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
柳州搜狐焦点网 > 柳州新房 > 新闻中心

2015柳州城市发展报告:市区面积增至183平方公里

2016-08-22 07:03:37 来源: 搜狐焦点网 作者:柳州市统计局

(柳州搜狐焦点)近日,柳州市统计局发布《柳州市2015年城市发展报告》。报告表示,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应对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一、城市概况

柳州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85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7平方公里。2015年末户籍人口381.62万人,占全区人口数的6.9%,其中市区人口119.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392.27万人,城镇人口243.64万人。柳州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5.1%提升到62.11%,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35.06平方公里扩增至183.92平方公里。“绿满龙城”工程、“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3.2%增长为64.9%,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40.4%提高到43.2%,人均公共绿地由10.1平方米增加至12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有303天。

二、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发展

初步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排名前列产业增加值168.4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300.11亿元,增长5.2%,其中工业增加值1174.93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830.09亿元,增长12.2%。排名前列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315.3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98.62亿元,年均增长9.6%,五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十一五”期的1.77倍。2015年,柳州市以占全区6.9%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占全区13.68%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5230元增长到2015年的58869元,增加了23639元,增长了67%。

工业调整取得实效。全部工业总产值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55亿元,增长3.9%。全部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653.7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7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5%;工业增加值1174.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0家,达818家,其中469家产值超亿元。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达6.5亿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058亿元,增长15%。汽车工业产值2082.6亿元、产量229.1万辆,城市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9.7%,排名由全国第5位上升到第3位;冶金、机械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柳东新区成为广西排名前列产值超千亿元开发区,河西工业园区成为广西第八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江县新兴工业园列为自治区产城融合发展试点园区,鹿寨经济开发区成为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园区工业集中度达61%。

农业现代步伐加快。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88.2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4.6%;粮食总产量86.1万吨,年均增长10.83%;出栏肉猪183.96万头,年均增长1.84%;出栏供宰杀的肉用牛22.7万头,年均增长4.35%;出栏供宰杀的肉用羊31.5万头,年均增长5.9%;出售和自宰的家禽3448.8万羽,年均增长2.02%;肉类总产量23.0万吨,年均增长2.59%;水果产量86.7万吨,年均增长13.55%;蚕茧产量5.1万吨,年均增长6.01%;茶叶产量1.3万吨,年均增长13.27%。柳江荷塘月色、鹿寨呦呦鹿鸣、三江布央茶产业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实施7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完成创建特色种植业基地54万亩、农业观光旅游村(园)35个、万元示范村100个、十万元示范农户500户。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力度加大,融安金桔入选2015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养殖业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美丽柳州·生态乡村”建设扎实推进,53个市级“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综合示范村屯治理成效明显,303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环境明显改观。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0.09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11%,比2010年提高了8.29个百分点。服务业八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4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达金街、万达商业广场、风情港精品百货购物中心、梦之岛百货地王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新柳邕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投入运营,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被评为全区示范物流园区。“电商柳州”稳步实施,新增电商企业266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44.9亿元,增长31.5%;柳州螺蛳粉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新兴产业,成为广西最热电商产品和广西较具影响力十大特产之一;柳城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金融业发展稳定,新增各类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设立了广西排名前列城商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现代农业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搭建农业产业化、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和新农村建设投融资担保平台;旅游名城建设深入推进,融水县、三江县积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凤凰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入境游客18.12万人次,国内游客2901.14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281亿元,增长20%。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1.64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2.8%。商品房住宅开发投资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施工面积2066.7万平方米,增长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483.2万平方米,增长0.8%。新开工面积426万平方米,下降5.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98.5万平方米,下降5.2%。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柳州市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201.1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43.81亿元,年均增长11.3%。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68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104.76亿元,增长8.4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9.72亿元,增长18.2%。

金融业稳健发展。20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22.67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3.7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51.36亿元,年均增长14.42%。

