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广州机构改革调整中,国土房管局被分拆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前者和规划局合并组成“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后者和建委合并组成“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去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末代局长”李俊夫“落马”的背景下,这一次城建系统权力“洗牌”受到了极大关注。
今日(1月28日)下午,据“广州观察”透露,广州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一系列局级干部任免:彭高峰出任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侯永铨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原市三旧改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承志任市城市更新局局长,由于原市规划局职能并入市国土规划委,原市规划局局长李明调市档案局(市国家档案馆)工作。
广州市第六次机构改革共新组建卫计委、商务委、工信委、科创委、住建委、国土规划委、城管委、城市更新局、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等多个新机构。经过本次人事调整,广州市本次机构改革诞生的新部门都配齐了一把手,全部职位调整拉到文末即可见。
本次人事调整主要体现了工作和职务的顺延。多个新机构的主任、局长,都是机构调整前相关局的主官。如原市建委主任侯永铨赴市住建委、原三旧办常务副主任杨承志赴城市更新局,新任市国土规划委主任彭高峰也是一位“老规划”,工作交接和适应新角色应该很容易。
以下是来自广州观察的资料,热辣奉上: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彭高峰:深耕城市规划 建起亚运场馆
彭高峰,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200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硕士研究生(重庆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从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总工室科员起步,彭高峰在27年后被任命为广州市国土规划委主任。
这名技术型官员在其仕途生涯,一直深耕于城建领域。国土规划职能合并后,国规委成为广州权力较大的部门之一。作为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国规委主任,彭高峰必将备受关注,也必将承受压力。广州歌剧院、少年宫、博物馆、广州塔、珠江新城西塔、图书馆……众多标志性建筑的背后,都与彭高峰有关。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是2000年成立的,其工作职能之一是进行重大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随着国家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更多时候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方案征集。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广州市重大规划建筑项目基本上都采取了国际公开招标。而广州歌剧院、广州少年宫、广东博物馆、小蛮腰等各种新地标,都是国际招标的产物。
2006年,彭高峰还主编出版了《观、思、立——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既有奥运城市(悉尼、雅典、巴塞罗那)对广州亚运会的启示,也有日本、韩国高速铁路及铁路客运站规划建设对广州的启示,国际视野可见一斑。
最突出的还是广州亚运会有关的事项。
彭高峰曾参与了一系列与亚运有关的重大事件:2005年编制《面向2010的亚运城市规划纲要》;2006年举办“亚运广州———广州城市设计论坛”,邀请了全国几十位知名专家专门论证和描述如何通过举办亚运会这种节庆事件来明确城市定位,最后提出应以亚运为契机和平台,拓展广州城市空间的发展格局。
彭高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亚运会的场馆布局,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场馆布局,而是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格局内面向2010年的体育专项规划。“大型运动会曾给广州带来过许多变化。1987年六运会天河体育中心的兴建,逐步形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2001年九运会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又带动了广州东部的发展”,因此,“亚运会场馆选址布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它是促进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契机。”
2007年8月,彭开始担任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场馆器材部部长。亚运会场馆几年的筹建工作是异常艰辛的。彭高峰曾回忆说,到后期,他们的工作只有今天是几月几日的概念,完全没有星期几的概念,因为没有休息日,同时没有了白天和黑夜。有同事形象地把他们的工作称为是“白加黑”(白天加晚上),“5+2”(五个工作日加周末两天),“天天夜总会”(夜里总开会)。正是彭高峰和他所在团队的付出,2010年11月,广州亚运开幕前夕,亚运会70个场馆如期交付使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侯永铨:重视倾听民意
侯永铨,男,1956年7月出生,汉族,广东花都人,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4月参加工作,本科,广州市委党校毕业。从政前,侯永铨曾在建筑企业摸爬滚打近20年,后到市建委担任处长,再到区里担任建设局局长,再升任黄埔区主管城建的副区长。45岁那年,侯永铨从政府官员摇身变回为企业家,掌舵广州市属的国有大型建设企业——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从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这6年时间里,侯永铨被获得了2004年度中国较具影响力行业十佳企业家等称号,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广东省企业100强等荣誉。
2008年10月,侯永铨再重返政坛,任职广州市正局级的广州市建设工委副书记。
2010年6月起,他接替简文豪任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作为广州城市建设的龙头部门,广州市建委除了正常的工作职责外,还承担了大量紧急或重大事件的牵头协调功能。从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到美丽金沙洲的建设,再到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咨询监督委员会的组建,广州市建委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担任广州市建委主任的几年时间里,侯永铨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难题。2011年,“拇指妹”区佳阳申请公开广州计划用1.5亿元办光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遭“踢皮球”后给建委工作人员送上了一只硕大的鸭梨,希望建委能够帮其分担“压力”。两天之后,侯永铨主动约见了区佳阳,并为她详细解析了1.5亿元光亮工程的有关事宜。据小编观察,近年来,广州的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在重视收集和吸纳民间的声音方面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同德围地区综合改造系列工程中,仅同德围南北高架路工程,广州市建委就与公咨委一起,和当地居民协商了数十次之多。
温文尔雅,低调务实,专业纯熟,这是一些曾与侯永铨共事的人对他的评价。2012年,侯永铨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对于城建项目如何推进的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府部门要伏下身段,从解决市民切身问题出发来考虑问题,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还要从反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可能多听取民意,找到问题的较佳解决点。如果群众反对声音太大,不妨先听群众的意见,将工程暂时停下来,等做通了工作,达成了共识之后再干也不迟。总比不顾反对,强行施工好。
在侯永铨任内,出现了多个因为群众强烈反对从而缓建甚至停建的工程。比如白云山隧道,原本较快的开工日期已经确定,最终却因为广外师生的强烈反对而无期限暂停。侯永铨提出,为了争取更多人的同意,一个过程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使得投资加大,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2014年,同德围地区和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工程、洲头咀隧道工程、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广州大桥拓宽等多个“纠结”了多年的工程顺利完工或者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广州城市建设工作也迎來了亚运之后较大的一次丰收。整合了住房管理功能之后,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工作将更加值得期待。
附: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命职位
彭高峰任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免去其增城市政府副市长职务;
赵军明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免去其市政府驻京办主任职务;
马正勇任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人选,其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职务自然免除;王桂林、王越西、刘泉宝、詹德村任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
侯永铨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已撤销)主任职务自然免除;
肖振宇任市商务委员会主任人选,其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已撤销)局长职务自然免除;
陈怡霓任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其卫生局(已撤销)局长职务自然免除。
周建军任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其市金融办(已撤销)主任职务自然免除。
原广州市委副秘书长黄洁峰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原市三旧改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承志任市城市更新局局长。
由于原市规划局职能并入市国土规划委,李明的市规划局局长职务自然免除,调市档案局(市国家档案馆)工作。
由于原市经贸委职能并入工信委,王旭东的市经贸委主任职务自然免除,调市贸促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