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黄山搜狐焦点网 > 黄山新房 > 新闻中心

黄山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7-02-26 08:20:16 来源: 搜狐焦点网

黄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黄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7年1月

目  录

一、发展现状 2

(一)发展成就 2

(二)经验总结 9

(三)存在问题 10

二、形势要求 12

(一)发展形势与机遇 12

(二)阶段定位与特征 14

(三)需求预测 16

三、思路目标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8

(三)发展目标 20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22

(一)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3

(二)着力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25

(三)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28

(四)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29

(五)促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 30

(六)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 32

(七)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33

(八)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各项改革 34

五、保障措施 35

附件

黄山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根据《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安徽省及黄山市相关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是我市交通运输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着力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和保障。

1、基础设施结构明显改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建设“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1.4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724公里,比2010年增加508公里,每年新增100公里以上,公路密度由201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63.4提高到68.6公里,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58公里、一级公路61公里、二级公路545公里、三级公路936公里、四级公路4357公里、等外公路467公里;按行政等级分,高速公路358公里、国道535公里、省道580公里、农村公路5158公里、专用公路93公里。全市定级航道里程207公里,其中通航里程143公里,黄山港分设屯溪港区、深渡港区和太平湖港区3个港区,现有码头有13座,共有泊位50个,占用岸线总长1010米,综合通过能力162万人次。我市已成为安徽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高速公路骨架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6亿元。随着绩黄、黄祁高速公路先后建成,全市现已建成高速公路5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8公里,居全省第3位,高速公路密度为3.65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4位,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

国省干线公路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建设模式,创新建立了指挥调度机制、法人负责机制、行业监管机制、投资融资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公路建设氛围。共建设国省干线公路项目19个,建设里程524.5公里,投资44.8亿元,完成投资是“十一五”的4倍,其中: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被交通运输部验收评价为“创新很多,亮点纷呈,值得在全国推广,在山区公路改善中起到了示范标杆作用”;歙黟一级公路建设按照市委重大项目全程监管工作要求,推行“挂图作战、对帐销号”八项制度,全力开展会战,项目总投资21亿元,已完成投资10.5亿元。

农村公路建设惠及三农。“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7.5亿元。其中: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实施216座/10298延米,完成209座/9569延米;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92个/509公里,完工92个/509公里;村级网化实施155个/283公里;县道安保实施97个/628公里;村村通路肩硬化实施302个/1320公里。

客运场站建设便民利民。“十二五”期间,全市道路客运场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黄山高铁综合客运站一期、歙县公路客运站等客运站场建成使用,休宁客运站主体完工,祁门客运中心开工建设,徽州区客运站开展前期工作并完成征地。全市建成农村客运站20个、候车亭195个、招呼站194个。

水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黄山海事指挥中心及歙县、黄山区分中心,黄山市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全市船员机考考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太平湖库区和新安江中心城区段航道航标配布全面完成,共完成投资3100多万元。

2、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客货运量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74.8亿人公里、货运量3.7亿吨、货运周转量1189.5亿吨公里,分别较“十一五”增长了19.9%、36.2%、72.2%、172.3%。

运输供给能力持续增强。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旅游客运企业10个、车辆451台,三级以上班车客运企业11个、车辆823台,出租汽车公司11个、车辆816台,公交公司6个、车辆331台。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50台以上)44个,危货运输企业8个,各类货运车辆1.4万辆/13.8万载重吨。水路运输客运企业12个、货运企业1个,客运船舶137艘/5754客位,货运船舶51艘/3.7万载重吨。

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至2015年底,共有营运班线343 条,其中:省际班线90条,市际班线64条,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及各主要城市,农村客运班线120条,乡镇班车通达率100%,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95%,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辐射村组的农村客运网络初步形成。汽车客运站与邮政网点联网售票工作全面展开。城市公交整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市财政投入4000多万元,新增购置公交车127辆,中心城区及周边现有公交线路22条,车辆134辆,年客运量达1200万人次,人均车辆数、场站设施、智能调度、文明优质服务均取得长足发展,市内交通与铁路、机场站点换乘更加便捷。

