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昆明搜狐焦点网 > 昆明新房 > 新闻中心

北盘江大桥横跨云贵两省 世界排名前列高桥全长1341米

2016-10-20 09:24:42 来源: 昆明信息港

云南、贵州两省交界处,北盘江大桥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峡谷之上。

原本在蓝图中一条蛛丝般的细线,在过去四年里,经筑路者之手,在现实中摧枯拉朽地生长,最终穿山越岭、跨河架桥,变成一条连接村庄和城市的通衢大道。

这座由云贵两省共建、共管的桥梁,预计将于年底建成通车。杭瑞高速将因它实现全线贯通,东起杭州湾,西至中缅边境的这条黄金运输线,将成为中国交通大动脉上的重要部分。

当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几乎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桥梁被赋予更多交通之外的意义,外地人与本地人、富者与贫者,都被融入这条“大路”划定的轨迹、方向和速度,一直向前。

北盘江大桥为七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全长1341.4米,主跨达到720米,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565米 本版图片 ■ 都市时报记者 资渔

在峡谷中奠基

工程队的到来,改变了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要建桥,必须实现水、电、路三通,这是桥梁建设最为艰苦的开始。

北盘江大桥,这座“世界排名前列高桥”的工程项目部,位于云南宣威与贵州六盘水交界的峡谷深处。山间削出一块平地,上面建起活动板房,这里的筑路者只需抬头,就可看见他们的作品——云雾缭绕的山间,北盘江大桥横跨在峡谷之上,极为壮观。

工程队的到来,改变了这片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庄。宣威普立乡腊龙村,是离桥最近的村子。五年以前,这里的村民生活还很依赖喂养的马匹、骡子,这是不可替代的脚力,得依靠它们进出村子、驮运物资。

山间的田地里种植着大片玉米,由于缺水,生长得十分缓慢。水源,成为制约腊龙村发展的较大障碍。“每家挖一两个水窖,下雨了把水窖蓄满。如果水用完了,又不下雨,就麻烦了。”腊龙村委会书记刘家恩说,一些自然村里只留下了几个老人,年轻力壮的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去了。靠种地难以养活家人,他们别无选择。

听说北盘江大桥动工,一部分人返回村里,在家门口的工地上打工。建桥墩时,平均每天有六七十个当地人参与施工。“技术性的活可能做不了,但体力活我们能做。”刘家恩的房子也租给了这些外来者,每个月能收1000多元租金。

如何在高山峡谷间将水、电引入工地?如何将钢材、物料运送到项目部?要建桥,必须实现水、电、路三通。这是桥梁建设最为艰苦的开始。 

工程技术人员运用了纵移悬拼技术,对大桥的钢桁梁节段进行吊装

附近的村子依靠水窖蓄水。无法从村里引水,只能抽取谷底的江水作为少有的工业用水来源。为了在山脚建蓄水池,项目部向当地人家雇了两匹马,驮运水泥和沙石。小马长在深山里,一天只愿意驮运两趟,上午、下午各一趟。山路陡,又多雨,马曾经摔下山去受了伤,项目部为此还赔了几千元钱。

由于没有路,抽水用的变压器只能依靠人力抬下山,32个人用撬棍抬了一个多月,才把1吨多重的变压器安装完毕,把谷底的水抽到了565米高的桥面上。“大约过了半年时间,才把水搞通。”

之后,云、贵两侧又先后修建山间便道,耗时几个月。路修好了,施工物料才陆续从宣威、六盘水两地运送到工地上。

当地人说,北盘江大桥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现在规划图纸上。实际动工始于2012年初春。云南侧施工方进了场,却未能如期开工——大桥选址的建设点涉及到几十户人家的搬迁问题,但搬迁协议迟迟未能达成。

“故土难离”,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村民不愿离开,宣威普立乡各级政府相关人员做了半年多的工作,平整好土地,把搬迁户安置在桥的另一侧,并按照征地标准给予补偿,才开始动工。

天堑变通途,谁知多艰险

为避免溶洞地质的损害,大桥桩基深度翻倍;为浇筑桥塔混凝土,施工者多种方法齐用;修桥的钢桁梁,来自遥远的北方……

北盘江大桥“世界排名前列高桥”的名号,近两年来逐渐为人所知。它横跨尼珠河大峡谷,连通云贵两省,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565米,超越560米高的四渡河特大桥,成为目前世界排名前列高桥。

“我们没有刻意去建世界排名前列高桥,要根据自然环境去设计桥面的高度。”北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彭运动说。

桥之所以高,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六盘水海拔约2300米,北盘江大桥桥面海拔约1500米,两地之间距离二三十公里,那么,毕都高速六盘水至北盘江大桥段将是”一路下坡”。按照当前的设计,该段高速公路坡度已达3.8%左右。若再降低桥面高度,成本固然减少,但会导致路面坡度增大,不利于行车安全。

