宗祠



孙氏宗祠,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梅山小学校园北侧。所有权:集体。年代:清代。文物类别:古建筑-坛庙祠堂。占地面积约102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光绪年间重修,民国九年(1920年)扩建重修。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前堂、后座等组成。2012年,市政府拨出专款对宗祠落架修缮。

前堂:面阔三间11.65米,进深6.3米,高6.2米,五架抬梁式木构架,重檐九脊,灰布板瓦顶。梁架穿枋与立柱之间结构精巧,木构件雕刻精美。堂间墙壁、墙楣彩绘十分精美,表达内容丰富,色彩至今鲜艳如初。缄言墨迹楷书,哲理深刻。后座:面阔三间11.7米,进深9.85米十一檩,高6.4米,五架抬梁式木构架,灰布板瓦,硬山顶。三级马头墙。门额上方嵌挂“食德服畴”木匾一方,篆书阴刻,字大约50厘米。两侧各有一间耳房。

孙氏宗祠的建筑形制较为独特,梁架穿枋木构架一格,是三亚现存最为完整的氏族祠堂,为研究海南氏族宗祠的形成、演变发展和建筑形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平村张家宅



张家宅位于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所有权:私有。年代:清至民国。文物类别:古建筑-宅第民居。建筑形制呈四合院格局,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所有建筑隔间其梁架稳定,彩画精美。占地面积约10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

门楼坐西朝东,墙楣彩绘丰富,体制较高大。主屋(明间、次间)建于民国时期,面阔三间,进深11檩。两侧有边墙封闭形成走廊,在后廊上建有二层楼回廊。后座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9檩。硬山顶,接檐,正脊鸡头形鸱吻。东西厢房正对,面阔三间,与回廊、后堂形成一个封闭的庭院。

该民居在保平村43处清代传统民居中,其规模较大,布局严整,结构复杂,工艺考究,为崖州清代至民国传统民居中建筑特色的经典范例。2012年,三亚市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修缮。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平村明经第



保平村明经第位于三亚市崖州区保平村。所有权:私有。年代:清代。文物类别:古建筑-宅第民居。占地面积约11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

主屋坐西朝东,门楼坐南朝北,厢房坐北朝南。该宅居由门楼、照壁、主屋(明间、次间)、北厢房、书房、厨房、杂间和围墙组成,是崖州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民居。正屋脊檩和二伏橼下还留有升梁时的朱漆题字,内容为建筑年月日时辰,以及方位、朝向、吉祥祝辞等。门楼额上题墨书“明经第”三字,依稀可辨,字大约40厘米。庭院地面墁砖一顺一丁。

明经第是保平村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清代贡生(明经进士)的宅居,为研究崖州清代贡生的教育和人文环境,提供了实物依据。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窑址



高山窑址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东约200米。所有权:国家。年代:明至清代。文物类别:古遗址-窑址。占地面积约691平方米。

窑址坐南朝北,周长约9米,高2.3米。马蹄形窑。窑址四周地表布满陶片,从水冲沟剖面可见陶片叠压堆积。器形以钵、罐、盆、瓮、坛为主;器物口沿有圆唇、卷唇、直口、平口、折唇等;器底多见平底,矮圈足。个别陶片施青釉、酱釉,火候较高。

高山窑址是古崖州迄今为止仅存下来的窑址,为研究崖州民间制陶年代、烧制工艺以及海南岛明至清代民窑的分布、文化类型和各区域间的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实物依据。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亚民国骑楼建筑群


三亚民国骑楼建筑群位于三亚市崖州区东关街和铺仔市。所有权:集体及个人。年代:中华民国。文物类别: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为崖县最早的老商号建筑群。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

该建筑群沿街市两旁拼墙而建,前部为骑楼柱廊,后为店铺。楼间面阔3.5-4米,进深15-25米,通高约13-15米。在立面造型上,其建筑风格可为中西合璧,主要分为廊部、楼部、楼顶。一楼楼面横架檩条,上铺木板,设“藻井”,“藻井”呈方形或八角形。骑楼临街墙面以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装饰,加上多道线条的联接贯通,使墙面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感。

骑楼,作为一种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崖州崖城东关街、铺仔市颇为时尚的中西合璧新式建筑。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多年,骑楼已斑驳残损,立面精美细致的灰雕花饰艺术特色魅力犹存。沿街的骑楼长廊既可避风雨,防日晒,又可作店铺,楼上则住人,商业性十分突出。

崖州民国骑楼具有一定的时代建筑特色,是近现代中国南方城市中较为典型的商业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版图文均由三亚市文体局、三亚市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杨大立)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清水湾.纳瓦拉

清水湾.纳瓦拉

9900元/㎡

自治区全境

查看详情
万宁山柚园

万宁山柚园

价格待定

城区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