高铁新区交通组织成效明显。2015年6月,我市迎来高铁时代,根据运营需要,在市政府出租汽车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和市交通运输局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提前谋划、统筹考虑高铁新区交通运输组织等工作。分别开通2条公交高铁专线、快线,投入车辆30辆,同时先期新增投放出租车50辆,6月28日至12月底,高铁北站列车客流总量为192.4万人次,道路运输运送旅客135.4万人次,分担率为70%,其中公交50%、定线旅游8%、旅游包车7%、出租汽车5%。

3、行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入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以高铁新区交通组织工作为契机,长期制约和困扰我市出租汽车市场发展的难点问题取得了“四个突破”:出台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以诚信考核为重点,进行规范管理;新增出租汽车运力,新增出租汽车运力100辆,先期投放50辆,后期50辆适时投放到位,实行企业化运作、公车公营的管理模式,打破了我市近十年未新增投放出租车的历史;实现中心城区互联互通,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区、徽州区、黄山经济开发区,实现经营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调整出租汽车运价,对中心城区499辆出租车计价器进行更新升级,配合市物价局对运价进行了调整,目前运行平稳。

行业市场监管不断强化。交通运输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信用评价范围从公路施工企业拓展到水运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试验检测企业。积极开展集中驻点船舶营运检验。开展客货运输市场集中整治专项活动,严查道路运输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省级监管平台“两客一危”车辆数据进行了清理,截至2015年底,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入网率已由98%提高至100%,“两客一危”车辆上线率已由95%提高至99.8%。渡口渡船专项整治通过国家验收。

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提升。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开展“质量安全年”、“施工标准化”等活动,逐步形成以标准、规程、工法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建设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各项检测指标一次抽检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施工质量与工程管理得到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

治超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强力推进依法治超、常态治超,实现了从部门单独治超向社会综合治超、从路面事后监管向综合监管、从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转变。源头治超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科技治超得到广泛应用,定点监管模式不断推广,已建定点监管站2个,动态监控点2个。开展货运车辆非法改装企业整治行动,全面建立暗访督查及通报制度,《治超条例》及案件抄告、异地查处奖励、群众举报奖励等配套措施全面实施,省际合作、区域联动、部门联合治超进入常态化,公路超限超载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超限超载率下降到1%以下。

4、交通改革稳步推进

深化公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顺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新模式,按照“市县共建、以县为主”的建设模式,创新五项机制,推动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市政府成立市交投公司,作为歙黟一级公路建设融资平台。

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自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地方海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现已全面完成。

积极创新农村公路管理方式,在全市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星级乡镇创建活动,以机构、人员、资金、养护、管理“五落实”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达到畅、洁、绿、美、安“五要求”为标准,评选出星级乡镇,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公路管养规范化,更好地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推广交通综合管理站试点经验,新建7个交通综合管理站,打造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应急处置“五位一体”管理新模式。

在道路运输行业改革上,按照“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科学谋划、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在出租汽车市场管理、市运管处增设机构及人员、新兴交通运输业态许可和监管等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设,梳理行政权力506项,最终保留并公布行政权力事项236项,核减率达53.4%。

5、行业文明创建成果明显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展示行业良好形象,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成为行业管理的闪光点。在全市窗口单位开展“双十佳”创建活动,出租车行业“迎客松·我是一面旗”党建品牌创建,公路系统“阳光路政”品牌创建,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提升年”,“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创建文明城市、打造满意交通”等一系列活动。

6、应急抢险工作持续加强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建立健全了应急抢险指挥、调度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抢险工作制度。公路、水运、运输分行业制定了周密完善的应急抢险预案,在应急保畅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平战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运行了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和市海事信息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能够与深渡码头、太平湖码头、市公交公司监控中心、黄山长运公司、黄山区新华交运综合管理站、市内高速公路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实时指挥,及时采集重要时段、节点、路段信息,基本实现了市县互联互通,有效地确保了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交通保障和应急调度工作。

