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行,2014的房地产市场情况非常不妙!”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王石发出了这样的预警。
事实证明王石此言非虚。
今年提到李嘉诚最多的是什么?抛售。精明的李嘉诚在大量的卖北京、上海的物业,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
而更为直观的感受是从3月起便有一连串房企曝出负债、破产。
事实表明,房地产的冬天真的来了。
“当下面临的困境意味着什么?冬天来了,而且极有可能是持续多年的寒冬。”
8月28日,一场由昆明房地产开发协会组织的“如何度过房地产的冬天?”沙龙暨万科分享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除了各路媒体,参加沙龙的还包括中豪置业、诺仕达集团、俊发地产、仁泽地产等众多云南本土知名房企。主讲人刘兴富一来便以一连串事实印证房地产的冬天的来临。
3月,浙江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欠下35亿元巨债。
4月南京福地欠下数亿元贷款被曝老板已跑路。
4月,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4月浙江省海宁市立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旗下多个项目烂尾。
5月中国百强房企产业光耀地产被爆面临倒闭。
6月融创收购绿城股份。
6月浙江中都集团老板跑路,集团负债达20亿。
7月邯郸金世纪房产负债29亿,开发商跑路人去楼空。
8月万通控股股权变更,直接导致了其上市公司万通地产的停牌。
“冬天里,别人活下去都困难,万科为何还能活得如此从容呢?”
虽说市场大环境如此艰难,可有些企业大相径庭。7月1日克尔瑞发布的2014上半年全国TOP50的销售业绩中,万科以1009.1亿元的销售额领跑所有房企,位居榜首。同时,也创下了行业历史上排名前列次半年破千亿的神话。
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人不禁发出疑问:“冬天里,别人活下去都困难,万科为何还能活得如此从容呢?”
刘兴富讲到,秘诀有二:一是万科的冬天运营模式。二是万科的系统管控模式。
早在2008年,万科就率先进入了冬天运营模式。万科采用“居危思危”的理念,不同于多数企业“居安思危”,万科任何时候都如履薄冰。
万科的管控模式:1,认真研究市场,及时预警,力求提前作反应;2,坚持客户细分,只做刚需,产品研究求优质;3,强调快速周转,严控库存,营销全员全过过程;4,质量永远排名前列,坚守底线,不给房闹留空间;5,严控资金风险,现金为主,融资渠道多畅顺;6,尊重合作伙伴,公正透明,关键时刻好帮手。
刘兴富在说到第二点的时候谈到,万科很重视客户细分,他们往往先从客户出发,然后考虑产品,最后拿地。而多数房企却是反过来,先拿地,再做产品,最后才考虑客户群。
沙龙上刘兴富还解读了万科2014年较新动作。1,万科将企业定位调整为“城市配套运营商”;2,组团学习腾 讯、海尔、阿里巴巴、小米;3,成立“试错小组”;4,强调互联网思维;5,建立“事业合伙人”利益共享机制;6,尝试“全民经纪人”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