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位于槐荫区经三纬六路191号的一大糕点总店,客人络绎不绝。
百年前,嘉兴商人创立天南货栈老百姓把“天”误读成了“一大”
今年6月22日,一大创立整整一百周年,记者来到泉城路上试图寻找当年一大的蛛丝马迹,秋冬的暖阳洒在石板路上,让人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年,只是沿街的老店早已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面孔,在这里还能找到当年的一大吗?“一大啊?怎么会不知道呢!”家住金菊巷的77岁老人程玉兰说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至极柜台被挤破,桃酥掰开了卖
位于槐荫区经三纬六路的济南一大食物有限公司是现在一大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一大糕点生产车间的所在地,在工厂的办公室里,王少杰翻出了当年保存下来的一些老照片,其中的一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拍摄的一大糕点店装修后再开张的场景,照片上400余平方米的销售大厅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泉城路的繁荣,一大也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王少杰告诉记者,那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糕点也由国家计划供
作为老济南人喜爱的点心,一大糕点在包装上也花了不少心思。“那时候点心的包装比现在讲究。”王少杰说,过去都是用包装纸包点心,把点心码放在一张方纸上,包的时候讲究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然后在顶上放上一张红签,最后用纸绳子捆扎起来,“过去包点心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此经常搞各种比赛,像包茶叶、包糕点、捆酒瓶比赛等。”“那时候的点心对块形的要求也比较精准。”据介绍,因为当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顾客需凭粮票购买糕点,为了结合粮票并方便买卖,每块点心的分量基本都是一定的。“7两粮票可以换一斤桃酥,一斤桃酥
手工制作是把双刃剑制作费劲,“百子糕”险些失传
据介绍,老济南成立时间较早、名气较大的糕点厂主要有三家,一大算一家,另外两家分别是泰康(以加了青红丝和玫瑰酱的油茶著称)、义顺成(后改名回民糕点厂)。作为其中一家保存比较完善、至今仍旧每天都在生产糕点的厂家,一大似乎练就了一种魔力,让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牵挂不已。一名年过六旬的老济南曾经抱怨说,自己年过八旬的老父亲非一大的桃酥不吃,一次天气不好,他就近给老人买了另外一种桃酥,结果老人刚吃了
一大糕点设在纬六路的总店。说到老济南的糕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到“一大”,作为一家曾经名噪一时的食物公司,一大的糕点曾让无数泉城人趋之若鹜。时光荏苒,今年6月22日,一大迎来了它的一百岁生日,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从1912年创立,一直到今天,一大没有停止过一天营业,这样的老字号在泉城恐怕没有第二家了。”谈到过往,济南一大食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少杰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多年以来,每当经过省城泉城路时,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起到一大糕点排队买糕点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