北盘江大桥的设计花费了2年多时间,一直到2012年才开工建设。当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溶洞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并不怕溶洞,怕的是有溶洞却查不出来。“只要查出来,我们都有能力处理。”

孔桩开挖是最艰苦的。通风、瓦斯检测、处理溶洞……在云南一侧,桥墩建设期间,挖孔桩就挖了半年多。遇到溶洞,泥浆全漏下去,把钢钻头埋在里面。

地探提示“有裂隙”,但并未显示是大型溶洞,这是工程队意料之外的事。在勘查阶段,技术人员运用了CT扫描技术。与医院检查人体一样,CT扫描就像切豆腐一样,把岩层划分为网格,点、线、面结合,探查岩层中不易发现的空隙。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网格剖面的溶洞难以探查。于是还需要进一步钻孔探查,确保桩基底下8-10米没有溶洞。

此前,国内有过“桥建起来了,运营阶段又垮塌”的先例。“桩基往下两三米如果存在溶洞,将来这座桥肯定会垮。北盘江大桥的桩只有60多米,但我们钻孔深110-120米。”彭运动说,这就是为了保证桥梁的稳固。

“从地质条件来说,将桥型确定为斜拉桥是最为合适的。”彭运动介绍,悬索桥需要建两个超大型的锚锭,以坝陵河为例,该河锚锭使用了8.3万立方米混凝土,需要占用巨大的面积建设桥梁基础,但北盘江大桥建设选点的位置找不到适合的位置,一旦开挖山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大。因此,北盘江大桥被定为斜拉桥。

所谓“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北盘江大桥在云南侧和贵州侧各建有一座桥塔,但,如何将混凝土分别输送至247米和269米高的桥塔上呢?

山区修桥,多用山沙。山沙的性能劣于河沙,但贵州地区缺乏河沙,只能使用山石经机械加工制成的山沙。山沙是有棱角的,增加了混凝土工艺难度。施工人员通过优化配额比、优化管道布设方案、改进机械设备性能,通过高空泵送混凝土,解决了这一难题。

修这座桥,用的是钢桁梁。钢桁梁桥在山区十分常见,这是因为云贵山区交通不便,建钢桁梁桥,可将钢结构分节、分段、分块,用卡车送达工地现场。建桥的这些钢结构,是从遥远的山海关用车运来,一直送至云贵交界处的北盘江大桥工地现场的。

工地上的日日夜夜

大桥合龙之前,最怕的是风。毛育明曾见过这座钢制的大桥在风中摇晃的瞬间。

3000多公里外的山海关,25000吨的钢桁梁杆件在中铁山桥集团制作完成,浩浩荡荡的运输队伍将这些杆件陆续运往工地,经工人拼装与整体吊装,钢桥的主体结构逐渐成型。

当地村民在修建自己的房屋。远处,雄伟的大桥即将通车

今天,现代桥梁建造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杆件的拼装依然要靠人工完成。一个接口的拼装,至少需要两个人以上,对接、穿螺栓、拧螺栓,此外,为了拧紧螺栓,还得有一个人钻到桁片里固定螺栓。桁片类似中空的钢管,个子瘦小的人能钻进去。

“有的人愿意钻进去,里边比较安全。外边是吊篮,吊篮里人一多,就晃来晃去的。”负责钢桁梁拼装的姜彦学说,人进到桁片里之后,要把四周的螺栓都拧完,才能出来,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等人出来之后,才能封闭这个节段的开口。

大部分工人与项目部长期合作。他们使用电动扳手,它可以设定力度,拧到恰当的位置就自动停止。每次作业,每个工人的名字与扳手编号对应,并作记录,便于质量控制。下班之后,每把扳手要校准,如果发现某把扳手不合格,这把扳手拧过的螺栓都要重新拧一次。之后,还要经过初拧、复拧、终拧三道程序反复检查。

由于涉及征地搬迁问题,大桥云南侧动工比贵州侧晚了几个月。钢桥是要合龙的,这要求两边施工的时间差距不能拖得太长,时间长了,桥两侧钢材受力不一样,对桥的结构、安全、性能就有影响。

为了保证两侧尽量同步完成施工,云南侧项目部采用先整体拼装完毕、就位,再整体提升的办法缩短工期。“纵移悬拼的优势在于,地面拼装,安全风险小;高空与地面平行作业,降低在空中作业的时间;降低施工成本。”云南侧项目经理刘天贵说。

