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搜狐焦点网 > 北京新房 > 新闻中心

北京城市发展向中心汇集的趋势尚未有改变

2013-01-24 14:05:30 来源: 北青网


两轴两带分布规划图


六大高端产业 功能区分布图
  北京用中心城带动京城空间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疏导并重、集约发展,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开发、高端发展,城市发展新区有序开发、加快发展,生态涵养发展区适度开发、绿色发展,构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   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委获悉,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之前,北京在市域范围内,要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形成以中心城为龙头的四级城镇新格局。市规划委介绍说,这一概念是在综合分析了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现实存在的问题、发展基础条件,并在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和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城乡统筹、有利于疏解城市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延续古都格局的原则提出的。   其中,两轴是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则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新城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包括新城11个,其中,特别要加快顺义、亦庄—大兴、昌平、房山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同步推进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域性新城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先行和特色产业支撑,带动区域城市化。   通过这样的空间布局调整,改变单中心蔓延的状况,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从“单中心”过渡到“多中心”,最终实现网络化协调发展。   北京城市发展向中心汇集的趋势尚未有改变   王安顺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作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本市将多措并举,优化提升中心城功能。   据介绍, 本市将实现最严格的规划、土地、投资等项目源头管理,明确责任,严格控制旧城区新建住宅开发,严格控制大型公建,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新建和扩建,严格禁止疏解搬迁区域人口再聚集。记者在发改委提交本次人代会代表审议的《计划发展报告》中看到,报告明确提出要有序调整一批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功能,同时,将推进公共服务功能向新城疏解,创新旧城开发改造模式等。   昨天,市规划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调整优化中心城的空间布局,已成为当前实现北京城市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本市将本着“限、调、疏、改、增”等政策原则对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生态等五大民生领域进行规划。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将着力推进功能疏解,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最终的目的是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精细,使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城市发展向中心集聚的趋势   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对话人:市规划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飞   记者:目前本市的中心城区的现状如何?优化中心城区功能与北京城市发展总体布局有何关系?   王飞:首先必须明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确定了中心城的功能定位,就是中心城主要承担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金融管理中心、教育科研中心的职能,同时具有服务全国的会展、旅游、体育、医疗、商业等功能。目前,大城市病成为影响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北京城市功能的空间分布来看,国家及北京市党政机关、商业、文体卫设施、酒店、大型会展、写字楼、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由人口和职能中心集聚所带来的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大城市病成为影响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存在的问题,北京要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从“单中心”过渡到“多中心”。   要实现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要推动新城建设;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中心城空间布局,这是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记者:目前中心城存在哪些亟待调整的问题?   王飞:城市发展向中心集聚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近五年来,全市新增人口和用地中约一半仍集中在中心城地区,重点功能区的建筑规模和就业人口密度也不断增长。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规模为850万人。但是,目前中心城常住人口至2010年底(六普),已达千万以上,大大突破总体控制规模。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要不断面对和解决交通拥堵、职住不均衡等城市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引导中心城功能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疏解和转移。   记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要坚持“限、调、疏、改、增”多措并举,优化中心城区功能。规划中如何体现这五字政策?   王飞:规划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动中心城区功能调整优化。上述五种举措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生态五大民生规划都有综合体现。其中,教育方面, 市规划委会同市教委编制本市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研究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扩大增量,提高基础教育覆盖,应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激增。 医疗方面,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县、乡镇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近五年来,新城已有医疗项目65项,对新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养老方面,2015年全市养老床位至少增加到12万张;住房方面, 2012年,市规划委共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选址规划审查23.0万套,总建筑规模约1713万平方米;生态方面,目前全市范围基本形成了山区、平原地区和中心城三个层次的绿地系统,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2.6%,下一步,将分类型、分级别地梳理出中心城内未实施规划城市绿地的区位和面积,并提出四环内重点地区近期规划绿地实施的建议,为有针对性、快速推进规划绿地的实施提供保障。   “公共服务资源的疏解   不等于光把设施搬出去”   对话人: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   记者:北京为何要进行中心城区功能优化调整?   赵磊:目前,北京的发展正经历着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技术变革层出不穷、社会需求更加多样等一系列变化的考验。特定的城市功能和有限的资源环境,客观上要求北京必须注重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把优化功能布局和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效能作为重点,立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城市管理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精细,使城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生活。   记者:中心城区功能优化的目标是什么?   赵磊:“十二五”时期北京将严格控制城市核心区新建住宅开发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稳步推进居住、教育和医疗等功能向外转移,从源头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作为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城市规划,推进旧城区整体保护和渐进式小规模有机更新,严格禁止疏解搬迁区域的人口再聚集。   记者:功能优化在绿化等方面有怎样的考量?   赵磊:可以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做法,进行“立体绿化”,对屋顶、墙面、高架道路、护坡等进行植物覆盖,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鼓励屋顶绿化。沿通惠河、凉水河、亮马河等中心城河湖水系打造滨水林带,形成绿色滨水景观。利用代征绿地建设城市休闲公园,满足市民就近生态休闲需求。   另外,在一些胡同聚集区“见缝插绿”,不仅要让百姓出门能看到绿色,而且要清理卫生脏乱差的死角。   记者:交通拥堵已成为市民最为关心的内容,未来如何缓解?   赵磊: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运行管理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未来本市交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心城区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引导小客车合理使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环外地铁站点实施一批停车-换乘(P+R)设施,为进城小汽车换乘公交进城创造便利条件。   记者:城区就医就学便利,未来如何将公共服务机构向郊区转移?   赵磊:公共服务资源的疏解,不光是设施的疏解,不是说把中心城原有设施搬到周边去建这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已经形成的这种服务功能,这种水准、人才和技术的一种疏解。疏解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近年来我们推动的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建设,就是在郊区新增了优质的资源。   另外,也确实有一些中心城设施替换更新或者外迁,比如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今年就将正式开工。天坛医院迁建完工后,原址的生态功能将大大提升,使天坛周边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更加协调。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中海·富华里

中海·富华里

85000元/㎡

海淀

查看详情
中海永定玖里

中海永定玖里

64000元/㎡

丰台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