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洛阳搜狐焦点网 > 洛阳新房 > 新闻中心

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规划》印发 文化福利等您享

2017-08-11 08:35:18 来源: 搜狐焦点网

市文化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将建新馆;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0家;建设“15分钟阅读圈”……一大拨文化福利即将到来!

《洛阳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巩固提升规划(2017—2020年)》日前正式印发,未来,洛阳人的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场馆建设

尽快完成市文化馆新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市科学技术馆新馆、市图书馆新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音乐厅。完成孟津县、伊川县、栾川县文化中心和宜阳县、瀍河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规划建设偃师市首阳新区文博中心、吉利区体育活动中心、嵩县体育竞赛中心。

在基层文化场馆方面,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都要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新建的不少于500平方米,文体广场原则上不少于1500平方米;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新建的不少于200平方米,文体广场原则上不少于1000平方米。

广播电视全覆盖

加快推进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作,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保障基层群众能通过直播卫星收听到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收听到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收听到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通过直播卫星收看到25套以上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收看到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收看到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制订《洛阳市全域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为支撑,深度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0家,完善博物馆网络体系,使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都”。开展《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丛书》编纂工作,建设一批传习基地、教育基地、研究基地,更好地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河洛大鼓、唐三彩、洛阳宫灯、洛阳水席、洛阳杜康等具有洛阳特色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

文化惠民工程

精准对接百姓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采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组织各类文艺院团每年到每个行政村演出不少于4场,每年每个行政村(社区)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12场。

深化实施流动服务车配置工程,公共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服务50次以上,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流动展览10场以上,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50场以上。

●书香洛阳建设

依托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图书室及学校、机关、企业等社会图书室,在城市区范围内,通过建设15个市级分馆、30个“城市书房”、100个自助借阅点,形成以“书香洛阳”为轴心、以“15分钟阅读圈”为服务半径、多种合作方式共建、居民就近参与的阅读设施布局。制定《洛阳市全民阅读实施细则》,通过读书竞赛、经典诵读大赛、阅读推广、图书推介等形式,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文化关爱工程

实施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到2020年,全市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教育部门组织城乡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每年不少于6次,组织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不少于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来源:洛阳日报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