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
牡丹江搜狐焦点网 > 牡丹江新房 > 新闻中心

文玩风 吹东北 牡丹江掀起文玩核桃热

2013-06-19 13:18:13 来源: 搜狐焦点网

    走在公园或者大街上,时常能听到人们手上转核桃的“咔啦”声,一年来,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牡丹江玩核桃的人越来越多。

    玩核桃热并非无根无由。去年下半年,玩核桃之风刮到哈尔滨,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道里和太平等区出现了文玩核桃热的现象,一对核桃动辄上千元甚至几千元,哈尔滨人目睹了本城玩家“把玩成瘾”到核桃价暴涨的全过程。

    如今,曾经流行于京津一带的文玩核桃之风,日渐影响到牡丹江。记者走访了解到,在早晚市上原本2、3块钱一斤的本地野生楸核桃(俗称楸子),一些经营者把大个的可供把玩的挑出来,单个卖,1块钱到5块钱不等。

    在东一条路的古玩城,没上手的白茬小楸子,已经达到了15元一对,品相差的单个楸子也达到了5到8元一个。而在火车站地下的专业经营文玩核桃的商铺,从几十元到上千元、几千元不等的核桃有数百对,被商家奉为镇店之宝的一对核桃甚至达到上万元。

    渐渐热起来的“文玩核桃”

    2004年接触文玩核桃的李应晓,人称“核桃李”,在牡丹江是玩核桃较早并玩出名堂的人。从2004年至今,李应晓从8毛钱一斤的本地野生楸核桃开始玩,现在他手上有几乎全部的文玩核桃品种,最贵的一对闷尖狮子头价值8000多元。

    人们手里转的核桃,并不是吃的普通核桃,而是文玩的一种,古时称捻手核桃,也称手疗核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文玩核桃根据产地和品质的不同,大致分为麻核桃、铁核桃和楸核桃三种。

    “目前麻核桃的价格较高,属于把玩核桃里的贵族,而本地的野生楸子价格偏低,属于平民核桃。”李应晓介绍,文玩核桃有很多名堂,大品种下又分了不少小种类,有狮子头、虎头、官帽、公子帽、鸡心等。这些分类下还可以细分,拿目前最贵的狮子头为例,根据大小、形态和纹路等差异,可分为南将石、四座楼、苹果园、白狮子头、满天星等多种。

    李应晓说,核桃越把玩越值钱,上色(清洗出来的白茬核桃经过长期把玩后,颜色会越来越深)挂瓷(长期把玩的核桃会呈现出玉质)后,核桃就像玛瑙一样,价格也会翻几倍甚至十几倍。

    文玩核桃的热潮,最早形成于京津地区,核桃价格的直线暴涨一度让人咂舌。在京津核桃圈流传着这样的桥段:北京著名的文玩核桃商王三,曾以3万块钱的价格出手了一对核桃,一个月后以6万元买回,又转手以16万的价格卖给了天津的商人。而这并不是疯狂核桃的较高价。据媒体报道,在王三手里,曾经出手过全国核桃圈里较高价的一对核桃——36万元。

    牡丹江文玩核桃市场,也开始出现火热的端倪。记者走访了南市街古玩城、东一条路古玩城和火车站附近的地下古玩商店发现,几乎每家都有练手级的本地核桃。便宜的3到5块钱一个,上过手变色的楸子和铁核桃都在30到50块钱之间。在火车站附近的地下古玩商铺,也不乏专业经营核桃的商家。个别商家核桃品种齐全,品相也较好,价格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之间。

    在李应晓看来,牡丹江的文玩核桃热,是受外地影响的。2004年,李应晓在海林长汀镇火龙沟村看到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对把玩得透亮的楸子。“我非常喜欢,自己也弄了一对楸子把玩。”现在李应晓还珍藏着最初的那对楸子,已经是绛红色,并且挂瓷。“当时牡丹江几乎没有人玩核桃,也没有形成文玩核桃市场。”李应晓说。

    和李应晓一样,孙学彬也是本地一位铁杆的核桃玩家。闲暇时他会在市区早晚市或者牛角湖旁的跳蚤市场摆摊卖核桃。“四、五年前,在乡下花20块钱能买一麻袋楸子。”孙学彬说,以前核桃并不被重视,因为本地野生楸子皮硬仁少,当时农村人时常用它做烧柴。

    孙学彬和李应晓这样的本地玩家,都在外地接受到了核桃文化的启蒙。“2004年后,我到长春做生意,发现当地玩核桃的人特别多,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李应晓在长春开始关注核桃,并以15元一对的价格买了多对楸子。

    2007年后,李应晓发现了小核桃里的经济文章,开始专心“玩核桃”。“我当时到长春的胶河、通化等地的农村去收野生的楸核桃,8毛钱一斤。之后自己看书、上网学核桃知识,然后配对清理干净后出售。”

    没亲自去过京津唐这些文玩核桃大家聚集的地方,算不上专业玩家。2007年后,李应晓开始往来于北京、河北等核桃产地考察学习。在核桃上的投入,也不再停留在买楸子的小打小闹上,有时进一次核桃就要花上几万元。

    孙学彬是在2008年开始关注文玩核桃的,“当时朋友玩的,都是上千块的品种,我随着玩逐渐喜欢上了,就花2000块钱买了几对。”孙学彬越玩越上瘾,时间长了开始接触核桃文化,看着一对核桃在自己的手里上色、挂瓷,心里特美。经营核桃的同时,李应晓自己也是铁杆玩家,核桃在他的眼中是较便宜的健身器,“核桃玩润了,心情也顺了!”

