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
大理搜狐焦点网 > 大理新房 > 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12月6日出版城市特刊---大理篇

2013-12-09 15:29:00 来源: 人民日报

  12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中国城市特刊——大理篇

  大理,这颗镶嵌在苍洱之际的明珠,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是山清水秀、生态优良的美丽家园,是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多年来,大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社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个美丽、幸福、宜居的新大理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保护优先    永续美丽大理

  远处洱海碧波荡漾,近处翠绿的水生植物间,鹅黄或粉红的睡莲开得正艳,位于大理下关的洱海月生态湿地公园面积近千亩,是一个风景宜人、闹中取静的好去处。随着洱海保护建设的推进,营造并新建了环洱海58公里湖滨带,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入水口为重点的13块、1万多亩人工湿地相继建成,洱海“自然之肾”更加强健,而这些湿地在恢复湖泊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洱海、为大理增添了更多的迷人风景。

  洱海清,大理兴。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水质已连续10年得到持续改善并总体保持在Ⅲ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较好的湖泊之一。在继续深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基础上,2012年大理启动了“2333计划”,即围绕到2015年末实现洱海Ⅱ类水质的目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元,着力实施“三大重点工程”(200个村两污治理、3万亩湿地建设、1亿方清水入湖)。此外,大理全力推进“森林大理”建设,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8.6%,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

  大理严格执行《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和海西保护“新六条”,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开展生态州、生态县和园林城市创建,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深入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绿化美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乡村环境。

  大理新城鸟瞰

  生态是大理的美丽之源,而文化则是大理之魂。大理的魅力在于良好生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合。大理的山水、气候、人文、风情叠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优质的诗意栖居。大理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高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人“大气明理、崇尚礼仪、诚信进取、德化和谐”。历史名城生机蓬勃,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大理人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走生态和文化融合之路,全力推进苍洱旅游综合改期试点工作,实施大理古城改造提升、打造环洱海旅游休闲带、加快推进苍山深度开发等工作,把大理市建设为国际化休闲度假城市和滇西游客集散中心。

  全民共建共享   提升幸福指数

  “我坐在我的房间,翻看着你的相片,又让我想到了大理。天空总那么灿烂,天空是如此湛蓝,永远醉人的早晨。我爱蓝色的洱海,散落着点点白帆,心随风缓慢的跳动……”这是歌手许巍歌声里大理的幸福生活。

  2012年7月,大理州召开幸福大理建设推进大会,对幸福大理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以建设“幸福大理”,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努力营造保民生、谋幸福、促跨越的浓厚氛围。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大理研究制定了《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幸福大理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具有大理特色、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幸福指标体系,坚持用发展创造幸福,用幸福评价发展,富民与强州同步谋划、经济与民生同步建设、生态与产业同步优化、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个人与社会同步提高,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各族人民乐业安居、共享美好生活的繁荣之地、和睦之地、幸福之地。

  大理坚持“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最终要看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的导向,把民生作为排名前列要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上。“弱势群体幸福才是幸福大理的真正内涵。”大理切实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尤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重中之重,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救助,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2012年,大理州新农合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90元,筹资金额近9亿元。参合农民在乡级、县级、州级和省级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打造幸福大理,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大理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产业,突破点和着力点也在产业。近年来,大理深入推进“产业建设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结构优化、实力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同时始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淘汰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科学编制工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布局规划,在城镇、农村附近禁止布局冶金、建材、化工等影响环境的企业,把工业统一布局和转移到污染可以集中治理的工业园区。

  幸福大理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大理州还切实关注群众的微愿望和微需要,营造微环境,实施“微幸福”建设。2013年2月以来,大理州通过官方微博受理近200件“网络问政”事宜,网络问政问计,网民参与监督,在大理已成为一种常态,也成为大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一头是各级党委政府,一头是大理360余万各族人民,@大理发布、@问政大理犹如社会大众的“麦克风”,让幸福大理在每个人心中不再遥远。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宜居大理

  有网友这样描述在大理的日子:“浪迹在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清风明月相伴,听小城诉说旧事遗梦,踩青石板看扎染古玩,去天龙八部城寻访段氏家族的踪迹,去蝴蝶泉体会阿鹏金花纯洁的爱情……”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理市是中国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11个城市之一。良好的生态和适中的海拔,让大理成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放心喝水、舒心呼吸的地方,被世界华媒组织评选为中国内地位居前列的十佳宜居地,选择落脚在苍洱之间已成为不少“北上广”白领们的时尚。

  “城镇朝着山坡建 良田留给子孙耕”,大理加快海东山地城市开发建设,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抓好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建筑风格、开发模式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迅速掀起城镇上山建设热潮,昔日荒凉的海东热闹了起来,基础设施上山、重大项目上山、工业上山、住宅上山……大理机场、大理州行政中心、滇西水泥厂……一批大型建设项目在海东荒山荒坡上落地生根。已建成的大丽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大丽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全部经过海东山地,2015年,海东新城将会达到1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城市人口8万人,2025年,新区面积扩展到30万平方公里,将可容纳城市人口25万人,海东新城将成为洱海边的湖滨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建设宜居大理,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大理州着力构建城乡规划体系,助推宜居大理建设。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城乡一体化,做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过上舒适便利的生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宜居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根本的是对人文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建设宜居大理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理市在2008年荣获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市”,2011年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如今,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美好愿景,一个美丽宜居的高原生态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未来几年,将是大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理州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跨越发展的宝贵机遇,人们有理由相信,大理州委、州政府将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半山艾迪

半山艾迪

20000元/㎡

大理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