云南侧的项目部建在平地之上,便于进行地面拼装;而贵州侧是山地,无法进行地面拼装,采取空中作业的方式,运用步履式顶推工艺,完成一个节段的拼装之后,向桥中心推进一段,再拼装下一段。“从工效上,两种工艺各有所长,纵移悬拼耗时短、但整体拼装不利于校合,步履式顶推容易调整校合。”贵州侧项目经理喻文浩说。

今年9月10日,云贵两侧同步拼装的钢桁梁斜拉桥在北盘江大桥的中心点位置成功接合。这标志着“世界排名前列高桥”——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正式合龙。这个过程选择在夜间进行,因为技术要求温度必须在15℃以下,而那几天白天天气热,没法施工。得等到晚上7点半到次日凌晨5点之间,工人钻到桁片里,先把一边拼上,拧紧螺栓,等待周围温度适宜了,再拼装另一边。

大桥合龙之前,最怕的是风。毛育明曾见过这座钢制的大桥在风中摇晃的瞬间,但最重要的合龙时刻,他却因之前的手术伤口感染而住进了医院,没能看到合龙的那一幕。“有点遗憾。守这个桥,四年半,结果那天我不在。”毛育明原来是修公路,来修这座桥时,他47岁,待桥建好,他已经51岁了。

“不是搞桥梁的,也能修桥?”

“可以学嘛,跟施工队学。”他很自豪,因为参与修建世界排名前列高桥,算是人生的一个亮点。

通向山外的世界

一座老吊桥位于谷底,与另一座横跨峡谷的吊桥一起,连通峡谷两侧。它们的上方,壮观的大桥就要通车了。

同样一座桥,在工人眼里与当地人眼里,是意义完全不同的存在。

北盘江大桥连通的,或许是一条黄金旅游通道。高桥之下的河谷里,散布着亿万颗奇石;北盘江支流河水清澈,参天古木依旧枝叶繁茂,山中不时可见猕猴的身影。国庆期间,当地迎来8000人次游客,当地政府正在计划打造“原生态峡谷探险旅游”。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峡谷底,毛泽东的诗句被刻在一座古老的吊桥锚锭上面。这座吊桥位于海拔900多米的谷底,与另一座横跨峡谷的吊桥一起,接起峡谷两侧的云贵居民相互来往的通道。

这座吊桥,与峡谷之上的北盘江大桥平行。古老的吊桥之上一座现代化大桥横空出世,老桥与新桥连接着云贵两地口音迥异的居民,毛育明觉得,这有很重大的意义。

峡谷两侧的人家,通过长年婚丧嫁娶的往来,有些成为了亲戚。北盘江大桥未通车前,他们需要由宣威或者六盘水经由峡谷两侧高山的山路下到峡谷底,再经过两座吊桥,才可以去到对岸的亲戚家。

今年年底,北盘江大桥就将通车。通车后,从云南宣威城区到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多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交通运输部首次采取云贵两省共建模式建设北盘江大桥,云南出资5.37亿元,贵州出资4.91亿元。”合龙仪式上,贵州高速集团毕都高速项目办主任周平介绍。

桥由云、贵两省共建,通车运营后也由两省共管。作为杭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桥梁工程,北盘江大桥对交通意义重大,但它对当地的村民影响微乎其微。

“桥修好了,车(的影子)都望不见。”腊龙村的村民说,他们依然要经由雨雾弥漫的盘山公路,花1个多小时搭车去村外,经由最近的宝山收费站,才能去到宣威、六盘水乃至更远的地方。

桥梁也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北盘江大桥合龙之后,焊接工人刘挺在朋友圈转发过新闻报道,他心里很自豪,“以后我可以给后代讲,这个(桥)有你爸爸的一份功劳。”

来自宣威普立乡的浦绍勇,得知世界排名前列高桥在家门口修建,便来报名参加施工队。但是,修完这座桥后,他还不知道今后的去向,“留在家里不可能了。孩子要上学,土地也没有,只能出去打工。”

国庆期间,腊龙村委会书记刘家恩到桥对面的野鸡坪转转,看对面的酒店怎么发展的。他希望,将来腊龙村能够建起一间酒店,发展农家乐,吸引游客,但是一旦北盘江大桥通车,桥头通往腊龙村的施工便道就会封闭,腊龙村或许要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态。这让村民们有些怅然若失。

“桥修好了,高速路通了,我们是不是就跟它没有关系了?”在他们的期盼中,大桥不光要能看到,也许还应该驾车穿行其上。毕竟,它和它的建设者们,已经带来了外界丰富而精彩的气息。(都市时报 付静萍)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远大雲锦壹号

远大雲锦壹号

15800元/㎡

五华

查看详情
中南新城云樾

中南新城云樾

7500元/㎡

官渡

查看详情
景福源

景福源

13000元/㎡

景洪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