    玩而优则卖。2007年,李应晓开始尝试在长春的地摊和早晚市上卖。当时的价格都是每对在30到150元之间。2011年初,李应晓回到牡丹江经营文玩核桃,在本地很有名气。

    “牡丹江文玩核桃市场正在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些玩核桃的小圈子。”李应晓说,在牡丹江300到500的麻核桃卖的比较好,其他练手的百元到几十元的核桃卖得也比较好,一天能卖10到20对。孙学彬的买主基本都是普通人,他经常在早市或者跳蚤市场场卖楸子,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多对,价格在20到50元。

    在市区各处核桃商铺走访,记者并未发现外地出现的天价核桃。2600元一对,是记者了解到的在牡丹江市场上成交的较高价。

    本地玩家

    文玩核桃热,最浅显的表象,莫过于公园或者大街上的“咔啦”声。64岁的岳庆忠是江滨公园的常客,他手里有四对楸子,两大两小,一对闷尖狮子头。四对楸子在手里轮着转,狮子头放在兜里,碰见同样转着核桃的老伙计,老岳才会拿出来和大家鉴赏一番。

    “楸子是自己在早市挑的,狮子头是姑爷送的,2000多块钱呢!”岳庆忠说,玩核桃是为了健身,经常转核桃对心脑都有好处。让岳庆忠高兴的是,“现在公园里的知音越来越多,很多老伙计手上都在转核桃。”岳庆忠说。

    老人们只是本地核桃玩家的冰山一角。专业经营了一年核桃的李应晓,与本地很多专业核桃玩家过从甚密。“现在牡丹江,从中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各个年龄段和阶层都有人玩核桃,女性也有很多,她们大都玩小核桃或者异型核桃。”

    史女士是李应晓核桃店里的常客,她手里转着一对800块钱的小狮子头。“两年前去天津出差,看到一个女老板手里转了一对‘花生’(异型文玩核桃的一种),又润又透。问她多少钱卖,她说这对核桃我玩了好多年,给多少钱也不卖。”受此影响,史女士也弄了一对把玩,一直玩到今天。记者采访当天,她还替一位女性朋友选了一对15元的楸子。

    公共场合能看到的,把核桃转得“咔啦啦”直响的,几乎都不是玩核桃的大家。“牡丹江较专业的核桃玩家还是中年男人居多。”李应晓联系着本地几十人的高端玩家群体。“多以个体老板为主,他们手上的核桃每对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大伙时常聚在一起侃核桃,这些人的核桃一般都不外露,谁有好核桃只有圈里人才知道。”

    孙学彬的身边也有玩家圈子。“穆棱有几个朋友,海林有两个,其他都是牡丹江的。做买卖的、公务员都有,大伙在一块基本就是侃核桃。”孙学彬在圈里的另一个作用是,有人要品相好的核桃,他可以亲自去河北、北京一带去淘。“好核桃没有便宜的,基本都上万。”

    在孙学彬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一位本地高级别的核桃玩家——一位很有实力的生意人。见到了他手上的四对价格上万的核桃,但对方不接受采访也不同意拍照。“这在牡丹江算是比较专业的玩家了!”孙学彬说,这些好核桃都是从河北淘来的。

    核桃文化与核桃经济

    孙学彬和李应晓手里,都有相当数量的介绍核桃文化的书籍。在他们看来,文玩核桃真正流行起来,离不开核桃文化的普及。

    核桃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玩核桃达到鼎盛时期。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民间。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到了清末,宫廷和贵族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身价和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来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在京津等地,民间把人分为几类,将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指当时的风俗)。时至今日,天津人仍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即源于此。

    玩核桃过去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核桃作为一种承载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物件,又回归到生活之中。

    “‘文玩核桃’因为特殊的价值,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价位也在一路攀升,今后仍有走高之势。”李应晓说,一对品相好的未上手的矮桩狮子头,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元钱,涨到80年代的几十元一对,到90年代涨到几百元,进入21世纪,涨到了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京津是文玩核桃的发源地,后来逐渐影响到东北,东北地区黑龙江属于后热的省份,而牡丹江在今年刚刚热起来,晚于哈尔滨。”李应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外地考察一番,掌握全国行情。在他看来,牡丹江文玩核桃只是逐渐热了起来,远未达到京津等地偏离理性的疯狂。

    “转核桃是一种生活的意境,是气定神闲的生活态度。贵也好便宜也好,品相好也罢不好也罢,自己喜欢就好,人们享受的是把玩核桃时,由躁到润的过程。”通过李应晓和孙学彬,记者陆续接触到了本地多位核桃玩家,人们层次各异,但都认同这样的把玩理念。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