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长春搜狐焦点网 > 长春新房 > 新闻中心

相比逃离北上广 东北遭遇主动“逃离”更应深思

2016-09-24 06:50:32 来源: 光明网

(原标题:光明网:相比逃离北上广,东北所遭遇的主动“逃离”更应深思)

一则《东北高校毕业生:我为什么不愿留在东北工作》的报道隐藏在今天(23日)众多的新闻中,不那么引人注意,却碰触到了东北发展的一个老伤疤。

报道称,记者查阅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相关数据均显示,东北三省高校毕业生呈现外流趋势,并且近几年有逐渐加大的趋势。问及离开东北的理由,受访毕业生的口中有对“更好的薪资”“更快速的成长”“更开放的城市”的向往,也有对“东北经济不景气”“前沿信息滞后”“文化环境多年未变”的失望。一言以蔽之,就是东北当地已无法满足这些年轻知识群体财富累积与精神成长上的双重需求。

东北三省的人口外流已经不是新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三省每年净流出人口总和约200万人,并且生育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趋势甚至开始引起不同国家部委的专门调研。当然,在一个高流动性的社会里,泛泛地看人口流动不能直接得出一些警示性的结论,最重要的,是要看谁离开了东北,离开者是否呈现出显著的阶层和教育特征。

同样是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比信息可能更有针对性:2010年,作为人口流入地的浙江省,外来人口中“初中及以下人口”比十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了6.1%,高中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比“五普”时提高了3.3%和2.7%。而同样这10年间,黑龙江净流出人口增加了2.6倍,达204.8万人,其中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群是较为活跃的群体。本次报道中东北三个省份2015年的高校毕业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则从更细腻的角度勾勒出了高学历人群流出的动态。

“青年+精英”人口的逃离,对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伤害都是伤筋动骨的,等于减少甚至停止供给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支持、智力支持和优质消费者。一般看来,这是东北经济下行、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需求降低带来的。但深层上讲,让知识群体外流的还是与经济相关、但又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心理。

不论是这几年媒体采访所呈现的信息,还是身边东北年轻人所传递的观感,都指向了东北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些症结:一是人情关系过重,由此衍生出了庞大的潜规则体系;二是政府权威过大且未达成“服务型”的转型,社会空间扁窄且难以形成独立的运转。对于单个人而言,这种情况压制了个体成长的空间和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社会而言,上述情况则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现代契约精神形成了冲突,和知识群体与中产阶级的价值观相违背。

在任何地方都一样,单纯的经济提速和降速从没有直接引发社会潮流的能力。相比起经济指数的涨落,人们尤其是精英人群择地发展的深层标准往往是如下几个:这个地方是否有公平的竞争规则和多元的发展机会?能否能有效实现个人权利保护和私人财产保障?其社会治理是否高效且贴合人的权利诉求?这些问题具有“元问题”意义,至于我们常常提到的留住人才的一些办法,比如优厚待遇、家属安置、教育医疗保障等,不过是细枝末节。

前两年曾有一个讨论火热的话题:年轻人逃离北上广。剥离感情色彩说,并不是年轻人在逃离北上广,是北上广——中国现代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因为淘汰人群而造成了一种挤出效应。相比起来,东北(不仅限于东北)所遭遇的主动“逃离”其实更应该引发深思,它与北上广的挤出效应互相构成了一种文化镜像,共同提醒社会治理者,应再三掂量上述那些“元问题”。(本文原题为《大学生逃离东北是个真问题丨光明网评论员》)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