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疯传开发商曝出“20年后昆明50%的人没有住处”。广告一出,淡定者或疑其是自我炒作,好事者则散播起居住恐慌,此事件是昆明住宅危机论的由头。乍一听这话,无论做何种反应也算是情理之中。后经解释,危机论有了新的注解,广告实则是要表达未来昆明高品质居住环境将随着城市发展而一地难求。20年后大部分的昆明人享受不到高品质居住物业,我们不妨以昆明居住现状和人居要求分析,鉴别一下这个话到底有几分可信?
从大昆明版图扩张看居住现状
时下很流行一句话:“时间是把杀猪刀”,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大昆明的发展扩张很是恰当,早年昆明主城四区八县的格局早已在发展过程中被打破。城市扩张不可否认就是一个发展趋势,更何况是作为云南省会的昆明,随着桥头堡战略实施,大昆明的扩张也是必然。先是高新区、经开区的出现,之后呈贡、空港也随之发展,而安宁太平的规划也初具规模,如今的昆明南可到呈贡新区,北到空港,东到绕城高速,西边已延伸至安宁,昆明的版图已是原来的两倍。
从区域上看,发展较为成熟的南市区,多年以来一直受到昆明人的偏爱,或者说由于发展较早,南边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配套也能跟上,南市区自然而然被昆明人作为居住的优选,但也正因为其发展稳定,难以再接续未来的发展要求,可塑性降低。接下来发展较早的北市区也已延伸到三环以外,未来可用资源少,要么离主城越来越远,要么配套跟不上。西市区现在算是发展的高峰期,相对而言,东市区的发展要缓慢许多。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预示着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质的变化,一路看昆明房地产的发展,从城中村拆迁,到新区域的规划,市中心的资源利用其实已趋饱和,城中村改建也只是一个暂时的二次资源利用,东西向已发展到二外以外,南北边早已过了三环。现在更多的新社区在二环和三环之间,成为许多人置业选择区域,社区生活重心正慢慢向城边延展,中心区域剩下的也将只有商业和繁华。
居住要求衍生新的“宜居”标准
市中心的商业,向二环外延伸的社区,这个格局能延续多久?昆明现阶段的土地资源能维持居住发展多少年?问题的结论很明显,20年后昆明的土地资源将所剩无几。从这几年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发展规律,城市越发展,人们的居住要求随之提高,衍生出新的“宜居标准”。何为宜居,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也许有一百种答案,如果硬要总结,主要是几个方面:如交通便利,生活服务配套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保指标、社区安全等,且越来越多的词汇用来诠释这个标准,这个概念也将随着城市发展而改变,现在的差别只在于个人经济能力的要求不同。
如果说现在还只是少部分人的需求,二十年之后又如何?昆明住宅危机是可以想见的,我们不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发展,生活水平经济能力也会提高,20年后大部分的昆明人将不会只满足于现在的居住环境,50%的人将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这其实也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必然的,如此说来,住宅危机论也不无道理。
寻找昆明未来的宜居之地
住宅危机既然存在,我们不禁要问,未来昆明人将住在哪里?未来不可测,或者我们可以把握现在?大家不妨来旁点一下,如今昆明还可算得上的宜居之地,相较于昆明主城发展区域局限,呈贡新区和空港区还不成熟,北边资源日渐匮乏,离市区也越来越远,谈不上宜居。未来10年大昆明唯有向西扩张,拥有“昆明后花园”之称的安宁不可避免的将成为宜居之地。
新规划的安宁太平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入——则半小时可到昆明,交通便利,地铁、公交贯穿,还可近水楼台享受安宁温泉的休闲养生,隐——又可背山面水,还是一个不曾被城市喧嚣打扰的地方,对着青山绿水发呆,这样惬意自然的生活是人心所向。所以这里进驻了很多高端宜居项目,尤其是高端别墅、住宅,不可否认,很多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点,目光早就对准了这片风景不错的地方。
现阶段在规划发展中的安宁,各种养生楼盘林立,像澜山悦、万辉新城、龙湾1号、云报记者村等等,特别是龙湾1号,不管是项目规划还是周边环境,都足以吸引大众的眼光。玉龙湾公园、高尔夫,对于小资情调的昆明人来说,无疑是个诱惑,闲暇时或运动或漫步,环保、健康不正是现在大家都在追求的。或者说龙湾1号正以其高品质的产品规划和建筑特色引领着安宁太平新区的宜居品质变革。
责编 董殿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