三、固定资产投资突飞猛进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2050.55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2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96.55亿元,年均增长17.9%;更新改造投资1067.20亿元,年均增长28.3%;房地产开发投资301.64亿元,年均增长12.8%。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一批项目竣工投产。2015年工业投资87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宝骏二期整车产能建设项目一期、七色珠光年产2500吨珠光效应材料项目、广西融江美亚水电有限公司新增18MW发电机组扩容工程、广西柳州大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欧维姆公司洛维工业集中区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银海铝业运煤敞车用宽幅铝合金板材产业化项目、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高端模具生产线扩建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支撑作用增强。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三江至柳州高速、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桂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白莲机场改扩建工程、广西鹿寨热电联产2×300MW级机组工程、柳州卷烟分厂“双喜”卷烟品牌专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柳州新宇纺织有限公司20万纱锭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柳州子午线轮胎生产项目、柳州柳东新区综合配套服务项目、柳州港阳和作业区二期工程、河东路以北片区旧城改造工程、柳州市白沙大桥项目等一批自治区统筹推进和市级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续建。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2015年实际使用外资1614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个。“十二五”时期共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28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和2.6倍。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柳州保税仓申报成功,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加快在国内外设立生产基地。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出口增幅全国排名排名前列。全市对外投资位居广西首位。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主骨架路网,南外环路、西南出口道路跨铁路立交桥等项目竣工通车,促进了柳州市快速环路贯通;东环大道改造、柳石路改造、柳长路改造、燎原路大修等项目顺利完工,城市进出口道路环境得到极大提升;白沙大桥开工建设,环江滨水大道加快实施,城市沿江景观道路初见雏形。2015年境内公路里程839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61公里。加快构建便捷的公交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完成线网规划编制并上报自治区评审;慢行交通系统项目、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顺利建设,累计建成自行车道100公里、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265个。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300辆,出租汽车2379辆,民用汽车46.7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74万辆,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加强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柳州接气工程顺利开工,屏山大道乘龙天桥段排水改造、广雅铁路桥下穿内涝治理工程实施完成,“花园城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逐步实现一街一景、四季花开,柳州石山登山步道项目顺利推进,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六、民生事业显著进步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加快健全城乡基本医保体系,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81.48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69.56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的参合率超过99%,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市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90元提至480元,城镇居民较低生活保障人数2.79万人。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至3000元。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为8万多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连续十一年上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2015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10.86亿元,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16.2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54.14万平方米。安居工程新开工15193套,其中公租房新开工219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2612户,工矿棚户区改造387户,新增廉租租赁补贴发放283户;基本建成12014套,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23832套,累计完成投资49.86亿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5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58所,招生6.33万人,在校生18.1万人,毕业生5.53万人,专任教师12784人。普通小学577所,招生5万人,在校生29.61万人,毕业生4.21万人,专任教师14411人。幼儿园664所,在园儿童12.75万人。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创建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108所,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基本建设三年攻坚战规划新建、改建学校24所,已竣工12所,规划62个扩建项目已竣工47个,新增班级859个,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开展市区学校义务教育段学区制办学改革探索,推进名校教育集团化,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和“三限”政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6%、义务教育巩固率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农村学校基本建设稳步推进,完成2015年为民办实事推进42个农村中小学运动场项目建设;推进职教项目,铁职院新建学生宿舍及实训楼、城职院学生食堂及后勤楼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科技事业平稳发展。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成为推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3.8%、2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大型企业自动化应用率达8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达60%。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18379人,R﹠D人员10674人,R﹠D内部经费支出347277万元。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等一批产业园区正在壮大,柳州高新区特色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评审。专利申请受理8743项,专利申请授权2559项,其中发明专利1515项。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惠民”成果丰硕,新排精品大剧《侗寨人家》成功展演,柳州市拥有剧场、影剧院7个,其中市区2个。新建8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88个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逐步实施完成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成为文化新地标,成功打造“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等文化惠民平台,文艺佳作不断涌现,国际水上狂欢节、国际奇石节、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推进实施东门周边、曙光西路、太平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柳州旧机场遗址保护、三江侗族自治县抢救性文物保护建设项目。

加快旅游体育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百里柳江游客中心,建设完成水上运动基地一期工程、柳江河5处水上人造沙滩项目;成功举办2015年水上运动极速大赛、亚洲水上摩托公开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推动百里柳江旅游发展;支持各县发展旅游产业,重点推进三江县、融水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项目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功能,抓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市属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积极谋划推进柳州市体育产业项目,推动李宁体育社区、柳州体育中心体育CBD、户外运动产业基地、广西路虎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机制,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异地就医广西区内实现结算“一卡通”。诚信计生实现全覆盖,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区间。协调推进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市7个重大工程中已有6个工程开工建设,预计累计完成投资达到6.55亿元。2015年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162个,床位2.05万张,医生0.95万人。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2015年,柳州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4223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9449元,年均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2元,年均增长10.1%。

2015年末,柳州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57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1辆、家用电脑76台。

七、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回落;

(二)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新增长点不多;

(三)原有的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动能不足;

(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发展不足、不快、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

(五)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政策约束下融资难度加大;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八、对策及建议

综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并呈现分化调整态势;国内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偏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支撑发展的各种要素制约进一步强化。柳州市经济既面临着下行压力,又蕴含着历史机遇。

(一)坚持发展排名前列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充分发挥实业引擎和开放引擎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着力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推动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和人口集聚,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以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创新能力体系。改造提升工程机械、汽车、钢铁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着力发展和推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先进制造业,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集聚区,力争每个县区、开发区至少有一个在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内,依靠汽车、钢铁、机械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拉动工业发展的局面不会改观。汽车行业:经过几年时间的高速增长,汽车行业发展将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钢铁行业:钢材需求增长缓慢,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钢价已跌至30年来较低点,全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长期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下行态势。机械行业: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矿山等实际有效投资不足等影响,主要工程机械产品行业销量大多回落至十年前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增速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可能减缓。因此,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连接不断、滚动实施、梯次推进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带动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为发展增强后劲。以深入推进“八个一”综合试点改革为抓手,着眼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的活力和动力。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产业布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项目。

(四)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镇化投融资新体制,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原则,推进县域经济联动发展。根据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要素,构建“一圈一带”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打造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大力推动柳江、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市区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农业。打造三柳高速生态经济带,遵循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坚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等“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民族风情特色旅游业。

(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各类项目建设,重点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把城市发展基金作为未来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和引领城市发展的资金平台,加快PPP项目的推进落实和新项目策划,尽快实现一批养老、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PPP项目落地。抓住当前柳州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以及国家大力促进稳增长、促投资的机遇,全力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柳,补强原有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