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搜狐焦点网 > 北京新房 > 新闻中心

邹德慈:低碳、生态、宜居—21世纪的理想城市

2010-07-21 11:37:33 来源: 中国建设信息

  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城市化下一步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会上,领导、专家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规划、气候、技术等方面为我国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建言献策。本刊节选部分精彩发言和经验介绍以飨读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在大会开幕式上,对当前及受关注的低碳、生态、宜居——三个关键概念进行了解读。同时,邹院士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我国未来理想城市建设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低碳,城市能否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邹院士表示,“低碳”是近年来极受关注的概念,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城市,低碳是城市能否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能否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因为低碳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降低排放。低碳更是城市居民的道德准则,如果我们全体城市居民没有低碳的道德概念,低碳也很难实现。

  邹院士说:“低碳的口号已经很多,而一个实际行动远胜于千万句口号。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的玉树灾后重建的例子,说明我们已经把低碳、生态等概念付诸于城市灾后重建新的规划之中,这一点很可贵。”邹院士认为,中国低碳城市当前应该从几个领域着手:其一,低碳经济:淘汰耗能大、产能过剩的企业,改变产业结构,实现循环经济,以清洁能源逐步取代矿物能源。其二,低碳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控制矿物能源汽车的使用,提倡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其三,推行低耗能的绿色建筑,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占国家能耗的比重;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减肥瘦身”,提倡“量体裁衣”。这一点建筑设计师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现在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在建筑耗能占的比重比较大,同样一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消耗的能量比一平方米的住房高出数倍。较长时期以来,我们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追求的是大。面积、体积增大以后多耗的能量是浪费的,一部分建筑空间是灰色空间,没有任何使用的需要。这种设计上不好的风气由来已久。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改进,才能促进节能减排。其四,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以至涉及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比如关于月饼的包装问题,一个小小的月饼被过度包装,产生大量垃圾,增加了很多财力物力的浪费。最后,还需要改变追求豪华、追求高端、追求大空间、大排场的城市建设(包括摩天楼“高度竞赛”等)。

  邹院士指出,低碳早已体现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之中。可是“节能减排”的执行情况往往不太理想,这里面涉及很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逐一解决。因此低碳的实现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低碳要依赖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低碳城市的实现要依靠逐步的积累。城市规划要为此提供条件。

  生态——城市生存的基础

  邹院士说:“近年来‘生态城市热’已从学术研究工作扩展至社会各界,乃至政治、外交领域(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邹院士调查近20年来国内生态城市相关学术研究态势,发现大概有1万4千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生态城市论文数量排在排名前列位,约4200多篇。

  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邹院士表示,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

  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其二、生态城市是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剖析工业社会的城市而得出的认识。其三、这些认识的重要价值是凝炼成对一种新型理想城市的构想。其四、个人认为实现这种城市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合理的,与环境友好的;

  2.一定的社会基础,公平、法制的社会环境,城乡协调融合和民主、睿智的政治领导;

  3.居民有较高的文化、教育素质,较高的道德文明水平;

  4.一个高质量的城市规划(物质形体规划,physical planning)和一套保障规划实施的制度。

  邹院士说:“当前,个人认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完全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所以要在‘一定期限’内实现‘生态城市’往往只是‘美好的愿望’。或者只可能部分实现。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和困难是存在的。所以应该鼓励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希望城市学者重视研究生态城市,创建‘全面的生态城市’。因为除了生态学家来研究是不够的,城市学者也要积极参与生态城市的研究中。”

  宜居——城市的基本职能和永恒主题

  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邹院士表示,这个主题突出了城市提供生活的场所,城市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关于宜居城市也有很多研究,邹院士说:“国际上每年都有权威机构在评选世界各国200多座宜居城市,最近一次的排名前列名是奥地利的维也纳,伊拉克的巴格达因饱受战火而处在末尾。亚洲城市处于中流,上海与北京入围。北京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通过举办今年的世博会,城市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都有很大进步,部分城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即使是这样,北京与上海的宜居评价也只能在排在中游。这值得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正真的宜居,什么是更好的生活质量。起码有一点,不完全在于硬件。”

  重温1933年《雅典宪章》,其重大贡献是指出城市的4大活动(即基本职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邹院士特别解释其中2条,一条是游憩,游憩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这里不仅仅是指娱乐玩耍,还包括学习等方面,实际是让人恢复精力,人的再造,让人持续发展。一条是交通,不仅仅是指道路,还包括流通,如人、物的流通,信息流通等。但是,雅典宪章也有局限性,需要进行修正。如该宪章强调4种功能比较机械的布局和分区是需要斟酌的。

  邹院士说:“尽管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城市的基本职能是不变的,只是它们的内容、表象、形式和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相互关系是变化的。”

  邹院士介绍,《雅典宪章》正不断完善和发展。如雅典新宪章(1998,欧洲城市规划师联盟)“以下简称《新宪章》”。1994年雅典市政府与希腊规划师协会主办一次研讨会,主题是:“走向新的雅典宪章:从有机的城市到市民的城市”。可以看出,城市规划思想方面,希腊走在了同行的前列。《新宪章》广泛注意到了20世纪后半期经济、社会、环境、交通、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给城市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城市规划的新原则,突出市民参与规划决策的重要性。《新宪章》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是基本的目标。

  邹院士说:“有机的城市,是现代建筑师走向雅典宪章的主要原因,城市就应该是有机的。如生态城市三个主要生态系统,是有机的协调和组合在城市总的生态系统中。不强调有机,各自自我发展,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是不利的。《新宪章》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作为基本目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我们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目的。我国政府应该更好的起到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邹院士介绍,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解决从城市到乡村所有人类聚居地(Human Settlements)环境或生境优化的大科学。我国学者如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从巨型城市到最小的乡村,都是人类聚居地,都有人居环境问题。

  邹院士最后说:“我想,我们的共同目标——使人居环境更美好。”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最新楼盘

中海·富华里

中海·富华里

85000元/㎡

海淀

查看详情
中海永定玖里

中海永定玖里

64000元/㎡

丰台

查看详情
房贷计算