7、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重点对公路管理、道路水路运输及重点工程施工工地进行明查暗访,开展危货品运输企业专项安全检查,对全市8家危货品运输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对各区县、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政府领导责任落到实处;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大排查、大整改、大执法”活动;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先后开展了水上救生应急演练、公交消防演练和全市道路危化品运输泄漏火灾事故企业自救应急处置演练,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和协调作战能力;加强全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继续推进“平安工地”创建、“质量安全年”活动。

(二)经验总结

回首走过的历程,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始终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研究、谋划和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把发展作为交通运输的排名前列要务,砥砺奋进、主动作为,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坚持抢抓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谋势而动、乘势而上,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服务民生,顺应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新需求、新期待,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逐步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聚焦项目,将“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和“规划项目化、项目工程化”的要求贯穿始终,把战略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实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履职尽责,加快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消除制约体制机制性障碍,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建设与养护、建设与运输、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交通与环保等重大关系,将质量、安全、廉政、稳定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石,这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存在问题

1、总量不足矛盾依然存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市交通设施基础弱、欠账多、路网布局不完善、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足等问题逐步显现。

2、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缺乏协调

由于现行体制的条块分割以及缺乏统一性、系统性的规划,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方式在发展上缺乏统一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运输系统连续性较差,系统效应不能充分发挥,距“无缝连接”的目标尚有差距。

3、公路网局部拥堵日益加剧

由于全市公路网交通量分布十分不均衡,部分承担着城市出入口功能的公路,普遍存在着技术标准低、服务水平较差的问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4、要素制约尚未根本缓解

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本快速增长,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仍然较多。

5、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重路轻水、重建轻养、重建轻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交通运输治理理念、方式、手段相对落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展不明显,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没有消除。

6、运输服务水平依然不足

公交站场设施建设,线网密度、站点服务覆盖率、出行分担率有待加强。农村客运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营推进困难。运输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较为滞后,站场设施尤其是物流园区设施比较落后,货物运输通道节点体系仍需完善。

7、社会需求趋向多元

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交通运输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而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仍有限。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交通运输工作带来的新情况,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待进一步破解难题。

二、形势要求

(一)发展形势与机遇

1、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综合我市发展形势判断,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没有改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优势更加凸显,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应该也必须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从行业自身发展情况看。交通运输部提出,“十三五”时期仍然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我市交通运输来看,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诸多重要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既具备充分条件,又面临艰巨任务。但总的来看,“十三五”仍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将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交通仍然是“主战场”。迫切要求我们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夯实基础保障作用。

二是支撑重大战略实施,将进一步拓展交通运输发展空间。国家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脱贫攻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迫切要求我们在更大范围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三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进一步凸显交通运输“先行官”地位。“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要保持年均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交通运输保持中高速发展将成为常态。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发展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对提升运输服务品质、降低运输成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盘活交通存量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现实需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部分交通项目审批权下放,也为我们加快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五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将进一步优化交通发展布局。“十三五”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迫切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更好地发挥引领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支撑作用。

(二)阶段定位与特征

1、发展阶段定位

交通的社会效用是社会对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满意程度。按照交通效用理论,交通运输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排名前列阶段,总社会效用起步期,对应于交通发展初期;第二阶段,总社会效用成长期,对应于交通加快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总社会效用衰减期,对应于交通网络形成阶段。对比分析黄山市交通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可以判断黄山市交通运输发展大致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期。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基本成网,交通供给质量逐步提高,交通发展正效用还在快速增加,但同时,交通发展对土地占用、环境影响以及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负效用逐步凸显。

2、发展阶段特征

综合交通进入“加快形成、格局演变”期。“十三五”交通运输行业应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充分发挥高铁、公路、民航在客运方面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充分释放大宗物资运输潜能,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运输服务进入“改善民生、高效衔接”期。“十三五”大力发展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的客运枢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改善民生。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导向,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水平,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

