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
衡阳搜狐焦点网 > 衡阳新房 > 新闻中心

新发现:大浦可能是湖南青瓷的起源地!

2017-07-21 09:03:47 来源: 搜狐焦点网

6座越人墓年代最早

两室一厅”的墓主可能最富有

洋塘山的红土地上不断出土的“老物件”,让考古队员们惊喜不已。

在发现的50多座古墓中,多为砖室墓,一般是长方形单室墓,出土随葬品以印纹硬陶和软陶为主,也出现少量铁器和青铜器。

其中,洋塘山山脊上发现的6座越人墓(土坑),在目前发掘的古墓中年代最早。它们整体呈窄长方形,其中两座底部有腰坑,腰坑中出土了一个印纹硬陶罐,为展现越人文化提供了鲜活的实物。

“越人,是秦汉时期的土著民族”考古队领队杨宁波称,这些越人是大浦早期的居民,可能是由长江下游地区移民而来。这几座越人墓的发现,为研究衡阳地区越人分布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外,一座“两室一厅”的多室合葬墓,可能是所有墓主中最富有的。其结构为横前室,双后室,带斜坡墓道,其年代为东汉晚期。据了解,这样的多室墓此前在耒阳、祁东也发现过。“这类墓葬不多见,也说明墓主生前比较富裕。”杨宁波说。

总体来说,在一座山上发现如此之多的古墓,说明秦汉时期大浦一带已经有相当密度的人口分布,属于古代社会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区域。


发现“酃”“衡山县”铭文墓砖

为汉晋时期酃县行政区划提供了现实依据

汉代人精心营造的砖室墓中,各种叶脉纹、网格纹、菱形纹、回形纹等纹饰砖已经不稀奇,新发现的带有文字的铭文砖则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大浦洋塘山的古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类铭文砖。一类是纪年砖,如“泰和三年七月金贵”墓砖,“泰和”是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泰和三年也就是公元368年,藉此说明,其墓葬年代很可能就是在这一年农历七月。“金贵”则是祈求吉祥的意思。

一类是地名砖,如出土了两块“酃”“衡山县”字样的墓砖。杨宁波认为,“这两块地名砖也为了解汉晋时期衡阳地区的行政区划变迁提供了重要线索。”

“酃”字墓砖出现非常罕见,但在衡东县却不是排名前列次出现。衡东县文物局副局长秦光政称,前些年在杨桥镇也发现过一块。他认为,“酃”字墓砖分布与酃县的行政区划密切相关,“酃”“衡山县”墓砖在大浦同时出现,表明大浦是古代酃县与衡山县的交界之地。


在古窑址发现施釉的陶片

打破现有认知,大浦或是湖南青瓷的起源地

大浦位于湘江沿岸,有大片冲击平地,土地肥沃,人流聚集,自古以来便是衡山县、衡东县的重要商贸集镇。洋塘山上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印证了这个论断。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发掘,考古专家发现,窑址集中分布在洋塘山西麓北侧,汉代墓葬集中分布在洋塘山西麓南侧,窑址分布区内未发现汉代墓葬,除越人墓方向不一之外,其余土坑墓和砖室墓的方向相当一致,基本为东西走向,表明当时墓葬营建与窑址位置选择事先有规划。

“在汉墓群周边集中烧制印纹硬陶的窑址,是湖南省首次发现。”杨宁波说,墓葬中的印纹硬陶与窑址表面采集的印纹硬陶基本相近,证明墓葬中的印纹硬陶随葬品当来源于这些窑址。

一个更重要的发现是,考古专家在窑址采集品中发现较多表面施青釉的产品,部分已非常接近东汉青瓷。

“印纹硬陶和青瓷共烧是湘江下游早期青瓷窑址的特征,以往我们一直认为湘江下游的青竹寺窑等东汉窑址是湖南青瓷的起源地,此次湘江中游(大浦)印纹硬陶及釉陶窑址的发现为研究由陶向瓷的过渡以及湖南早期青瓷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从古窑址所烧制的产品类型来看,既有模型明器,也有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器,显示出洋塘山西北山麓曾经是一处重要的窑业工厂,产品供应附近居民日常生活和死后随葬,这些对于研究东汉中晚期的窑业经济、商业贸易等提供了材料。

目前,大浦洋塘山考古工地的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窑址的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或许还会出现超乎想象的新发现。(来源:衡阳晚报)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