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吉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以下简称报告书)。报告书中详细的说明了吉林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概况、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于交通环境影响的预测等等。
报告书中认为,吉林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对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及推动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轨道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声、震动和污水可以通过规划控制和工程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与公平核心价值的体现,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从环境保护角度,吉林市轨道交通网线及建设规划是可行的。
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根据吉林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未来吉林将形成“三心、两轴、三组团、十五片区”的组团式城市空间,轨道交通线网基于远景的城市发展设想构建,以“沿江主轴”、“南北向主轴”、“西南向主轴”为基本的架构建设网。建设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还能方便居民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轨道交通建设改善了吉林市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水平,提升城市整理竞争力。
轨道交通建设有助于吉林公共交通远景目标的实现;轨道交通建成后,轨道交通站公交出行结构比为39.33%,全日客运量达到230.5万人次/天,充分体现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轨道交通枢纽与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衔接度较高,利于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心城区与城市外围区域的有效沟通。
尽量避免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报告书中给出了几点建议,力求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功能布局,避免对既有或规划社会关注区造成显著的环境影响。在噪声影响方面:根据声环境预测结果,充分考虑到噪声影响范围及程度,尽量对沿线进行用地控制和规划退让,尽量将轨道交通线路架设在现有或规划道路中央绿化带内,将线路两作为绿化活公共设施、商业用地,并将排名前列排建筑规划为非噪声敏感建筑。在电磁影响方面:规划实施中,为避免电磁辐射,尽可能是开闭所远离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幼儿园、密集居民区等),保证最小距离大于50米,以减轻人们对电磁场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忧。
关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报告书也给出了建议。3号线穿越朱雀山森林保护公园、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建议加强施工管理和保护措施,严禁在敏感区域内施工,加强线路两侧绿化,在景观设计上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工程线路将避开文化保护单位阿什哈达摩岩石刻的保护范围。
在规划安排有轨交通线网沿途土地利用时,紧邻高架轨道线路的土地不宜规划新建大型居住区、学校、医院等,需要用其他功能区与其隔离;轨道交通规划部门与相应分区规划部门应紧密联系,对规划线路沿线的土地利用从震动和噪声防治方面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轨道交通建设对于沿线影响深远
吉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线组成“环线+放射状”线网。轨道交通全长169千米,共设置车站103座,其中换乘车站12座;设置3个车辆段,3个停车场和1处综合维修基地。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详见图1、图2。
吉林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年)由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组成。
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沿整个城市的主要发展轴,线路自规划客运南站向北跨过松花江,先后沿南山街、深圳路、吉林大街、重庆路、辽宁路、解放北路、通潭大路、中兴街、遵义路布设,终点站为遵义西路站(见表1)。正线长度20.8千米,设站18座,全线高架敷设,预计2016年开工,2018年通车。
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自新兴村站起沿解放西路、解放中路、解放东路、解放北路、雾凇路、珲春街布设, 终点站为秀水街站(详见表2)。全线高架敷设,2018年开工,2020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