科技信息进入“强化推进、完善体系”期。“十三五”我市将强化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研发与成果推广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促进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智慧交通发展。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

绿色交通进入“节能减排、生态友好”期。“十三五”以绿色循环交通基础设施、低碳环保运输装备、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为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交通”建设由试点示范向全面推广转变,促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安全应急进入“依法治安、风险管理”期。“十三五”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为契机,有序推进风险管理,把“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贯彻于综合交通运输的各种方式和交通运输建设、养护、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要进一步细化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单位的监管措施,压实监管责任;切实落实各类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保制度和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行业管理进入“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期。“十三五”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部门职能向提供优质公共交通服务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做到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提升行业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需求预测

综合运输发展需求预测,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运输需求量的发展趋势,为运输设施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根据黄山市客货运量与经济的关系分析,结合《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进行趋势分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运量预测,并将得到的需求总量进行汇总和比选,得出黄山市未来的交通运输需求总量。

1、综合运量预测

综合客运量主要考虑经济、城市发展、人口因素,其中人均GDP指标用于反映经济因素,总人口指标用于反映人口因素,城市人口用于反映城市化因素;综合货运量主要考虑GDP、三类产业结构变化对运输需求的影响。经过经济分析预测,到2020年,黄山市客运总量将达到9950万人/年,货运总量将达到8800万吨/年。

2、运输需求结构预测

在客运结构上,公路客运份额在“十三五”期内仍将保持在高位;但随着规划期内合福客运专线、黄杭铁路等高速铁路的陆续建成和皖赣铁路扩能项目的完成,随着旅客对快捷舒适、经济便利、安全正点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运输在黄山市客运中的特别数值虽然低于公路客运量,但铁路客运方式在黄山市客运中比重将得到较大提升;水路主要承担当地居民出行及与旅游相关的运输,占比基本稳定;随着民航航线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国际航线不断新增,航空将在旅客长距离运输上发挥重要作用。在货运结构上,由于黄山市产业结构的特征,公路运输依然是黄山市货运不可撼动的主体运输方式;水运、铁路、民航货物运输在全社会运输体系中占的比重较小。

三、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遵循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文明交通的理念,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坚持服务民生,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黄山市建成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排名前列,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排名前列动力,是实现更高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行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标准,培育发展新的增长极。要着力推进制度创新,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交,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协调是统筹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协调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布局、建设时序上衔接更加顺畅,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要统筹不同等级公路协调发展,推动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形成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畅通的公路网。要统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把管理、养护、运输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体水平。要统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加强文明交通、廉政交通、诚信交通建设,深化拓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行业文化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加大行业宣传,实现行业协调发展。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新模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探索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种运输组合形式,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融合,提升运输综合效益。要进一步倡导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引导绿色出行方式。要进一步提升运输装备水平,推广应用和优先发展新能源车船,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推进交通产业绿色升级。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开放是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服务我市外向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支撑东向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接,推动交通信息开放共享,推进省际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要支持交通企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周边省市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咨询、建设和运营,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新成果。共享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加快基础设施连线成网,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着力打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要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加大城市公交投入,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要实施交通脱贫攻坚工程,以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重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第六,坚持安全发展,构筑安全新体系。安全是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一切工作的红线底线。要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标准。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细化交通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加强明查暗访,严格行政执法,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要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部门间应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强化应急联动,显著增强应急能力,有效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构成的“双十字”交通枢纽,形成以屯溪为中心,东至杭州、上海,南至福州、广州,西至南昌、武汉,北至合肥、北京的快速立体交通圈。科学规划建设客运场站、物流园区,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以科技化、信息化管理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打造皖浙赣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实施“1513”发展战略

一个目标(1):完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五大任务(5):基础设施联网,运输服务提质,治理能力提升,科技信息创新,安全应急保障。

