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大连搜狐焦点网 > 大连新房 > 新闻中心

大连高新区:与市中心零距离、50万高知人群为邻

2013-03-27 09:33:38 来源: 搜狐焦点网

  大连高新园区与市中心心理零距离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新园区发展迅速,入驻企业、就业人员快速增加,加之开发企业大规模住宅兴建而引发的人居变迁,使得原本道路资源就相对有限的高新园区更加陷入了交通压力严重的窘境。为了更好地承载高新园区以及旅顺南路区域向“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新城区”发展的需求,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智能、文化、宜居、绿色新城区”的建设战略,高新区特别打造了一个“四横五纵”的区域道路主干架体系,并以未来的轻轨、地铁等多种出行方式的合理搭配,满足出行需求,实现与大连市区的零距离畅行。  

  A 构建“四横五纵”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慧谷”生活圈  

  目前,大连市区通往高新园区的主干路只有四条,而与高新区、黄泥川产业园区、英歌石产业园区及旅顺之间的交通,几乎所有车辆也都集中到黄浦路和旅顺南路上:市区南部主要由中山路、黄浦路驶向旅顺南路;市区中部主要由西南路、五一路、黄浦路等驶向旅顺南路;市区北部主要由红凌路、黄浦路驶向旅顺南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拥堵现状日趋严重。  

  为缓解交通压力,在较新出台的《大连高新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中,高新区特别构建了一个“四横五纵”的区域道路主干架体系。据了解,“四横”由南向北分别指滨海路、旅顺南路、凌川路和旅顺中路;而“五纵”由西向东则是指山英路、龙英路、前黄路、河周路和红凌路。未来,凌川路、河周路、红凌路还将被打通,构建起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新通道;再建设一条长逾26公里的滨海路,大大提升区域内的滨海价值;启动前黄路、龙英路、山英路、旅顺南路道路改造工程,完善大连西部交通系统。其中,凌川路一期工程今年年中计划开建,凌川路西起位于黄泥川的软件园二期北侧,东至软件园路与红凌路交会处,建成后属于城市主干路,建设者期望这条新路将来能成为连接黄泥川、龙王塘等地区与市中心的一条快速通道,其远期凌川路有望直达旅顺。“四横五纵”的交通主干架体系不仅升级了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更将区域内各大功能组团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并有望在高新园区全面构建一个完善快捷的“半小时生活圈”。 

  相对于远期交通规划而言,百姓更关注眼下的利好消息。据悉,2012年高新园区将在中铁诺德小区北侧兴建5000平方米公交回车场,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至二条公交线路。另外,交通部门正计划在黄泥川申请建设回车场,如该计划审批通过,还将为谷 歌里、黄泥川、英歌石、龙王塘一线增加新公交线路。  

  B 轨道交通增添区域出行方式实现低碳可持续的交通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它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其几乎不会因拥堵而出现延误上班时间的状况,这是其他交通方式难以比拟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了,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高新园区这样道路资源比较有限的区域,轨道交通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 2009年,202路轻轨延伸工程正式开建,该工程起始于高新园区河口,与地铁1号线河口终点站相连接,途经软件园、黄泥川、龙王塘、大学城、水师营、铁山、旅顺开发区等区域,终点为旅顺新港。全长42.67公里。且目前,地铁一号线也正在建设当中。地铁一号线的西部起点就是河口湾,连接东部东港区,中间经过西安路、青泥洼桥两大商圈。可以说,地铁一号线和202延伸线未来的开通将为高新园区至旅顺口区的交通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将与“四横五纵”的区域道路交通主干架体系一道,为旅顺南路区域构建更加快捷的出行网络。有了轨道交通,“区位”的概念会日趋淡化,轻轨和地铁通车后,没有了交通堵塞,高新园区与市中心的心理距离感将会被迅速拉近。  

  多种出行方式的合理搭配,优化了高新园区的出行结构,提高了区域居民和就业人员的出行效率,满足了多种不同的出行需求。更重要的是,轨道交通实现了交通体系与高新园区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交通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为最终建设低能耗、低碳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C 跨海大桥、轮渡推动新交通发展实现海陆无缝对接的出行梦想 

