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
大理搜狐焦点网 > 大理新房 > 新闻中心

《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发表纪实

2014-08-22 11:33:37 来源: 人民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胡耀邦、万里、姚依林、邓力群谈长期规划问题。在谈到建筑业和住宅问题时,小平同志作了重要指示。

  关于建筑业,小平同志说,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要不然,就不能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把它当作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所以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与此相联系,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就可以多盖房,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也就带动了建材工业的发展。

  关于住宅问题,小平同志说,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盖什么样的楼房,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需要。

  小平同志的这篇重要谈话,是1980年4月13日全国基本建设会议期间,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向大会传达的。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分管建设工作的负责人,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各地建设厅长、建委主任及国家建委机关处级以上干部。谈话全文共642个字,言简意赅,高屋建瓴,体现了他对群众住房问题的关切,也反映出他对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深度思考。衣食住行,民生之本,全国解放几十年了,人均住房不到5平方米【注1】,家家户户缺住房,已成为举国关注的大问题。所以,小平谈话一传达,立即引起全场高度关注。

  会议在当时的建筑展览馆礼堂举行,传达时会场一片寂静。姚依林在讲话开始,先简述了降低积累率和经济建设方针问题。他强调积累率不能太高,不宜超过25%,积累率过高就会没有速度了。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真正执行好的只有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以后几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很好执行,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反复造成的。姚依林开诚布公的讲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正确领会小平同志谈话作了很好的注解。人们边听边记,全神贯注,会议开了近半个上午。

  当天中午,大会刚刚结束,韩光【注2】便把萧桐【注3】和我一起叫到他的办公室,当即讲了两件事:(一)认真组织学习,可按系统传达;(二)尽快提出试点方案。因为在这以前,国家建工总局曾把各地建筑部门一把手调集北京举办研究班,系统培训了39天,韩光对此印象深刻。

  5月19日,萧桐主持召开国家建工总局成立大会暨全国厅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小平谈话和部署当前工作,会议开得十分热烈。当传达到“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时,全场气氛顿时沉寂下来,在这沉寂的背后,引发起人们对历史的共鸣与沉思。建国后为了建立工业化的基础,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省吃俭用办工业,大炼钢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在当时有其对的一面,但却忽视了人民生活,放松了消费品生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资金集聚困拮,反过来又制约了发展,建筑业也深受其累。了解历史的人都记得,由于传统体制的制约,建筑行业在没有分文利润的情况下,艰辛地渡过了21个年头【注4】。当时大家较大的心愿,就是奉献自我,民富国强。从过去不被重视到支柱产业地位,这不是人为的提升,而是拨乱反正的结果。

  会议期间,大家争相传抄小平的讲话并自发进行讨论,其中谈论最多的是支柱产业的内涵及住房商品化的实现途径,还有很多人是想得到一份小平谈话原文当“尚方宝剑”。因为小平谈话一针见血,他把建筑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和未来前景,提升到理论高度和制度建设的高度,使人顿开茅塞。更难能可贵的是,针对破解城市住宅的困局,他果敢提出推进住房商品化改革,发展消费信贷,合理调整房租,鼓励合作建房,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补贴以及重视农村建房等一系列政策,思路清晰具体。据笔者所知,在这之前他先后赴大庆、鞍山、唐山、北京、天津【注5】等地,实地考察群众住房情况。在出访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期间,曾对当地住房状况进行了考察。这些,都为他作出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原料。可是,受当时大环境及条条框框的限制,谈话只能在内部传达,不能对外发表,人们对此反映强烈。尤其是已率先进行改革试点的沈阳、重庆、南京、南昌四个城市,呼声更是强烈。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1983年7月,建设部决定出版《中国建筑年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由本人担任主编,首卷重点反映建国以来全行业重大活动及发展成就,凡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件均收入其中。为了广泛宣传邓小平的改革主张,我们决定直接向中央写信,要求公开发表小平同志的谈话。这封信由我口述,由年鉴办公室综合处长都贻明记录并抄写,以部党组的名义直送中央宣传部。时间是1984年3月15日。时任中宣部长的朱厚泽在他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当我说明来意后,朱厚泽告诉我:公开发表中央领导的讲话、文章,统归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据此,信件又于3月27日转送至中央文献研究室。

  过了不久,中央文献研究室接到我们的报告后,指派张裕康同志负责经办,他先后多次来我的办公室研究稿件修改及相关事宜。1984年5月10日,张裕康当面告诉我:谈话已经小平同志审定,同意发表,请据此收入《中国建筑年鉴》。同时告知,这篇谈话还将在《人民日报》和《经济日版》上发表。至此,公开发表小平同志谈话的一桩大事,终于圆满完成,大家十分高兴。

  1984年5月15日至31日,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根据小平同志谈话要点,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受到大会高度评价。当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均在显著位置刊发了小平同志谈话全文,其他媒体也相继作了报道。从此,一个富民强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城乡迅速传开;一个旨在改善民生的发展大计,列入国家重要日程;一个亿万群众日夜企盼的住房梦,从此开始成为现实。

  【注1】当时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3.6平方米,低于解放初期的水平。

  【注2】韩光,时任国家建委主任,2008年去世。

  【注3】萧桐,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兼国家建工总局局长,2001年去世。

  【注4】建国初期参照前苏联模式,施工企业法定利润2.5%,50年代末期有的单位提出:基建投资由国家预算拨款,施工企业的利润再上交国家,等于资金空转。鉴此,1958年财政部以(58)财建工字43号文发出通知,自1959年起取消施工企业法定利润,同时企业的降低成本也相应上交国家。从此建筑业成为一个没有利润的行业,直至1980年才开始恢复,共历时21年。见杨慎著:《中国建筑业的改革》。

  【注5】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上卷385页-429页

  (作者系原建设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半山艾迪

半山艾迪

20000元/㎡

大理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