完成130亿投资(13):“十三五”预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45亿元,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3亿元,农村公路25亿元,运输服务15亿元,水运及其他2亿元。实施高速公路枢纽完善工程,干线公路品质提升工程,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场站服务提升工程。

3、发展指标

到2020年末,力争公路总里程突破705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1.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路网连通度由1.6上升到2.0,各主要旅游景点、乡镇所在地基本实现四路连通。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层次分工明确的道路客运和货运场站体系。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完善环黄山、环太平湖路网,推进市域西北部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建成中心城区与各城区之间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快速、便捷、顺畅的连接通道,重要旅游景区(点)之间以二级公路为主的舒适、生态、环保的环线相连,农村公路更能方便百姓出行的便捷交通网络。优化公路客运中心和交通物流基地布局,畅通衔接城市内外交通,加大中心城区、重点景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重要景区景点延伸,积极创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提升管理养护水平。

(一)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建成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循环推进思路,对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项目,立即着手启动前期工作,排出时间表,超前推进,使更多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完善高速公路枢纽

开工建设黄山至千岛湖(黄千)、芜湖至黄山(芜黄)、德州至上饶(原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池州至皖赣省界段等高速公路,共计开工里程119.6公里,总投资172亿元,完成投资45亿元。基本建成黄千与芜黄高速公路。积极推进黄山市北外环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

2、提升干线公路品质

规划项目29个,603公里、总投资76.9亿元,完成投资43亿元。续建一级公路完工里程34公里,二级公路完工里程14公里;新开工一级公路完工里程70公里,二级公路完工里程88公里;路面改善完工里程326公里。建成歙黟一级公路,积极推进力争汤口至谭家桥段改建工程、汤口镇冈村至焦村镇汤流旅游公路工程、黄山区九华岭隧道及接线工程、休宁山斗至璜茅段改建工程、休宁东充至溪口改建工程、祁门金字牌、历口、闪里、新安集镇改线工程、黄祁高速祁门西新安互通、黄山南大门内旅游公路路面改善工程、黄山南大门交通畅通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3、加快农村公路联网畅通

完成投资25亿元。规划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651公里10.5亿元,乡村道路畅通工程1980公里5.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82公里1.1亿元,完成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179座,4190延米,1.3亿元;以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力争歙县长陔岭隧道、歙县新安江街口大桥、歙县跳石至呈坎公路、歙县水竹坑至大障山公路连接线、歙县三阳高铁站至金川搁船尖公路、歙县白杨至新管公路、休宁环月潭水库公路、休宁流口至汪村公路、黄山区大桥至山口公路、黟县西递至儒村公路、太平湖至牯牛降公路、祁门至祁红公路、祁门中杨公路、祁门查湾至鹅湖等农村公路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4、深化美丽公路建设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好公路”建设指示精神,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全域环境整治发展和十大精致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总结“十二五”景观公路建设基础上,融合山区公路建设特点,进一步提升“畅、安、舒、美 ”的标准,力争建设500公里“美丽公路”。

5、强化场站布局

完成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2个(黄山高铁客运站二期、歙县城北客运站),普通客运站4个(祁门客运中心、徽州公路客运站、太平湖旅游客运中心、三阳高铁站公路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9个(徽州旅游集散中心,黄山风景区南大门旅客换乘分中心,黄山区西大门、北大门、黄山市东黄山城际铁路及公路客运枢纽站、黄山区城市候机楼、大北埠旅游集散中心、黟县宏村、西递客运站),农村客运站6个(西溪南客运站、古溪客运站、溶口客运站、溪口客运站、历口客运站、乌石镇客运站),农村候车亭200个,公交场站6个(高铁站前广场枢纽、花鸟市场首末站、万贯洲公交枢纽、屯五路停保场、部队东门首末站、尤溪首末站),货运场站8个(黄山斯普蓝帝物流有限公司、黄山区甘棠物流中心、黄山歙县物流中心、屯溪南部物流中心、皖新现代物流园、黄山徽州现代物流园、黟县物流中心、祁门物流综合站)。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层次分工明确的道路客运和货运场站体系。

