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很多地名都带有“墅”和“夏墅”两字。你可知道这里面的典故何在?小编这就来盘点。
旧常州武进、无锡、宜兴、江阴为中心地区有很多地名带墅字,往西的丹阳、江宁越来越少,苏州也很少(注:江宁、栖霞一带尚有桦墅、大里墅、宋墅等村庄名,苏州仅保留了浒墅关镇,以及越溪附近的蠡墅)。
如常州五大区中的戚墅堰中带有“墅”;戚墅堰宋时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称戚墅港,属地武进;为戚氏居住的别墅。
还有常州少有一个机场——奔牛机场,位于罗墅湾;其实也就是罗墅湾机场,这边还是一个高速公路收费口;
常州潘墅村位于常州新区龙虎塘镇以北,小村曾有一条300年历史的老街;后随着新北的开发而拆迁……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墅的本义是农舍,引申为别墅。北宋徐铉《稽神录》卷一《李诚》:“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别墅在毗陵,恒使人李诚来往检视。乙卯岁六月,诚自墅中回,至句容县西。”说明苏建雄住在江宁府(今南京),有别墅在常州,他之所以到常州建别墅,可能是离南京较近的缘故,这可能是常州多墅的初始原因。
除了“墅”之外,常州武进还有很多地名中包含“夏墅”俩字儿,这又是何解?
如“南夏墅”、“北夏墅”、“西夏墅”、 “朱夏墅” (位于武进县中部)和两个“夏墅桥”(分别位于小新桥乡和横山桥乡)六个极具个性的地名。
一说南夏墅。南夏墅,位于武进中部偏南位置。南夏墅街上基本无夏姓,多为钱姓(约占90%左右),另有时、王、张等少数其他姓氏。
二说北夏墅。北夏墅,位于武进郑陆镇东北约4公里的黄天荡村委,是该村的村委驻地。北夏墅自然村是个杂姓村,以姚为主姓,另有承、许、程等诸多姓氏,但没有夏姓。
三说位于小新桥乡的夏墅桥。此处的夏墅桥,位于今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西北约1公里处。夏墅桥自然村没有夏姓居民,主姓为高,另有王姓等定居于此。
四说位于横山桥乡的夏墅桥。此处的夏墅桥,位于今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北约4.5公里处。据当地村民讲,应是先有夏墅村(下墅),再有夏墅桥,后村以桥名,亦称夏墅桥。夏墅桥自然村以朱、周等为主姓,另有黄、吕、李、高、陆、曹等共计十三个姓氏。
五说西夏墅。西夏墅镇位于原武进县西北部,现属常州市新北区管辖。据明代成化年间重修《毗陵志》记载,今西夏墅镇范围旧属孝西乡十二都,当时这里亦称为“夏墅”。如今的西夏墅街上少有夏姓,多为薛姓,兼有恽、吴、刘等其他姓氏。
六说朱夏墅。朱夏墅村委位于原武进县西林乡东南部,村委驻地时家塘自然村。在明成化至清光绪间的各种志书上,时家塘均称朱夏墅。据朱夏墅村委七房自然村老人王产根回忆,朱夏墅原有一庵堂,名观音堂,又称朱夏墅庵,村以庵名,故称朱夏墅。朱夏墅庵位于朱夏墅村委驻地,那里俗称庵上,可惜此庵在建国后先是被改建成小学,小学并入西林中心校后,又在原址上办起了电镀厂,如今,庵上之名已基本不为人所知。
七说夏墅村委。夏墅村委位于雪堰镇西北约10公里处,当时属南宅乡管辖范围。夏墅之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页的武进县域版图中并未出现,可如今此村再现,所以不得不提到它。据《武进阳湖合志》载,夏墅地区自宋朝建太平乡以来,就一直隶属南宅范围,但夏墅自然村始建年代无考;至清雍正四年实行都图制来,夏墅之名始出现在太平乡三图十村中,至于夏墅自然村消失于何时,今亦无可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建国后即无此自然村了。另据《南宅乡志》载,1956年此地成立了夏墅高级社,1958年改称夏墅大队,1961年夏墅大队解体,分成孙家头大队和杨家大队,1983年两大队分别改为孙家头村委和杨家村委;后南宅乡于1999年并入潘家镇,夏墅地区属潘家镇管辖,2003年两村合并仍复称夏墅村委;2007年潘家镇并入雪堰镇,夏墅村委从此隶属雪堰镇管辖。经考证,整个夏墅村委亦无夏姓,以孙、杨、承、汤等姓者居多。
综上所述,除朱夏墅外,其余六地原先均称“夏墅”,但这六处“夏墅”基本无“夏”姓定居。“夏墅”者,就是指田野间盖的大草房,古人多住草房,在田野间盖大草房者自然不胜枚举;另据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潭其骧先生研究,古时这里曾出现过地主庄园的农耕形式,其庄园亦称为“墅”,所以一县之内有六七处“夏墅”(大草房或大庄园),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