  相比于新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而言,跨海大桥对滨城的市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它未来的建成通车会使得高新园区的交通体系建设实现一次少有的飞跃,它将使老城区到高新区的道路更加畅通,并实现区域海陆无缝对接的出行梦想。  

  为了解决中山路西段交通拥堵问题,大连市启动了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从海上建一条直接通向高新园区的跨海大桥,以分流中山路西段车流量。星海湾跨海大桥属于大连南部滨海大道的海上部分。大连南部滨海大道是一条平行于中山路与黄浦路的东西向主干道,南部滨海大道西起高新园区河口,连接建设中的高新园区滨海道路,向东跨越大连南部海域,在金沙滩登陆。大连南部滨海大道通车后也将为交通系统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主城区内中山路、五四路、高尔基路、胜利路、南快路、八一路、仲夏路、东北路等多条道路的车流均可通过南部滨海大道去往高新区和旅顺方向。同样,旅顺和高新区方向车流也可经由南部滨海大道快捷地进出主城区,将极大地缓解中山西路的交通压力,使市内交通路网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星海湾跨海大桥预计在2013年建成通车。 

  此外,在实现海陆交通对接方面,高新园区未来还将为出行增添一个新方式,即轮渡。据介绍,目前轮渡已经成为区域下一步交通建设的重点构思,这种出行方式将大大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依赖,对于践行“低碳”理念、提升区域内的出行效率、提高区域内的环境质量都有极大的作用。    

  大连高新园区与50万高知人群做邻居

  高新园区,承载的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更让科技服务业在这里生根发芽,尤其是优先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工业设计、人才工程和总部经济等“后台服务区”的定位,更是让高科技产业成为园区的主要框架构成,而这些产业的背后显然是以人才智力为主要资源、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知识产业。作为高新企业聚集地的大连高新区,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在产业带动之下,高知人才的引进已成必然。据了解,到2015年,大连高新区的居住人口将达到46万人,要开发的土地面积是39平方公里;到2020年区内总人口预计将超过50万人,如此规模显然预示着一个洋溢高知氛围的“新城”将在高新区恢宏崛起。  

  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人才优先策略,吸引更多“金凤”来  

  产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到位可谓相辅相成,据大连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为了不让人才成为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瓶颈,高新区在发展之初就已经将人才的引进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规划和筹谋,其中连续多年的远赴海外招聘高端人才的重大举措发挥了巨大效应,据悉,悉尼、旧金山、温哥华、东京、大阪等地都成为高新区广纳人才的目标,同时园区内还出台不少有效举措来鼓励软件学院等科研单位培养双学位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此举也带动了大连22所高校开设IT相关专业100多个,有针对性地进行IT相关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甚至吸引了美国IBM、HP、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来大连开展职业IT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了独有的品牌与规模效应。据了解,2008年以来,为了吸引更多高知人群,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发放软件高级人才奖励两亿多元、安家补贴163万元,为软件人才提供限价房700余套,有5000余人享受政策资助;针对大学生就业发放特别岗位补贴230万元,直接带动6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另外,海外学子归国创业也有很多高知人才选择了大连高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园区有海外学子8700余名,由海外学子创办的科技企业600余家,占高新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50%。高新区1/3的生物医药企业、30%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由海归学子创办,一半以上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出自于海外学子研发或携带归国的科研成果。  

  至此不难看出,高新区在产业与人才方面进行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培训与就业模式,而是一个从培训到就业的封闭链条,同时兼具园区特别的人才引进政策,这样一种模式显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效。据了解,从1998年起,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百亿奠基;从2006年到2010年,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从起步到成熟的转变,实现了500亿的骄人成绩;而从2011年到2012年,大连要打造全国排名前列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千亿产业集群,要在短短的两年内迈上新台阶,核心动力之一就是高知人才引进的结果。  

  2 产业发展迅猛,数十万高知人群进驻在即  

  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区,高新区发展无疑是快速的。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新区已成为大连市第五个行政区域,并肩负着大连软件产业腾飞的使命。伴随着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及大连天地软件园的开发建设,高新区必将成为高知产业人群和外来人口的优选居住区域。 