6、推进水运建设

规划建设新安江航道整治工程(花山-妹滩26公里五级航道疏浚、建设柘林枢纽和续建妹滩枢纽船闸),总投资5亿元,完成投资1亿元;深渡港区新安江旅游码头二期工程0.1亿元。

(二)着力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1、加强运输市场管理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积极营造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道路客运、水路旅游客运、维修、驾培等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从业行为。加强航道、港口的管理,保障良好的通航环境。统筹抓好春运等重点时段运输组织保障。

2、提升运输装备水平

推进客运车辆向现代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加快车辆更新改造和升级步伐,逐步提高中高级客车所占比例。完善客运装备技术标准规范,提高车辆安全防护水平和乘坐舒适性水平。继续推进客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动力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车辆,完善加气、充换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公路货运车辆的重型化、轻质化、标准化,加快更新老旧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发展。加快航运内河船型标准化,制定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方案,完善船舶技术和船龄标准相结合的船舶强制报废制度。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制定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发展的指导意见,逐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工程,推进城乡道路客运相互融合,综合利用各种客运资源争取效益较大化。完善道路客运网络,加强服务衔接,基本实现重点镇有站、重点村有亭,全市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班车比例达到100%,根本性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实施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进程。

4、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争创全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力度。继续开展“学习劳模,提升服务,打造满意公交”活动。优化公交线路,提高主干道公交通行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构筑以大中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普通地面公交系统为主体,以旅游公交系统为特色,建立功能明确、层次清晰、衔接顺畅、与运量相匹配的多层次、多系统公交网络,实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便捷换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集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十三五”新增公交车50台,更新105台,完成投资9030万元。

5、推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对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实施动态调控,使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相协调。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管理,依法打击非法营运,维护行业稳定。

根据国家有关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的管理主体作用,改革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制度,健全出租汽车经营权准入退出机制,构建多元化、差异性服务体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形成机制和燃油补贴制度。

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传统出租汽车利用电讯、网络开展预约服务,实现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规范发展,强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制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准入退出标准,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实施从业资格管理,保障运营安全和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

加快制定汽车租赁管理办法,规范租赁车辆技术条件、保险、网络化经营以及驾驶服务等问题。鼓励汽车租赁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分时租赁、汽车共享等新型服务方式。支持拓展汽车租赁网络,提升异地租车还车服务水平。

6、深化公路治超工作

完善区域联动机制,开展市际、省际治超专项行动。加大科技治超、源头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省、市、县、站“三级中心、四级平台”联网治超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十三五”期新改建公路稽查站4个,动态检测监控卡点11个,源头监管站7个。严格落实装载单制度,强力打击非法改装行为。落实异地处罚、举报制度,强化明查暗访,定期通报督查结果。

(三)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规划建设,着力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能,强化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显著增强应急能力,有效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措施。继续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等专项治理,有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月跟踪、季评价、年考核”的监督考核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强化重点监管

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重点实施县乡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隐患治理。持续加大道路运输“两客一危”、水上交通“四类重点船舶”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快“渡改桥”、渡口改造和渡船更新工作。持续开展“平安工程”创建活动,加大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工程及施工现场大临支架、特种设备和临边防护的管理力度。

3、推进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和要求,逐步完善覆盖全行业各领域、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标准,形成行业监管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分析和评估安全监管成效。

4、强化交通运输应急保障

继续完善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软硬件设施,逐步实现“指挥调度、应急管理、数据集成、资源整合、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六大主体功能。不断完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各类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1、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在市编办指导下,做好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制定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重点环节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清单项目,特别是承接省和下放县级实施项目的工作执行程序。切实做好执法公开系统推行使用,实行阳光执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

2、强化执法监督

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须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要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层级监督和社会监督,拓展监督渠道。继续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范执法行为。

