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吉林搜狐焦点网 > 吉林新房 > 新闻中心

东三省生育率全国倒数第三 四大根源致生育率低下

2016-09-18 08:28:44 来源: 搜狐焦点网

东北三省总和生育率排名在全国排倒数,仅略高于北京和上海;在生育意愿调查中,东北人生育意愿全国较低,而且是最不愿意生二胎的。这样的生育现实,直接导致了东北人口结构更加突出的高龄少子化,并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东北人不愿意生孩子?《排名前列财经日报》记者经过实地走访和采访人口研究学者,从生育政策、城镇化、养育成本、宗族意识四方面进行解读。

生育政策的压力

先来看看东北的生育率有多低。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的生育率仅次于北京市、上海市,列倒数三到五名,总和生育率分别仅为0.74、0.75、0.76。

根据《社会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华中南地区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08个,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北区都在1.94~1.95个,而东北地区的生育意愿仅为1.76个。

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看来,东北人生育意愿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工业化早、计划经济比重大、计划生育推行力度大,从而导致微观生育行为国家化、一致化和管制化。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工业化比全国其他地方早、程度高。遍布东北三省的大型国企,给东北人提供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也带来更加严格的生育管制。

58岁的哈尔滨出租车司机老朱告诉《排名前列财经日报》,当年在国企工作收入高、福利好,很有面子,鲜少有人会愿意为超生而丢了“铁饭碗”。“这么多年,我的同事、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超生的。超生就得失业,谁敢?”老朱说。

另外,城镇化水平较高是压低生育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生育率往往与城镇率水平呈反比,城镇率越高,生育率就越低。据统计,1975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7%,而东北已经达到35%;1990年全国城镇化率只有26%,东北为48%;2010年全国城镇化为50%,而东北已经达到58%。

人口学者郭志刚、王丰、蔡泳等在《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提出,在现行户籍制度及管理体制下,不同的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当前人口城镇化速度较快的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农业户籍的流动妇女不仅生育排名前列个孩子的年龄推迟,生育率也明显低于非流动妇女。

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东北人口的生育率随着城镇率的提高而明显下降,也跟《排名前列财经日报》所做的实地调研相符合。

问题:生不起和不想生

压低东北人生育意愿的第三个因素,则是相对收入水平来说较高的养育成本。

“养不起”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就东北而言,还存在一些特别因素。尽管城镇化水平较高,但东北的经济不算发达,尤其是近年来东北经济整体疲软,经济增速下行明显,在全国各省份居于后列。

东北整体的工资水平不高。根据智联招聘的在线监测数据,2016年春季全国32个城市的岗位招聘平均薪酬中,长春位列倒数排名前列,其次是沈阳、哈尔滨。

小陈是哈尔滨市80后独生子,他告诉《排名前列财经日报》,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他明白应该再要一个孩子,但实在不敢要,因为养不起。“过去养四五个,也就是添张嘴添双筷子,现在却养不了两个。如今时代变了,养个孩子太贵,尿不湿、奶粉不说,一上学,又是补课费又是课外班。”小陈说。

东北人生育意愿不高的第四个原因是传统生育文化传承较差。“闯关东”使东北成为“移民社会”,东北人整体宗族意识淡薄。相比南方和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强。尤其是80、90后人群,普遍结婚更晚,生育意愿更低。

有调查显示,东北人最不想要二胎。2014年底,吉林省87000余对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中,仅有6225对提出再生育申请,占7%左右。

针对东北地区离婚状况的社会学研究则表明,城镇化、饮酒和低生育率三者共同推高了东北地区的离婚率,反之又进一步压低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穆光宗认为,要振兴东北经济,最关键是要重建已被破坏的人口生态。重建东北人口生态任重道远,要重建人口和生育的价值,跳出超低生育率陷阱,重建生育的文化和环境,倡导2~3个孩子的合适之家,调整生育政策,鼓励和奖励生育。同时,要打造聚集人才、人尽其才的包容性经济环境,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