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直的大连高尔基路
大连有一条以大文豪“高尔基”命名的路——高尔基路,这条路记录了大连的历史和大连城市化的进程,充斥着浓浓的老大连味儿。2009年曾在这条老街居住了几十年的1600多户居民得到拆迁通知,那年初冬,浩浩荡荡的“大迁徙”开始了。
曾经的高尔基路两旁的绿化带栽种了几十年的法国梧桐树郁郁葱葱,两侧的树冠枝叶长着长着便连在了一起,一到夏日仿佛手挽着手将整条道路荫护住,在绿化带两侧,错落有致的矗立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建造的和式洋风日式民房,这些日式民房造型别致,多以二层为主,每户都有自己的独立庭院,解放后,许多老大连人居住在此,后来,路南侧的日式房大多被拆,只剩下路北侧这一排日式房,与新华街、凤鸣街、民运街的日式房连成了一片,而南侧则又建起了一些新楼,随着时间的变迁,高尔基路的人文特点和建筑风情越来越富有历史的韵味,这里也越来越多的堆积了人们对于老大连曾经的回忆。
高尔基路上的和式洋风日式民房
时光回朔到2009年9月16日下午14时,大连亿达高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底价169177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了西岗区拥警街至纪念街,高尔基路沿线共12个地块,这意味着,高尔基路即将拆迁。【新闻回顾】亿达169177万竞得大连高尔基路沿线共12地块
2009年9月16日的竞拍现场
2010年11月做为大连大规模旧城区搬迁改造工程之一,高尔基路动迁工作正式开始,共涉及1600户家庭,按照规定,分为就近安置和异地安置以及货币补偿三种方式,动迁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 货币补偿方式。产权房屋按原建筑面积12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拆迁补偿费;公有承租房或自管产房屋按原建筑面积1104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承租人拆迁补偿费;对于原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房屋按45平方米计算,其中补贴面积部分按10560元/平方米给予补偿。
另外,对于在11月3日至11月17日期间迁出,并办理完《迁出证明》的住户,按房证计户,每户奖励3万元,在此之后迁出的一律不享受此奖励。据曾经的报道有高达七成的动迁户要房不要钱,而就近安置和异地安置的两个地点分别是现在的亿达天琴山项目和亿达第五郡一号地项目,当时,由于许多老大连人难以割舍高尔基路,对异地回迁第五郡很难接受,但异地回迁给予的优厚的条件,让许多人心动。于是,在那个初冬的11月,高尔基路的1600余户居民开始陆陆续续的搬离了居住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他们人生曾经的回忆连同人们对老大连的印象都随着推土机的到来逐渐的远去了。【新闻回顾】详解大连高尔基路改造地块房屋拆迁方案
2010年11月拆迁照片 高尔基路的老居民正在搬离
正在拆除的老楼
2013年5月末,第五郡一号地异地回迁安置房建成,异地安置工作启动,位于甘井子区政府的第五郡一号地项目占地约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0平方米,共设计户型面积72至140平方米不等的近700余套住宅。
按照当年签署的规定,选择异地安置的动迁户,可选择第五郡一号地房屋,在原建筑面积基础上免费增加60%面积,并赠送价值1000元/平方米精装修的安置房,这也成为大连排名前列精装修交付的动迁安置项目。【相关新闻】高尔基路拆迁异地安置区选房公告
第五郡一号地小区内景
时间回到2013年5月31日,笔者随着首批看房的动迁户来到第五郡一号地项目,参观了116㎡至135㎡以上面积的大户型样板间,动迁安置房精装修,这在大连尚属首例,来看房的动迁户充满了好奇又显得不安,毕竟从住了几十年的老大连的市中心搬到了距离高尔基路约15公里的近郊,新房子能否填补内心的那种失落感?当进入安置房小区时,从外观来看,无论是小区的景观设计还是楼体外立面的装修,都与商品房无差异,甚至好过市场销售的普通商品房,而房屋户型周正设计合理,热水器、橱柜、马桶、淋浴间、浴缸、地板、油烟机、等等一应俱全,省去了装修的时间,面对这样的动迁安置房,来看房的动迁户大多表示很满意,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也认可了这里,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养老的好地方。【相关新闻】高尔基路异地回迁户开始看房 探秘大连排名前列精装回迁房
【组图】高尔基路回迁第五郡项目样板间:119.07-119.18
【组图】高尔基路回迁第五郡项目样板间:121.51-122.9平
2013年6月6日,高尔基路异地动迁安置房第五郡一号地项目迎来了首批选房的回迁户,此后共650多套房源将陆续迎来他们的回迁主人,还将有约160户会在年内回迁到就近安置点天琴山项目,剩下的740户在当年选择了货币补偿,他们已经分散搬迁到了大连各个地区。【相关新闻】高尔基路动迁安置40户居民选中房源
远眺天琴山项目
一座城市的成长,必然会伴着拆旧城建新楼,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风貌,也会映衬这一代人成长的身影,有时候,一个老街区的拆迁,带走了一批老住户,就像一次大迁徙,来到新的地方,重新安家立业,在时光的流逝中,新的街区又会逐渐留下另一代人的身影,周而复始,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