  据了解,在高新区,最吸引人才的高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产业带的东部和中部,其中家村大连软件园、河口国际软件园和黄泥川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将成为承载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主力军,而凌水湾将以总部经济基地的姿态呈现,还有七贤岭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将承载网络、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教育培训,另外鲍鱼湾将成为动漫影视基地,承载动漫游产业。高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带的西部,英歌石国际高端研发与孵化示范基地将承载数字视听和数控装备制造,而龙头高端制造基地则将承载光电子和新能源。据了解,目前,高新区已经建成动漫、EDA等7个公共技术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个大学科技园。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研基地12个,各类研发机构97个,国家863项目30多个。  

  如此规模的产业集群,显然需要大连的相关人才的助力。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区内总人口将达50万人,绿地率达5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达100%,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宅推广率90%以上。如此规模的一座“新城”对高知人才的诱惑不仅仅体现在未来理想的工作状态、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更多的是与园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和享受奋斗成果的大喜悦和大满足。不少在高新区合资、外资企业工作的国内IT、教育等门类的从业者,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并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家住外地的单小姐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新区软件园一日企工作,在该企业已经工作了五年,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收入等各方面都很让单小姐满意,而让单小姐感慨最多的就是高新区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契机和活力,“从当初公司只有十几人到现在的上百人,公司规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壮大,更多的人才有机会来到大连,来到高新区,我坚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 ”  

  3 绿色住宅规模开发,提供最为完备的人居配套 

  高新区的未来将在产业规模、经济发展上都成为大连主城区最耀眼的一个新区,住宅作为新区的一个关键配套,显然也成为吸引更多高知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今,高新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已经要用百万平方米为计量单位来计算,从大连天地、小平岛、亿达、大华、顺迈等这些熟识的地产商到韩国浦项等新军进驻,呈现出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因此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对此,大连软件园瑞安发展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薄根荷曾表示,以大连天地为例,作为高新区标志性的综合性项目之一,项目开发中仅用于办公的面积就达到100万平方米,能够容纳10万人左右在此工作。此外,像园区内的安博教育软件外包实训基地也即将建成,可以容纳几千人在此学习。住宅部分所担负功能可以认为是这些产业的配套,比如从工作到家的距离,步行都不超过10分钟,社区内还设立了自行车点等。 

  采访中,有不少高新区合资、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士表示,高新区的未来发展空间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有优越的政策,有高科技的绿色产业,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较具影响力的软件服务外包基地之一,大连高新区有着太多吸引人才进驻的理由,“本来我并没有想在大连呆太长时间,当初觉得高新区方面给的各方面条件还不错,就想停下来看看,结果这一呆就不想走了,除了工作方面的因素,高新区的住宅配套也很吸引人,并且买房子单位还有不少补助,我没有理由不留在这里。”在高新区一合资企业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这里越来越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了大连选择了高新区,与国内其他软件园基地相比,大连高新区以其优越的诸多配套设施,挽留并吸引了诸多外来高知人才。同时,也由于诸多高知人才的批量进驻,让更多城市里的购买群体也陆续被吸引到了这里,“这里居住环境好,房价相对中心城区更具优势,更有与高素质人才为邻的诸多优势,我们愿意来这里购房,居住,甚至就业! ”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程先生对高新区的居住充满期待和向往。如今,高新区的住宅项目成交量已经成为大连楼市不可小觑的生力军,成为继甘区之后的又一中坚力量,这一现象足以说明高新区对高素质人口超强的吸纳力量。 

  不可否认,住宅规模化的开发建设,也给更多的有志之士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选择空间,而产业带动的优势,让更多人在高新区实现了就业与居住的双重人生目标,据悉,仅仅今年的海创周中,就有千余项目、上万人的就业机会。因此,不难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一座充满智慧与人文气息的、集产业和居住双重功能的“新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更多有识之士也会将睿智的目光聚焦到这里。如今,在大连,住在“硅谷”,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更多的有识之士会聚于此,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产业新城,将势不可挡地刷新所有居住板块的人居内涵,一场更加人性化的住宅革命也将由此开启,以分钟计的生活圈、休闲娱乐圈和工作圈,也将成为居住高新区较具诱惑力的个性化标签。 

新政出台后您选择买新房还是二手房?
1、新政出台后您选择买新房还是二手房?  *(必填项)
A.新房    B.二手房    C.没有买房计划    D.不知道    
2、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必填项)
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查看结果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