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黄勇) 南京民国时期的自建住宅林林总总,但能够鹤立于现代楼宇中的很少见。抗日名将宋希濂的故居就是这样的“另类”。记者昨实地探访发现,这里两栋同式样的西式2层小楼,即将于9月份启动修缮。与此前一些民国建筑修缮仅是“涂脂抹粉”不同,这次的修缮是南京危旧房改造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项目。
记者实地探访得知,这两幢房子建于1945年,当时是宋希濂的老丈人花了100两黄金从一个姓陈的人手中买来的,青砖砌的外立面,窗户不宽但很长,民国风情的马头墙,屋顶是灰色陶瓦,还有别致的烟囱。
小火瓦巷1-4号的两栋同式样的西式2层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希濂公馆,公布于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及近现代建筑风貌区第五批保护名录,也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负责小火瓦巷48村危旧房片区改造的秦淮区壹城集团决定自筹10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
“这次的修缮不仅仅是对外立面的‘涂脂抹粉’,而将是一次由里到外的修缮。”壹城集团副总经理姚士玉举例说,原来的墙体部分破损较严重,此次修缮将以灰色清水砖修葺外墙。在细节方面,原墙面的镂空装饰均将予以保留,仅进行破损修复。在房屋内部,对破损严重的地板、木楼梯及扶手将进行更换。
>>>宋希濂其人
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抗日将领,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