3、夯实基层执法基础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围绕交通重点目标、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交通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对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意识。对一线执法人员以真学、真考为抓手,严把准入关、畅通出口关,严格执法资格管理。深化交通运输基层执法“三基三化”建设,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五)促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

以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建设,优化运输结构,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大力推进结构性节能减排,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积极引导技术性节能减排,加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推广应用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着力强化管理性节能减排,通过加强道路客运运力调控和引导道路货运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不断提高客、货运实载率。

2、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燃料电池、超级电容、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公交车替代燃油公交车步伐,到2020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达到50%,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为大气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科学规划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线位走向和技术标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的有效整合。大力推广节地技术,提高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倡导标准化设计及工厂化预制。推广使用交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

4、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

优化交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处理好与生态敏感区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已造成影响的进行生态修复;强化对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环保监管,制定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制度;加强污染治理,坚持污染排放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并重,强化对营运车船定期监督、检查和维修,强化船舶污染治理。

(六)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

以安全应急、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为核心,加强黄山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以及现有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通过配套省级重点建设工程和创新应用工程,促进黄山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安全应急、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信息化对黄山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支撑、服务和改造作用。

1、加快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

基本建成全面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运行状态感知体系,公共与专用相结合的信息通信网络满足发展需求;基本建成行业数据中心体系和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的开发应用体系,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统筹协调的业务管理系统和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物流信息服务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交通运输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基本建成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可信可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升公众出行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

积极探索政府和市场协作运行模式,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建设,在运输组织、公众出行、城市客运管理、安全应急保障和交通电子支付等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3、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基础设施建管养、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交通发展技术水平。

(七)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以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继续强化廉政建设,在交通运输各领域全面开展文明创建,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交通文明和谐发展。

1、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按照“政府提速工程”工作要求,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推进年为载体,把“政府提速”传导到每个人,把“马上就办”落实到各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工作纪律,加大监督考评,从严问责奖惩,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推进行业文明建设

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打造满意交通”为主题的“创城”活动,进一步完善“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双十佳”品牌创建长效机制,发掘、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展现行业亮点的新品牌。开展“道德讲堂”、“核心价值观大家谈”等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内广泛实践。加强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新媒体应用,增强宣传主动性和话语权。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找准突出问题,深化标本兼治,狠抓执纪问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在交通运输系统逐步显现。

(八)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各项改革

以全面正确履行交通运输职能,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投融资体制为重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各项改革,有效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做好省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落实承接,制定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举措,积极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2、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推进交通运输大部门制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建立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的协同机制,规范综合执法行为。深化公路水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理顺基层运管体制改革,明确交管站管理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交管站在公路管理和养护、运输市场监管、水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3、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市交投公司的实体化运作与发展,充分发挥其作为部省补助资金和市级“以奖代补”资金投融资平台作用,为公路交通建设做好资金保障。试点、推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PPP建设模式。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强化规划对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建设项目推进的指导作用,深刻认识规划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规划任务的有序推进和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做好监督的良好氛围。

2、加强衔接,推进落实

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基本方针,明确市、县、乡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共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权责,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

3、明确事权,理顺体制

加快推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隔,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交通管理,构建有效的综合运输宏观调控和协调机制,建立职能明确、管理顺畅、运转协调、体系完整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4、争取政策,落实资金

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提升;鼓励交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长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争取并使用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引导社会资金以PPP模式投资交通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方式。

5、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建立健全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开发利用行业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部门联网,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网,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交通信息。

建立、完善一整套人才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的制度体系,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尽其位、位得其人”的环境,重视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各类教育培训机制。

6、适时评估,动态调整

规划必须反映客观实际,而客观现实又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发展的不可知性和波动性较大,这就要求规划建立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本规划,建议在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下,在实施时适时组织开展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运输需求。经评估需要对规划做调整的,规划编制部门应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公布。

(来源:黄山市交通局)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紫荆书院

紫荆书院

12400元/㎡

屯溪

查看详情
玉屏紫云府

玉屏紫云府

13052元/㎡

屯溪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