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委全委会精神 保增长促转型
截至目前,南京绕越高速、长江四桥、纬七路过江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实现投资、建设进度“双过半”,全年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根据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要求,南京重大交通工程投资、建设正在热浪中强力推进。
长江四桥:追加投资,今年完工水下基础工程
昨天,在六合区玉带镇玉带村江边的长江四桥北锚工地上,记者看到一个用钢板“砌”成的五六米高的庞大“箱子”。“箱子”四壁为双层,中空。从上向下看,钢壳内部像是几个大型船舱拼接在一起,工人们正忙着在“船舱”内浇筑混凝土。
“这是国内的工作井钢壳,平面面积有15个篮球场大。”南京长江四桥建设协调指挥部负责人武焕陵说,他们在钢壳四壁及内部的箱体部位浇筑混凝土,加大重量使其下沉。在这截钢壳沉入地面以下后,还会在上方继续浇筑混凝土,加高钢壳高度,并使用同样方法使其继续下沉,最终钢壳将沉入地下50多米处。
“南京四桥工地上有1000多名建设者,目前,除北锚外,南锚基坑的基础工程已经完成,而江中南桥墩的48根桥桩、北桥墩的38根桥桩月底也将全部浇筑完工。”长江四桥建设处处长戚兆臣说,明年,长江四桥就将进入水上桥塔施工阶段,场面会非常壮观。
据了解,长江四桥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根据市委全委会巩固扩大保增长成果的精神,他们已将今年计划投资提高到10.5亿元。
纬七路隧道:加紧装修,确保明年6月底前通车
前天下午,纬七路长江隧道江心洲工地上,5月20日率先“出洞”的“扬子二号”盾构机大部分已被解体,刀头、刀盘等零部件在工地现场摆得满满当当。
“不包括螺丝在内,盾构机由3万多个零部件组成,需要一个庞大的仓库来存放它。”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郭信君说,目前,长江隧道工程有100多名建设者奋战一线,左线盾构机拆解和内部装修工作正同步进行,右线盾构机已顺利推进1171米,8月底前也将在江心洲“出洞”。
按照工程安排,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明年6月底前将具备通车条件,而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通车时间很有可能提前。
“南京长江隧道原计划今年完成投资5.95亿元,现在已完成3.5亿元。”南京长江隧道公司总经理尚清喜说,刚刚召开的市委全委会提出,要在“好字优先”前提下加快发展,落脚点就在重大项目推进上,为此,作为来南京投资建设的“荣誉市民”,他们决定将今年投资总额调整到7.03亿元,用的质量、较快的速度建成长江隧道,为南京跨江发展做贡献。
大胜关大桥:架设钢梁,今年8月合龙年内建成
前天下午,从南京长江三桥上看去,
位于长江上游1.5公里处的大胜关大桥6号、8号主桥墩上的钢梁已开始向江中的空中伸展,而中间7号主桥墩上钢梁也开始向两侧空中伸展,它们将与6号、8号桥墩上的钢梁在江面以上100多米的空中对接,实现大桥合龙。
工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目前有2000多名工人在施工,而高峰时曾多达5000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着钢梁架设。
“建设大胜关大桥就是个‘搭积木’的过程,要将8000多根钢件、6万多块拼接板、上百万套螺栓进行拼接、组装。”中铁大桥局大胜关大桥指挥部指挥长文武松说,大桥合龙,也就是钢梁在空中对接的过程,即通过由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爬坡吊机,将一根根钢件逐渐拼装。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大胜关大桥今年8月合龙,年内全部建成。
今年,大胜关长江大桥完成投资5亿元。至此,大胜关长江大桥已完成建设投资38.96亿元。
绕越高速:抢筑路基,年内路基贯通明年通车
昨天上午,站在位于江宁南部的绕越高速秦淮河特大桥上,但见一条平坦的黄土大道向南北两端延伸。
“我们的路基、桥梁工程已完工90%,年内将进入路面沥青浇筑阶段,确保明年顺利通车。”南京绕越公司总经理严卫兵说,绕越高速东南环共有10个标段,有3000多名建设者在烈日下施工。目前,除个别地段的拆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外,其余路段都按照既定工程目标顺利推进。
据了解,绕越高速东南环原计划今年投资8亿元,现已完成投资5.3亿元。前不久,市交通集团又决定将该工程的年度投资目标增加到8.6亿元。
高速铁路:融资29亿,3条铁路线全面开工
在亚洲铁路枢纽——铁路南京南站建设现场,地下负二层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建设所需的1090根深入岩层50米的桩基已全部打下,地下负一层面积达9.3万平方米的商区及停车场正在进行基础工程建设。
市交通集团铁投公司副总经理周润生说,目前,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城际铁路均已开工建设,为配合高速铁路在南京的建设,市铁投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实现融资29亿元,投资22.57元,今年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5.69亿元。而这些只是南京市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把国家在宁投资计算在内,南京今年的重大交通基础工程建设资金肯定超过100亿元。
“尽管天气很热,但在南京的各大交通工程工地上,上万名建设者正挥汗如雨,绘就着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以实际行动贯彻市委全委会的精神。”南京交通部门一负责人说。(记者 黄伟清 实习生 陈逸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